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资管部总经理曹江涛:银行理财与非银资管在投资、资产引入、资源协同上将有深入合作

财经
2021
05/28
18:38
亚设网
分享

从资管新规的出台到理财子公司管理相关政策的推出,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资管转型已经持续多年,对理财子公司建设和运营的探索仍在继续。2021年是资管新规规定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理财子公司仍在有序筹备、开业和运营中。过去一年摸索中积累出了哪些新的经验,银行理财在产品、投资、渠道等方面的布局和规划是怎样的?随着过渡期结束、全面净值化时代到来,银行理财在与大资管格局下与其他机构的竞争合作关系是怎样的?

21世纪经济报道近期专访了浦发银行(600000,股吧)资产管理部(浦银理财(筹))总经理曹江涛,他分享了浦发银行资产管理部(浦银理财(筹))在相关问题上的探索和答案。

浦发银行于2020年8月初获批筹建浦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据了解,浦银理财(筹)已于今年2月初完成了上海银保监局的现场验收,目前该公司的筹建工作已顺利完成。截止2021年一季度末,浦发银行在资管新规要求下开发的新产品规模已超6700亿。

《21世纪》:最近一年的变化来看,你们在产品和投资方面相比于过去作为传统银行资管部的时候具体有何不同?

曹江涛:产品体系方面,最近一年我们先后推出了现金管理类、债券投资类、项目增强类、含权混合类、债项混合类、挂钩类和外币理财类等各系列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了各期限类型、各投资标的、各开放形式、各募集类型、各销售渠道的全覆盖。净值型产品货架日益丰富,已成功打造了多个明星品牌系列产品。

投资端的变化,一是更加注重发挥银行理财在大类资产配置方面的优势。转型过程中,利用债券、股票、商品及另类资产(非标)等不同类资产相关性,通过把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性的资产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来对冲投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不可精确预知的风险,降低组合的波动性,提升产品夏普比率。

第二,进一步发挥了研究的支撑作用;第三,稳步布局权益市场,主要提升FOF投资管理水平,银行理财在权益投资方面并不具有先天优势,而通过FOF方式精选市场最优秀管理人和产品成为银行理财介入权益市场的一条便捷而又经济方式;第四,与外部头部资管机构如券商、保险资管、公募基金及海外资管机构合作深度及广度进一步加强。

《21世纪》:转型启动以来,你们新产品主要是怎样的策略,目前重点布局哪类理财产品?

曹江涛:整体上,浦发银行的新产品投资方向主要是集中在标准化债券及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这两类银行有传统投资优势的资产类型上,权益类资产的占比较低,以固收+(权益资产占比低于20%)产品为主。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净值化转型虽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市场的接受度可以看出,如何提升银行的专业化程度、加强投资者教育、营造成熟的金融市场环境是转型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浦发银行目前重点布局的产品是多资产配置类产品,即可同时投资于债券、权益及非标债权类资产等各大类资产的理财产品。该类产品能最大化利用银行在大类资产配置及资产获取上的优势,为客户实现各类资产的分散投资。

《21世纪》:最近一年在投资方面的表现如何,你们主要是怎样的投资思路和投资策略?

曹江涛:在投资的方向和策略上主要是为了满足在控好产品净值回撤下实现适中收益这一目标。在具体投资品种上,主要投资的是稳健的固收类资产,以标准化债券资产为主,辅以非标资产。对于风险容忍度稍高一些的客户,投资策略主要为股票多头、指数增强和量化对冲,主要布局了消费、医药和科技等优质赛道,以期通过投资公募基金和专户产品提高预期的目标收益水平。

下一步布局思路主要有几点,第一,产品投资策略可以进一步多元化,产品类型上包括固收,固收+,混合类及权益类,策略上积极研发打新增强,定增策略,量化对冲,权益多头等灵活策略类型;第二,对于含有权益产品特别是高权益仓位产品,产品可以采用相对业绩基准,明确风险收益特征;第三,产品发行及宣传上,注重投资经理IP打造;第四,当前阶段重点发力FOF类,弥补银行理财在权益和多资产领域投资能力短板,进一步丰富公募基金工具库。

《21世纪》:在权益投资方面有怎样的尝试和探索?

