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80亿”已成历史 中国足球回归理智 谁是牺牲品

财经
2021
05/28
20:36
亚设网
分享

2021年5月28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开展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对职业足球的政策扶持。优化俱乐部发展环境,加大在财税、土地、场馆、融资、宣传、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更多国有、民营等资本投资俱乐部。并且还提出,到2035年,足球成为我国建成体育强国的标志性事业。重点城市要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实现足球的全面发展。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也是传入我国最早,基数最大的传统运动项目。

其实近几年,不少企业都在斥重金投资足球、投资体育产业,不少媒体平台花高价买下各种体育赛事版权,就连体育用品及体育周边产业也在力求上市野蛮生长,但对于逐利的资本来说,似乎都难求一个“好结果”,许多公司企业最后都因投资体育产业而大幅亏损,最终黯然离场。

就中国足球而言,也许对于广大球迷与观众来说,关心得更多的是中国足球何时能风光踏入世界杯、何时能不输球、何时能不再说“对不起”。可是对于为国足输送球员的各中超中甲俱乐部身后的资本、高价买下赛事版权的转播平台、体育内容制作生产的媒体平台、以及一些体育周边产业以及各广告商来说,通过投资足球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回报、如何控制好投入产出比、如何借此给企业带来更多流量及正面影响力等这些问题或许才是更重要的,毕竟,对于资本来说,职业赛事不能只讲情怀。

体育产业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高光时刻”后,如今逐渐回归理智,那么这几年体育与资本是怎样结合的,企业投资足球产业都是如何变现的,一些高调入局的企业及资本为什么都逃不掉“黯然离场”的命运呢?

“5年80亿”已成历史 媒体高价购买版权值得吗

自2015年中超联赛被拍出了5年80亿的天价版权费用后,国内体育版权的价格便开始飞涨,但对于一掷千金的版权购买方来说,变现渠道单一、盈利点薄弱、投入产出比太低、受众忠诚度难以建立和保持等原因,导致不少平台只能勉强“活”一两个赛季,最终难逃被取代的命运。

前有盛极一时的乐视体育,后有背靠苏宁的pp体育,而今年则是腾讯体育拿下了未来三个赛季的中超全场次版权。据悉,此次腾讯购入未来三个赛季中超版权的总价接近2.4亿元,以7000万、8000万、9000万呈逐年递增趋势。

但是从今年开始,中超版权已不是“独家”,此次除了腾讯以外,懂球帝也官宣首次斩获中超联赛版权,未来中超版权重回多平台共享时代似乎已经成为了定局。

中超独家版权时代的开启还要追溯到2016年,当时体奥动力以2年27亿元的价格将中超联赛的新媒体版权出售给乐视体育,但乐视在2017年便因拖欠版权费而离开“牌桌”,失去“独家资格”。

据资料显示,2014年3月,乐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在乐视网(300104,股吧)体育频道的基础上正式成立,贾跃亭间接持股31.88%,为该公司的最终受益人。

“5年80亿”已成历史 中国足球回归理智 谁是牺牲品


乐视体育当时想打造的是“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增值服务”的全产业链体育生态,拥有310项顶级赛事、超过10000场赛事的版权,其中72%是独家权益,每天有超过1000万名体育迷在乐视体育观看各类赛事。除此之外,乐视还推出“买会员送硬件”的活动,向用户提供购买N月会员即可免费获得乐视超级手机、乐视超级电视等热门产品的套餐。

很显然,乐视除了想让体育产业真正地走向付费服务时代,还想引领体育产业完成职业赛事与在线观众之间的商业闭环,推动更多社会力量转化为资本动力。

可是,乐视谱下的此番盛景只持续了一年多,便结束了。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随即,苏宁旗下的PP体育以1年13.5亿的价格完成中超版权接盘。

在接手中超新媒体版权后,PP体育沿袭乐视体育的模式,还是主要通过付费用户、广告赞助以及提升集团电商平台流量等方式实现变现。在付费用户方面,PP体育在2018年起开通中超联赛单场付费、月包、年包及死忠通4种付费方式,其当年价格分别为6元、30元、248元以及98元。据悉,在2019年,PP体育的商业广告收入与其付费会员收入的比例为2.5:1。

可在今年,苏宁旗下的PP体育因拖欠版权费用,足协已经和它解除中超独家版权协议。

很明显,无论是之前的乐视体育,还是PP体育,都是希望通过体育赛事作为引流手段,进一步带动母公司的电商零售、广告、直播等衍生消费的增量空间。可是从结果来看,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好的方式。

通过赛事吸引来的观众流量似乎并不牢固,而这背后,公司需要承担的却是高昂的独家版权费用、转播费用、内容生产费用、节目制作费用等等。

这几年不少体育媒体从业人员也不得不跟着赛事版权跑,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pp体育的一些内容制作人员、节目制作人员、以及解说、后方编辑运营、前方记者,甚至足球组的主编等都是之前乐视体育原班人马,而今年腾讯体育拿到版权后,大家又发现,很多编辑记者又都是之前pp体育的员工。

对于观众来说,版权花落谁家,在哪看比赛似乎并不重要,而作为媒体,作为独家版权持有方,稍微做得不好,还会被拿出来比较与诟病。

对于高价购买独家版权的媒体来说,这笔帐到底值不值得,谁也无法下最终定论。如今,赛事版权回归理性,盛世泡沫破了,以分销手段出售新赛季中超版权,或许对联赛的长远发展更为有益。

重金投资足球的企业们 结局都如何了?

