国新办5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1.4%,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已经回升至最大。4月份,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发展态势。
付凌晖还在会上回应了关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热点话题。针对“打光棍”的话题,付凌晖表示,中国男比女多3490万,这个数量分布在不同年龄,而20-40岁的适婚年龄段,男比女多1752万。
关注1
“三驾马车”等主要宏观数据表现积极
付凌晖介绍,4月份,主要宏观数据表现积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6.8%;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8.2%,两年平均增长6.2%。
从“三驾马车”看,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53亿元,同比增长17.7%,两年平均增长4.3%,市场销售持续恢复;货物进出口总额31492亿元,同比增长26.6%,贸易顺差2765亿元,外贸增势良好;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43804亿元,同比增长19.9%,两年平均增长3.9%,持续恢复。
民生相关数据方面,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437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3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比3月份扩大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物价温和上涨。
部分指标增速不及3月份表现,付凌晖表示,受上年同期基数逐步抬高的影响,多数生产和需求指标比3月当月增速有所回落。但是,从两年平均增速和环比增速来看,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定恢复态势。总的来看,4月份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但同时,全球疫情形势仍然复杂,世界经济恢复很不平衡;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发展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下阶段,要继续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关注2
物价温和上涨 全年保持稳定有基础
4月份PPI(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8%,涨幅较上月继续扩大2.4个百分点。有观点认为,PPI上涨压力传导到CPI(居民消费价格),或导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对此,付凌晖表示,PPI此番上涨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首先,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抬高了今年的数值。其次,国内经济逐步恢复,需求逐步改善。此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产生输入性影响。
PPI作为上游价格指数,其上涨压力可能传导到下游,导致CPI上涨。付凌晖表示,从近几年的情况看,PPI向CPI的传导整体上并不明显。
“PPI对CPI肯定会有传导,但总的看,由于中国的工业行业门类比较齐全,产业链条比较长,上游向下游的传导是逐步递减的。并且,由于下游市场竞争非常充分,市场供给能力比较充足,对抑制涨价也有支撑作用。”
谈到下阶段的走势,付凌晖表示,全年保持物价稳定是有基础、有条件的。
具体分析,不仅PPI对CPI的传导并不明显这一个有利因素,现阶段的供求关系也不支持价格大幅上涨。需求端方面,由于中国经济整体处于恢复进程中,投资、消费等需求端的指标增速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供给端方面,生产供给总体恢复情况较好,供给比较充足。
此外,由于我国没有采取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也没有实施“大水漫灌”的货币政策,从财政货币政策条件来看,也不支持价格大幅上涨。
除外部因素,从CPI本身来看,4月份同比上涨0.9%,核心CPI同比上涨0.7%,属于温和上涨。4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1.4%,生猪产能还在持续恢复,同时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库存保持在较高水平,食品价格有望总体保持稳定,支撑了下阶段的价格稳定。
关注3
消费回暖 餐饮收入两年平均增速“回正”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消费始终缓慢复苏,不过4月份的数据释放了明确的“暖意”。在“三驾马车”中,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已经回升至最大,继续承担起经济“压舱石”“稳定器”的角色。
从消费类别看,不仅商品消费继续保持恢复,服务消费的恢复速度也逐渐“追赶”上来。特别是餐饮行业,4月份实现收入3377亿元,同比增长46.4%,两年平均增长0.4%。记者注意到,这是疫情以来,餐饮收入两年平均增速的首次“回正”,一季度该数据为下降1%。
网上零售延续了疫情以来的优异表现,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4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37638亿元,同比增长27.6%,两年平均增长13.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0774亿元,同比增长23.1%,两年平均同比增长15.6%,比1-3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实体店零售两年平均增速也比上月有所加快。
从商品零售来看,18个大类中,除家电类商品,其余17个大类两年平均增速都保持了增长。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等10类商品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10%。
对下阶段的消费恢复趋势,付凌晖表示,消费继续发挥经济“稳定器”作用有很坚实的支撑。随着经济稳定恢复,就业在扩大,一季度居民收入也在增加,有利于提高消费能力。
尽管近期出现了一些局部疫情,但是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较好,有利于增强消费者信心。随着经济恢复,消费者对于经济前景的预期在改善,也有利于增强消费预期。从这些方面来看,预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会持续改善。
■ 回应
“七普”数据与往年不同?
存在调查和抽样误差,统计方法不同、口径不一致致结果差异
对外界关注的普查数据与往年统计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付凌晖表示,非普查年份人口数据采取抽样调查进行推算,存在调查和抽样误差。普查年份人口数据是全面调查获得的,数据更加全面准确。二者统计方法不同、口径不一致导致结果出现差异。
根据国际惯例,人口普查之后会对两次普查之间的抽样推算数据进行修订,这将消除目前抽样推算的数据和人口普查获得的新数据之间的差异。目前,修订工作正在进行,将对两次普查之间的总人口、出生人口、城镇化率等相关数据进行修订。
他透露了几个数据,2016年原公布的出生人口数是1786万人,普查修订后为1883万人。2017年,原公布的出生人口数据是1723万人,修订后为1765万人。
男比女多3490万都是光棍?
分布在不同年龄,20-40岁适婚年龄段男比女多1752万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引发网友讨论:这意味着中国有3490万男性打光棍吗?付凌晖表示,这3490万人分布在不同的年龄。其中20-40岁的适婚年龄男性比女性多了1752万人,性别比是108.9。
付凌晖表示,男多女少是一个现实问题,婚恋关系的确立受年龄、生活地域、价值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应该从多角度研究当前面临的婚姻问题。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生育观念的转变,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也在逐步下降。
此外,付凌晖表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是18.7%,说明目前中国仍然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