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广州之后,深圳成为第二个房贷全面涨价的一线城市。
5月初,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深圳市分行下发通知,首套房贷款利率执行LPR+45BP(相当于5.1%),二套房贷执行LPR+95BP(相当于5.6%),相比之前分别上调15BP和35BP。安居型商品房贷款利率维持不变,即执行LPR+30BP(相当于4.95%)。
在建行上调房贷利率后,深圳多家银行也相继跟进。
据第一财经报道,目前工、农、中、交四大行深圳分行均已调整房贷利率,首套房贷利率上调15BP(基点)至5.1%(LPR+45BP),二套房贷利率上调35BP至5.6%(LPR+95BP)。招行深圳分行等部分股份行也跟进调整。
按照100万房贷来计算的话,首套房贷利率上涨后,月息较之前增加了92元;二套的月息则增加了218元。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房贷利率上升
银行贷款额度充足
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目前深圳地区已有近10家银行分支行执行首套5.1%,二套5.6%的利率水平。这意味着,深圳市场上便宜房贷已是稀缺资源。
不过,也有银行没有跟随,比如在股份制银行中,民生、平安深圳分行暂时还没有发文。
今年以来,一线城市连番遭遇调控,楼市出现明显降温,尤其以京沪深调控效果显著。从4月份全国70城市房价上涨数据看,京沪深的新房价格涨幅淡出全国前30。深圳自今年2月推出二手房指导价后,房价也明显得到控制,4月环比首次出现零增长,目前其他城市二手房指导价并未推出。
据第一财经报道,此次上调房贷利率之前,1月初,深圳部分银行就通过与客户协商的方式,对房贷利率进行调整。根据了解,在客户同意的前提下,按一定比例上浮利率之后,部分股份行的一手房贷利率达到5.25%左右,二手房贷则达到5.6%~5.7%。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某中介公司经理告诉记者,“虽然房贷利率上涨了,但目前银行的贷款额度并不紧张,一般来说七个工作日就能审批下来。”自3月中旬深圳开始严查经营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后,银行对房贷的首付款来源核查非常严格,在审查银行流水时要求,半年内活跃资金要达到首付款的80%,因此,虽然银行贷款额度充足,但审批门槛的提高拉长了排队的时间。
全国房贷平均利率连续4个月上升
不仅深圳,从全国来看,上调房贷利率已成主流。
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对全国42个重点城市房贷利率的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5月(4月20日-5月18日),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33%,环比上涨2BP;二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61%,环比上涨2BP。这是全国房贷平均利率出现连续第4个月环比上升。
一线城市中,北京和上海继续维持原来的水平不变,首套房贷平均利率分别为5.20%和4.69%;广州和深圳则开始上调房贷利率水平,首套房贷平均利率分别涨至5.35%和5.03%。其中,深圳自2020年6月起,首套房贷利率主流水平一直维持为4.95%,平均水平为4.98%,5月各银行陆续上调,最终首套房贷利率主流水平上涨至5.10%,平均水平上涨至5.03%。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李万赋表示,2021年楼市掀起新一轮调控收紧,调控政策多管齐下,针对房企、金融机构、中介、炒房客都推出相应调控手段。比如,严查个人消费贷、经营贷流入房市,重点筛查非营商人员经营性贷款,以及大额的、逻辑上不具合理性的消费贷款等四类贷款。深圳近期更是扩大排查机构范围,将小贷公司涉房贷款业务纳入。“强监管政策效果初显,楼市热度有所冷却,多个城市住宅成交量下跌。”
不少二线城市房贷利率高于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房贷利率仍有优势
对比融360监测的数据,深圳银行本次集体上调房贷利率后,利率水平仍然低于与全国平均(首套5.33%,二套5.61%)。
不光是深圳如此。5月份一线城市中广深房贷利率上涨,北上持平,但是相比全国水平仍然有价格优势。
来源:融360大数据研究院
以下为部分二线城市最新的房贷利率:
宁波:5月20日,宁波地区银行也集体提高了房贷利率。据财联社报道,目前宁波地区的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建设银行、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农业银行(601288,股吧)、交通银行(601328,股吧)、招商银行(600036,股吧)、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等主流银行普遍将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上调10个BP,首套房调至5.45%、二套房调至5.7%。部分银行称房贷额度紧张,审批速度慢。
南昌:首套房贷利率从5.65%上浮到6.125%,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其他银行主流在5.88%左右。二套房贷利率在5.8%-6.37%之间,其中,最高的仍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二套房贷利率高达6.37%。
淮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以及江苏银行几家的房贷利率都有所调整,目前首套房的利率都在5.2%左右,二套房的利率都在5.5%左右。较之前有小幅度的调整,上调了5个基点左右。
编辑|何小桃 杜恒峰
校对|孙志成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第一财经、深圳特区报、券商中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邱利 HN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