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随着地方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陆续公布,“人口十强城市”最新格局终于落定。
相较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重庆、上海、北京、成都继续占据全国前四,特别之处在于,成都此番首次跨过“2000万+”门槛;
广州、深圳超越天津,分列第五、第六位,值得一提的是,二者过去十年的人口增量分别达到597.58万和713.61万;
排在第8~10位的西安、苏州、郑州,同处1200万+梯队,其中,西安和郑州的人口规模不仅较2010年有大幅跃升,更力压武汉、杭州等明星城市,首度晋级全国十强。
01
按照统计公报披露的常住人口数据,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16座千万人口城市,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广州、深圳、武汉、哈尔滨、苏州、临沂、石家庄、杭州、郑州、西安和南阳。
截至目前,上述16城中,除哈尔滨尚未公布七普数据外,南阳现已正式退出“千万人口俱乐部”;
与此同时,东莞(1046.66万)、青岛(1007.17万)、长沙(1004.79万)三城新晋入围,跻身千万人口城市行列。
也就是说,2020年已确认有17座千万人口城市,总量至少+1。
从增量来看,深圳以超700万人的吸附力排名榜首,增长68.46%,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35%;广州和成都分列第二、三位,十年人口增量分别为597.58万、581.89万。
作为中西部地区“强省会”代表,西安和郑州正在加速吸引人口集聚。
其中,西安人口占陕西全省人口的比重,已从2010年的22.69%提升至2020年的32.77%,增加10个百分点。
而郑州也从2010年的全省人口第三市跃升至省内第一,并且成为河南唯一一个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比南阳多了289万人。
一面是强省会的崛起,另一面,天津十年间人口增量不足百万,低于“严控”人口的京沪。
天津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梁振华此前提到,2010年~2020年,天津全市城镇常住人口从1027.79万人增至1174.44万人,共增加146.65万人,增长14.27%,高于同期常住人口增幅7.10个百分点。
02
和GDP类似,人口问题同样不能只看总量,内部结构同样需要关注。
从年龄构成看,十强城市中,深圳和广州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分别达到79.53%、74.72%,远超全国平均水平(63.35%),苏州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也接近70%,排在广州之后;
在少儿人口占比方面,只有郑州(19.05%)超过了全国平均线(17.95%),上海、北京则分别以9.8%、11.9%的占比排在倒数一、二位,这里面除了“不愿生”的问题,或许还需要考虑超大城市对“留守儿童”的不友好问题;
而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除深圳外,其他9个城市均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其中,上海、重庆、天津的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均超过20%,北京、成都紧随其后。
需要指出的是,深圳除了是“最年轻”的城市外,同时也是男性最多的一个城市——全市常住人口中,有966.52万名男性,占55.04%,女性有789.48万人,占44.9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8.23上升为122.43。
而这项指标大部分城市均为下降态势,意在表明“性别比例趋于平衡”。十强城市中,广州、苏州的性别比也超过了110,成都最低,为101.03。
另一个有意思的指标是家庭户。
此次七普数据公布后,“一家三口”格局被改写引发了诸多讨论,事实上,这一现象早已在十强城市中普遍存在。
对比六普数据来看,广州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减少最多,从2010年的2.73人减少至2020年的2.22人;深圳则是少有的家庭户人口增加。
03
当然,面向未来挖掘“人口质量红利”,受教育程度带来的影响毋庸置疑。
总体来看,北京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达到41980人,比2010年增加了1万人。上海、西安两大高校重地也有超过3万人。
稍显意外的是,郑州以微弱优势超过深圳,排在第四,有分析认为或是因为郑州的大学数量众多。
另一方面,重庆每10万人中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虽然已由2010年的33653人减少为2020年的29894人,但在十强城市中仍然排名最末,并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767),未来仍需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
需要强调的是,经济和人口密不可分,不可偏废,从人均指标上更能清楚看见城市努力进化的方向。
对中西部城市来说,集聚人口之后,如何提高集聚经济的能力,需要更多智慧。
(徐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