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家,货币的地位应该提高,而且也确实有提高的潜力。”5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周小川在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就人民币国际化发表了最新看法。
近些年我国支付系统等技术方面有很大进展,但是技术是否能够让人民币国际化上一个很大的台阶,周小川认为不应太高估技术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是体制和政策上的因素,以及改革开放的选择问题。他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个货币能否被广泛接受,可能取决于你的经济体量、贸易体量、对外开放程度,不是说你能够强求国际上的用户做出什么选择”,在周小川看来,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了SDR,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的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周小川提到了货币的抗冲击能力。金融危机时常发生,一国货币的抗冲击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此外,周小川还提到了制度因素。“中国在未来改革开放的力度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大,还会做出更鲜明的选择。而这种选择也是取决于发展的路径,改革开放的路径,取决于观点的平衡。”“有的人会认为人民币可自由使用、可兑换是非常好的事,可以尽快去推进。也有的人认为这个是非常糟糕的事,风险很大,尽量不要去做。可能最后是个正态分布,中间的观点比较多,而且它是随着改革开放在不断平移,所以我们说开放进程中的变化可能和人民币国际化有更多的联系,技术方面的因素是基础,是相对比较好做的。”
(邱光龙 HF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