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保强,则保险强。
为了积极应对巨灾给农业带来的风险,以及推动向保险强国转型,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已获准开业半年时间,现在董监高已陆续落定。5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核准赵阳、郭莉分别担任中国“农再”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任职资格,以及6位董事、5位监事的任职资格。
面对全国农业巨灾不断来袭,再保险工作进行长期探路,未来亦任重道远。
“农再”董监高渐落定
2020年8月27日,银保监会同意筹建中国“农再”,并要求筹备组应收到批准筹建文件之日起一年内完成筹建工作。
时隔4个月,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中国“农再”获准开业,在业务开展的同时,组织架构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5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核准赵阳、郭莉分别担任“农再”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任职资格,以及6位董事、5位监事的任职资格。6位董事分别为郭莉、吴涛、崔振海、张仁江、桑晴川、江炳忠,5位监事分别为童爱萍、姜华、李海棠、董竹敏、赵景辉。
5月26日中国“农再”发布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还有更多高管拟待批复中,如曾任宁波银保监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的白云,拟任该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曾任山东银保监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的王成伟,拟任该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曾任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的俞勇、曾任Oxford Sustainable Enterprise Ltd.高级战略顾问的高航,以及曾任太平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总精算师的张利,都将拟任中国“农再”高级管理人员。
首季成绩单出炉
中国“农再”之所以受到关注,一方面在于多年的探索和呼吁,另一方面在于其股东的强大实力,其中就包括各大财险巨头。
资料显示,中国“农再”是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共同筹备;由财政部、中再集团、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平洋产险、国寿财险、中华财险、农业发展银行、北大荒(600598,股吧)投资控股等9家单位共同发起筹建,注册资本161亿元,其中,财政部持股比例为55.9%,注册地为北京。
依据监管规定,中国“农再”经营农业保险的再保险业务以及转分保业务;上述再保险业务的服务、咨询业务;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今年一季度,中国“农再”已经开展业务,5月26日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一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6.01亿元,净利润-3.15亿元。截至一季度末,中国“农再”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202.61%。
另有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38.57亿元,同比增长27.43%,在产险业务中占比8.03%。再从再保险角度来看,一季度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57.99亿元,下降13.98%。
“农再”破冰意义重大
关于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呼声已久,却久久未能落地。这其中,关于农业巨灾保障需求表现得最为强烈。
资料显示,中央一直很重视农业保险经营中的大灾风险分散问题,自2007年开始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到建立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的问题。
2008年冬天发生的冰冻灾害给国民经济造成了1516.5亿元的巨额损失,其中逾半数集中在种植、畜牧、养殖和林果等农业领域。当时,关于农业再保险的呼声更高,并未中断,几乎每年都有关于这方面的提案议案提交到全国两会上。
2019年2月14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也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 明确要求落实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组建中国“农再”,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
当年,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应对农业巨灾的再保险模式再次提上日程。为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建设,银保监会牵头制定了中国“农再”设立方案。
财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邹加怡曾表示,中国“农再”定位国家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基础和核心,加强农业保险信息管理和农村金融服务的有力支柱,完善农业生产保障体系的重要抓手。
中国“农再”发布的资料显示,未来发挥的主要作用表现为:
通过提供农业再保险服务,分散农业保险大灾风险。
推动建立并统筹管理国家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基金。
加强农业保险数据信息共享,强化信息真实性管理。
作为国家层面的农业再保险机构,推动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有效承接国家相关支农惠农政策,条件成熟时,结合农业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试点情况,探索试点粮食直接补贴改革。
不过,从初创到壮大,在发展再保业务的同时,也在积累各种数据,如何成为农险发展的强大后盾,以及与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再保公司开展实力的比拼,仍任重道远。
再保市场硝烟四起
国内外公认,中国保险市场是全世界少有的蓝海,吸引了国际保险巨头不断加码。
有机构最新预测,预计到2030年,中国保险深度将达到6.2%。到2035年左右,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除了医疗险业务以外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
从保险大国到保险强国,其中最核心的指标即为再保险能力是否足够大。为了提早布局,早在四年前,国内再保险便开始了由一枝独秀到多家开花。
资料显示,长期以来,中国再保险市场仅有中国再保险(集团)一家专业再保险公司,2003年时,分设中国人寿再保险和中国财产再保险两家子公司。面对快速发展的保险市场,以及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枝独秀显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以及应对国际巨头的挑战。
自2016年以来,陆续有太平再保险(中国)、前海再保险、人保再保险等开业。
回首国际再保险巨头,在中国布局已非一朝一夕,例如法国再保险、慕尼黑再保险、大韩再保险、瑞士再保险、德国通用再保险、RGA美国再保险、汉诺威再保险早已成为中国保险市场的“老面孔”。
银保监会表示,中国再保险市场显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对国外再保险机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2019年12月,银保监会批准大韩再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开业,2020年批准德国汉诺威再保险上海分公司增资,瑞士再保险北京分公司增资,直保公司信利保险也更名为信利再保险,将在中国市场深耕再保险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再保险也在走出去,2019年4月11日完成对桥社英国控股公司100%股权的收购;太平再保险增强竞争实力,引进富杰集团为战略投资者,携手开拓再保险市场。
那么,作为刚刚诞生不足一年的中国“农再”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实现精准服务农业保险、应对农业风险,值得期待。
2021年1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遴选管理的通知时就指出,对农业直保与农业再保做了制度安排。想必,在政策性农险市场,将普遍出现中国“农再”的身影。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智慧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吴静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