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巨大贡献。
2019年9月29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谁能养活中国?我们只有靠自己!”袁老是让中国人不仅吃饱还吃好的国家功臣。
“赤沙原野无食物,树皮剩尽草根没”。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总人口5.4亿,自然灾难频发,大面积饥荒,人均粮食产量仅208公斤,远低于饥饿线标准250公斤,国家粮食非常短缺,袁隆平从红薯育种研究教学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作为全球首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从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年轻时的袁隆平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603883,股吧)挨饿。”
1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序幕。
论文手稿
当时农业部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难题,五期目标全部完成。
1970年,袁隆平研究出野生雄性败育稻“野败”,成为所有杂交稻的母本。因为有了“野败”,才有了养活8亿人口的杂交水稻,他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我们遥遥领先全世界。”
“不要怕,有我,你们只管好好吃饭就行!”
199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世界粮食首脑大会,彼时全球有8.4亿饥饿人口,大会目标到2015年饥饿人口减少一半;到了2012年,全球有8.7亿饥饿人口,不减反增;2020年上半年,全球仍有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2021年4月,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十七连丰”,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完全自给。同时,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在474公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474公斤,是一个什么概念?
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线是人均400公斤,也就是说,达到400公斤,就可以吃饱,多出的74公斤,则完全可以让我们吃得好。
袁隆平让中国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
以印度为例,耕地面积比我国大,是世界第三大粮产国,但人均粮食产量不足我国一半,目前还不及70年前的中国。
2020年全球饥饿指数统计了全球107个国家,印度排名94,“荣登”世界“重度饥饿”榜。
“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人类怎么生存?”
在亮眼成绩的背后,与杂交水稻量产分不开,水稻约占粮食总面积的25%,其中多达50%均来自于杂交水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13年,我国开展“光盘行动”,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全球每年约三分之一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每年13亿吨。
世界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面临饥饿,相当于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饿。
据《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有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c'c'c't
这一年,袁老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人均耕地这么少,好不容易国家投入很大,每年都增加科技投入,我们辛辛苦苦地钻研来提高(产量),我们的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是很难的,提高了单产之后呢,又浪费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与食物浪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1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2020年,全世界55个国家/地区,至少有1.55亿人次面临严重饥饿,比上一年增加约2000万人,其中三分之二身处非洲大陆,其中有数十万人急需粮食补给,才能避免被大面积饿死。
而2021年,由于疫情、全球通胀,进一步暴露了全球粮食系统的结构性弱点,在上述55个国家/地区里,有超过7500万五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矮小),1500多万儿童体型消瘦。
再反观国内,曾经风靡一时的所谓“大胃王吃播”,吃完就吐,央视新闻两次痛批其“向网络社群传递出过度饮食的不良示范。”
虽然各视频平台加强了对吃播类节目的审核,下架了一批“大胃王”视频,但“胡吃海喝”的视频依然存在。
今天开始,让我们好好吃饭,不仅仅是爱惜自己的身体,一米一粒,当思来之不易。
侠之大者,国之仁士
袁老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水稻育种事业,“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
让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他守护了近70年。
袁老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梦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事实上,袁老的杂交水稻,早已走出国门,杂交水稻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
袁老,功在当代,惠泽千秋,这位“稻田里的守望者”,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
中国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袁隆平
国士无双,先生千古!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