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程维妙)“过去十年全球气候灾难引起的损失中只有30%被保险覆盖,保险特殊的运作机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在5月22日召开的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谈到几个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的金融问题。
当前应对气候变化,金融领域讨论颇多。“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指出,在2050年实现零排放,全球每年需要投资1.6万亿到3.8万亿美元。对金融行业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蓝海,未来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碳交易市场都将迎来巨大发展契机。另外气候变化也会倒逼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发生调整,催生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带来更多新的增长点。”肖远企称。
气候变化对金融风险的影响认识也在逐步深入,目前一般将气候风险分为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这是风险管理的全新领域,目前的研究和实践都没有形成系统。
肖远企特别提到,保险特殊的运作机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保险应对气候风险的覆盖率还非常低,过去十年全球气候灾难引起的损失中只有30%被保险覆盖,剩余的保险缺口大概有1.7万亿美元,实际缺口应该更大。”他表示,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保险的作用是直接对冲风险,是一种对风险重新分配的中介,可以实现风险分散,而且保险资金的长期性结构能够更好地匹配绿色发展所需要的长期融资需求。
此外,肖远企还谈到金融中介多样化背景下的金融业务定义和范畴。他表示,金融的本质就是一种中介,从全球来看长期坚持着严格的范围和边界,但过去三十多年从事金融业务的主体成倍增加。“对于究竟什么是金融业务,现在好像变得比较模糊,国际上变得比较模糊。但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这个又必须要厘清,不允许有模糊。”
金融业的范畴与非金融业务的边界究竟在哪?比如从事什么样的金融业务属于特殊权利、必须持牌经营?商业银行作为一项准公共基础设施,哪些业务属于核心功能,不能让度给其他金融中介?肖远企表示,目前这些方面在国际上没有一个一致的共识,还是比较模糊的概念。需要从理论上阐释得更清楚一些,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会令全球各种金融主体和相关找到各自准确的坐标。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维妙 编辑 徐超 校对 赵琳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