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高原蓝天湖泊,是青藏高原留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西藏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其保护和修复刻不容缓。
西藏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 向 恒
5月27日,西藏银保监局局长向恒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冰山雪山也是金山银山,未来将优化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力支持构建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谈到西藏的江河湖泊,向恒如数家珍。据向恒介绍,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和“亚洲水塔”之称,亚洲的很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都是青藏高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方面生态功能巨大,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西藏有一个著名的冰川叫卡若拉冰川,这个冰川的雪线现在跟十年前比大概上升了接近200米。以前开车在路边就可以用手触摸冰川,但是现在只能仰望冰川。西藏对于绿色发展的诉求确实非常迫切。”这是向恒感受最深的一点。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多年的治理和保护,西藏现已成为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2020年,重点江河湖泊水质全部达到三类以上标准,也让不适宜树木生长的西藏地区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升至12.31%。土壤处于自然本底状态,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9.4%。
绿色金融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上述成果的取得自然离不开西藏银保监局对于绿色金融的引导。
据向恒介绍,西藏银保监局坚持绿色金融理念先行,把支持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同时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政策体系,明确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扶持政策、重点领域、统计数据等工作要求,确保绿色信贷同比增速高于各项贷款,绿色信贷占比逐年提升,绿色保险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在“30·60”目标之下,绿色低碳发展对绿色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藏银保监局也做出了相应筹划,向恒表示,未来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首先要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支持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部或者专营的分支机构,探索创新节能减排专项贷款、特许经营权质押贷款、未来环境收益权质押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开发绿色车贷、绿色储蓄卡、绿色信用卡等零售类金融产品,积极满足个人绿色消费的需求。同时进一步提高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水平。
第二,优化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配合地方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建立绿色信贷的增信机制,支持建立绿色信贷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银行机构主动加强与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合作。科学合理提高绿色金融风险容忍度,研究建立绿色金融监管考核指标体系,指导银行业保险业协会建立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加大绿色金融评价成果的运用,结合西藏绿色金融发展的实际需要,考虑绿色金融开展情况与高管履职评价、业务准入、监管评级等事项挂钩。
第三,始终强化绿色金融服务的高效和精准。引导银行机构适当下放绿色信贷贷款的审批权限,开辟绿色信贷快速审批通道,有效提高绿色信贷审批效率。根据客户面临的潜在环境和社会风险程度,分为环境敏感型、环境适中型、环境友好型,实行客户项目分类管理制,提高绿色金融服务精准性。
最后,提升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水平。要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期来看,主要需要依靠绿色产业来带动发展。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了西藏的七大主导产业,分别是高原生物、旅游文化产业、绿色工业、清洁能源、现代服务业、高新数字产业、边贸物流。银行保险业要在这七个方面发力,把产品和服务紧紧的对接这七大产业的需求。立足西藏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加强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支持一批市场竞争力强、产业发展效益高、生态功能作用好的特色产业发展。
(李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