说到这些年通过投资足球俱乐部而收获颇丰的企业,就不得不提到恒大集团,也更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便是恒大集团的老板许家印。

自从2010年恒大开始接手广州足球,在足球方面的投入几乎不计成本:先后花高价买下了世界著名足球教练里皮、卡纳瓦罗、斯科拉里,以及顶级外援穆里奇、埃尔克森、高拉特、保利尼奥、阿兰等,还有国内球员高昂的年薪奖金转会费等,除此之外,俱乐部日常训练比赛的场地、训练设施、住宿、饮食、去客场打比赛全队的机票酒店等也都是高规格。

而这样的投入显然也收到了不错的结果,在过去10个赛季中,广州恒大拿到了8座中超冠军奖杯和2座亚冠冠军奖杯,如此出色的成绩也让广州恒大成为了中超霸主、亚洲豪门,更让“恒大”这两个字家喻户晓,也帮助恒大集团打出了自己的名片。除了遍地开花的地产业,恒大集团还将触手伸到了各行各业,许老板也一度登上首富的宝座,风光无限。

恒大的成功,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投资中国足球的意义,虽然俱乐部的账面大幅亏损,拿2018年举例,恒大俱乐部在2018年营业收入近6亿,而营业成本高达24.3亿,亏损18亿,盈利点也比较单一,主要依靠的是广告收入。但是背后隐藏的潜在收益不计其数,总体来说,还是相当值得的。

“5年80亿”已成历史 中国足球回归理智 谁是牺牲品


于是,其他中超俱乐部纷纷效仿,加大投入,拼命砸钱,向“豪门俱乐部”看齐,比如当时的河北华夏幸福(600340,股吧)足球俱乐部、上海上港足球俱乐部、天津权健足球俱乐部等等,一众俱乐部集体发力,吸引了全世界大量顶尖教练外援的加入,也吸引了国内外大量观众的眼球,甚至有球迷打趣儿道,“中超有望进入世界五大联赛阵营中”。

总之,俱乐部们集体重金投入,让中超的整体观赛体验水涨船高的同时,企业也收获了一定的正面流量及社会认同,虽然短期不能马上盈利,但带动了整个生态的建设。

但是,抱着同样目的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也让金元联赛的竞争越发激烈,可并没有形成一种良性竞争,而是让运营俱乐部的前期成本开始难以控制地上涨。甚至开始流行一种畸形的理念,“能不能拿冠军,就看哪个俱乐部砸的钱最多”,不注重青训及队内球员的培养,而是为了博眼球和拿冠军,花重金买现成的顶级教练团队及外援,这让很多很有潜质的国内青年球员、甚至是当打之年的国脚只能长期坐在替补席,甚至替补席都进不去,只能“在家看电视转播”。

于是,当时又出现了另一种奇怪现象:各队在中超亚冠比赛中的成绩一流,但到了国家队的比赛,就各种低迷疲软,花样输球。

慢慢的,随着不少企业自身的发展出现危机、加上中国足协出台的一系列“限薪”政策、“u23球员”政策、疫情的到来等多种因素,这样的“砸钱”模式慢慢进入了死胡同。

就连领军者恒大也开始减少在足球上的投入。今年,广州恒大俱乐部内部已再次明确,今年球队在转会市场上将继续“只出不进”,甚至连亚外都可能不会有。对于整个市场来说,这绝对是对行业信心的一次冲击,让人唏嘘。

其实早从去年开始,俱乐部们便开始纷纷减少投入,甚至“逃之夭夭”,不少俱乐部大量拖欠球员的工资奖金,又或者直接宣布撤资,解散球队。

2020年5月12日,天津天海足球俱乐部官方微博发表公告,正式宣告解散俱乐部,退出2020赛季中超联赛。对于俱乐部解散的直接原因,公告中也表明“俱乐部的财务状况到了难以为继的绝境,根本无力继续维持俱乐部的正常经营。”

再加上2020年新冠疫情的关系,考虑到多种因素,足协暂时取消了足球各级联赛的主客场制,采取赛会制的形式,并且比赛都是无现场观众空场进行。对于俱乐部来说,门票收入几乎为零,加上比赛观赏性下降了不少,观众流量也下降了许多,广告商自然也减少了很多。

而从那时开始直到现在,很多曾经风光似明星的球员们,都面临着“无球可踢、无比赛可打、无俱乐部可报名”的窘境,甚至还要没完没了的找俱乐部讨薪维权。其中,就有某位球员因收不到工资,只能去蛋糕店打工,每月的薪水只有2000元,还有球员被欠薪高达300万。这一年,他们一直在讨薪,却一分钱都没拿到。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中国足球又回到了冬天?

中国足球仿佛又回到了冬天,而在俱乐部层面,其中最为让人唏嘘的便是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2020赛季还是风光无限的中超冠军,而今年却因为债务问题过于庞大,已宣布解散,球队方面也发布通告暂停各级球队的运营。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这几年,中国足球经历了过山车,中国足球俱乐部,一直缺乏稳定的造血能力。而各方都想快速看到回报,可似乎越是这样,越是揠苗助长,长期来看反而起着反作用。前几年,中超联赛在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各方重金投入的时候,或许并未完成真正的职业化,市场化经营环境也没有得到质的改善。球迷热情满满的把俱乐部视为自己所在城市的代表,但也许事实是,更像是某个企业的附属品而已。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也是传入我国最早,基数最大的传统运动项目。如今,体育产业逐渐回归冷静,赛事版权回归理性,流量数据也回归真实,盛世泡沫似乎破灭了,但我们都应该吸取教训,看到差距,接受现实,稳扎稳打。

(范紫霄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