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的离职,或许宣告着“一代人”的结束。尽管国泰君安未对媒体回复,但据业内人士称,国泰君安研究所宏观研究的领头人,将落在1989年出生的宏观首席董琦身上。而这个年纪,也几乎算得上“90后”了。这是继去年国泰君安将策略首席的重任交给“90后”,再一次启用新人担当重任。
策略、宏观接连推出年轻首席
5月25日晚间,有媒体报道原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已离职,并转任KKR投资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尽管花长春对外回复是希望换个视角、以买方的身份继续宏观研究、要锻炼买方视角的投资思维,但在业内看来,离职可能并不如此简单。
2020-2021年,是国泰君安研究所原宏观研究和策略研究人员“大换血”的一年。
宏观研究方面,在花长春离职的半年前,原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瑞东就已离职,并履新光大证券,成为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
两位宏观团队的领头人、曾经业内的老前辈离职后,国泰君安宏观研究的领头重任就交给了年轻人董琦。
2018年加入国泰君安、同时也是初入证券行业的博士董琦,此前是花长春团队的成员。这位1989年出生的博士,算起来,是博士一毕业就加入了国泰君安。工作3年后,随着高瑞东的离职,董琦在2021年初填补了首席宏观分析师的空缺。而随着花长春的离职,整个宏观研究的责任就统统交给了董琦。
无独有偶,国君研究所的策略团队也发生着类似的事,只是时间提前了一年。
2020年9月,原国君研究所策略首席李少君离职,转赴国君资管任副总裁、兼任投资研究院院长,这一消息引起业内热议。同年11月,策略团队成员吴开达离职,并在2021年初加入德邦证券。而在前一年,即2019年9月,李少君团队成员牟一凌离职,并在2020年4月登记加入开源证券,任开源证券策略首席。
随后,便是1992年出生、从业仅3年的策略研究员陈显顺的升职,扛起了策略首席的责任。
老人时代落幕?
策略和宏观研究上演着相同的戏码——老人连续离职,从业仅3年的新人扛起首席的重任。
与现今新人从业三四年直接“上手”首席不同,曾经扛起宏观或策略首席重任的老人们,在加入券商做分析师前,往往都有银行总行或金融官方部门等其他机构的从业经历。这样的经历往往被业内认为是“更懂政策”。
例如李少君,从人民大学博士毕业后,最早在工行总行研究所做分析师,一年后加入民生证券,开启了其证券研究生涯;高瑞东,从早稻田大学博士毕业后,曾任职于先后任职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部、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后来加入中泰开启证券研究业务。
花长春作为业内老人,则在香港经管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等多部门从事过宏观经济的研究工作。
而现在,新人的晋升和经历与过去大不相同。
这里面固然有年轻人更优秀、本土券商已经自建了一套研究体系足以培养人才等等理由,但另一点,是策略研究,或者说总量研究的式微。
总量研究,包括宏观、策略、金工、周期、固收等内容。曾经的首席经济学家、知名策略首席,是一家券商研究所的“金字招牌”,而现在,不乏有人打趣策略、金工这样的研究像“算命”。
例如策略,数年前,业内就曾讨论过策略分析师会不会消亡,而今天,分析师们不再用“消亡”这个词,更愿意用“内卷”来表达。“当基金体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地长期持有并价值投资,策略研究对于买方来说意义就没以前那么大了。但有些券商的策略团队依旧很忙,他们不是忙着预测市场,而是做买方布置的课题研究,这也是研究所作为卖方提供的服务的一种。”有基金人士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