曹江涛:一方面利用权益投资提升收益,大类资产配置主要采用股债轮动策略。具体而言,建立宏观、中观多行业、微观多维度的数据跟踪模型,重点布局高景气度行业和主要的优质赛道。根据数据量化模型和行业基本面,动态分配行业投资权重。实施方法上,将采用ETF作为主要实施标的,以主体公募基金作为辅助。后期将建设浦银理财的投研团队和完备的投资体系,并最终实施二级市场权益类标的直投。

另一方面发挥银行传统固收投资优势,利用股债跷跷板效应,使得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更低,这对银行客户来说无论是投资模式还是历史业绩上,接受程度更高。

但银行在权益类投资经验和投研能力方面都相对欠缺,因此,初期主要将精力放在产品的大类资产配置及投资策略上,权益部分以委外、FOF、MOM等多种形式与公募、保险、券商合作。中长期注重搭建自己的人才体系,强化投研团队,建立市场化的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机制吸引专业人才,逐步加深对具体行业、对股票标的的理解,未来将逐步从委外为主的权益投资模式向自营+委外转变。

《21世纪》:你们目前在销售渠道方面是怎么布局和规划的?

曹江涛:现阶段,浦银理财(筹)仍以母行渠道作为子公司最主要的合作渠道,银行理财子与生俱来最核心的优势就是原本积累的银行客群优势,这也是在子公司成立后需要继续维护、继续耕耘拓展的一批人。随着子公司成立后的业务发展变化,在母行底盘逐渐做大做实的基础上,会进一步优选合意的其他机构进行代销。在代销合作过程中同步会比照母行渠道,充分借鉴母行渠道经验。

另一方面,从政策文件看,监管部门对于理财子公司开展直销业务是予以鼓励的,未来理财子公司将投入更多资源开展直销建设。从目前公募基金公司的发展路径看,已经有一些头部的基金公司在积极布局财富管理业务、投顾业务等,通过设立销售子公司推进财富业务。

客观说,依靠多年IT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目前建设直销渠道的基础成本,理财子公司是有能力负担的,核心是未来的长期经营,可持续的获客是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而且直销一旦确定要建,那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涉及系统、人员、经费、客户服务、消费者保护、品牌运营、销售等各方面的密切配合,所以建设直销渠道确实是个苦活、累活,短期不一定能见效,但拥有一个强大的自有渠道是每家资管机构的梦想,我们计划后续在做好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推进直销渠道的建设。

《21世纪》:今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大资管生态圈逐渐越来越成熟,银行资管在其中与其他资管机构的竞争合作关系是怎样的?

曹江涛:在信用环境可能收紧的2021年,各家资产管理机构都面临阶段性合意资产欠缺的问题,各家机构专长领域不同,总体而言合作大于竞争,与保险资管和券商资管集中于大类资产配置方面的合作,与基金公司集中于权益投资方面的合作。

相对而言,以保险资管、基金为例,两者的负债期限与其投放的资产的匹配性更高。保险资管的长期限资金对应着较长维度的资产投放,客户对保险资管的业绩感受较为钝化,容忍度好。基金公司的主流产品申购赎回便利,盈亏即时地反映在了产品的净值之上,基金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风险不会累计,出清速度快。

竞争角度来看,在投资投研体系的建设方面,银行资管无法直接复制已经成熟的非银机构的投研体系,保险的以配置为主的投研与基金公司以博取微观alpha的投研,都无法满足银行资管最急迫的诉求,是需要银行资管行业在不断实践当中去逐步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的。

合作角度来看,投资方面,买方机构的投资团队可以给银行资管大量的参考和建议,大大减少了银行资管走弯路和“交学费”的成本;资产引入方面,外部非银机构可以给银行资管提供大量的可投资标的;在资源协同方面,非银机构能够提供大量源自不同资本市场的信息、资源等。

《21世纪》:如何判断当前的市场形势,今年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是怎样的?

曹江涛:国内市场而言,通胀温和上升料不超出预期,但海外发达国家需求强劲拉动大宗商品价格创出新高,叠加国内“碳中和”目标下新一轮过剩产能供给侧改革,内外双重压力下不排除超预期风险发生的可能。宏观政策整体向好,多个行业领域景气度高,投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

但另一方面,市场的变化速度和幅度预计也不会减弱,资产配置上主要将沿用建立起的投资策略,采用股债轮动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围绕优质赛道的行业轮动策略,加大对于标准化资产的配置力度和投资机会挖掘,通过资产组合分散风险,以期实现稳健收益。

从中短期资产价格来分析,股债两端当前位置均没有非常可靠的安全边际,资产配置方面应当保持均衡稳健,注重投资组合的防守性,避免被市场涨跌影响过度暴露风险,在长期确定性高的地方寻找结构性超额收益的来源。

(作者:方海平 编辑:李伊琳)

(邱利 HN154)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