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亏损24亿港元!香港虚拟银行进入下半场:告别“烧钱获客”成关键?

财经
2021
05/24
20:35
亚设网
分享

中银香港、怡和集团及京东数科合资的虚拟银行livi bank开业一周年,该行宣布目前客户人数已达到8万人,吸收存款金额由去年的3.2亿港元大幅飙升至9亿港元。

该行CEO孙大威5月24日表示:“在开业首年取得良好的开端,有赖于我们专注长远发展的策略定位。我们透过提供创新和安全的银行体验,成功实现稳定增长,同时为客户生活增添喜悦。目前,livi的客户群正不断增长,产品使用率也持续提高。”

他坦言,livi bank立足于普惠金融,在开业初期并无在年龄、收入等方面进行刻意区分,但目前主要客户群集中于25岁-45岁之间。

获客成本有望下降

在开业初期通过“高息揽存”是大部分虚拟银行采取的路径。根据此前披露的数据,去年livi bank总经营支出高达4.51亿港元。

对于未来何时能实现盈利,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过去一年,从无到有,建立IT基础建设、运营系统,需要较大的投入。前期投入主要是为了让市场熟悉新的品牌,建立客户忠诚度,但随着虚拟银行的普及,预计未来的获客成本将下降。我们的经营重心是以客户为中心,未来业务的发展将推出一些盈利型产品,自然将有一些较好的财务表现。"

他透露,未来该行计划推出财富管理以及中小企业产品,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初推出。同时,团队规模已由180人增至200人,未来将持续招聘。

自开业以来,livi推出了一系列创新的产品及生态圈优惠,包括liviSave、银联二维码支付、yuu合作计划,以及虚拟livi Debit Mastercard等。今年5月,livi推出新产品livi PayLater,成为香港首间引入“先买后付”概念的银行。

此外,孙大威透露,目前该行的财务运营良好,资本充足,“未来会根据时间和业务情况来补充资金。”

八家银行亏损24亿港元

2019年3-5月间,香港金管局陆续发出八张虚拟银行牌照,由渣打、众安、中银香港、WeLab、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601318)以及小米各自牵头的财团夺得。过去一年,疫情促使科技与市民的生活加速融合,虚拟银行逆市扩张。

根据香港金管局披露的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虚拟银行业总贷款和总存款分别达到10亿港元和150亿港元,仅占银行业总贷款的0.01%及总存款的0.1%。

livi Bank最近委托市场研究机构进行调查显示,香港成年人对“虚拟银行”一词的认知度达92%,而43%非虚拟银行客户表示会考虑使用,较去年8月的37%有所增加。65%受访者更认同虚拟银行是未来的大趋势。

根据香港八家虚拟银行5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共亏损24亿港元,相比2019年多一倍。其中,以渣打银行旗下的Mox金额最高,去年共”烧钱“4.55亿港元,其中员工成本为1.87亿港元。

WeLab创始人及集团CEO龙沛智此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八家虚拟银行陆续开业后,纷纷推出了高息存款等措施招徕客户,但”烧钱获客“的模式预计将告一段落,未来虚拟银行必须通过贷款、理财等其他增值业务来实现盈利。

因此,此前大张旗鼓推出高息“抢存战”的多家虚拟银行,纷纷改弦易辙。以众安银行为例,作为首家开业的虚拟银行,率先以存款产品“ZA活期Go”打响头炮。因此,该行的客户存款金额大幅领先,去年录得60.37亿港元存款,与此同时,该行去年的总经营支出则高达3.78亿港元。

ZA Bank自去年下半年开始降低定存年利率,随着目前存款增长至一定规模,ZA Bank近月亦开始拓展个人及商业贷款业务。

此外,平安壹账通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则将自身定位为香港首间主打中小企服务的虚拟银行。该行表示,自去年九月开业以来,中小企银行业务表现突出。截至今年4月底,2021年季度性客户贷款总额增幅理想,较2020年第四季增长2.8倍。贷款利息收入较2020年第四季增长2.6倍。

(作者:朱丽娜 编辑:陈庆梅)

(邱利 HN154)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