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看病”离我们还有多远?
5月28日,优刻得(688158.SH)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九院”)共同上线血管外科智能数据管理平台,旨在打破在医疗行业内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使得大数据下的“精准医疗”成为可能。
九院血管外科科室主任陆信武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生,都对医学治疗有了更多的诉求。
“以前强调的是临床治疗,现在可能更多强调价值治疗,即保证病人在临床评价指标是正性指标外,还要按照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来评价,比如是否有生存质量等,这是对以往评价模式的改变。另外,以往的临床研究往往是一种验证性实验,对现在的临床医生来说,更多的是如何在治疗大数据中找出规律性东西,从而再次指导临床。”陆信武说。
他指出,大数据分析最终是为了服务于治疗模式。由于每个医生都有知识缺陷,这个辅助决策系统的好处是,可以在前瞻性数据库中进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反复验证和纠正。“一些相对层级比较低的专家,其诊断能力、决策的水平可能没那么高,通过这个系统获得的分析资料是来源于一些顶级资料的汇集,可以提高医生诊断、治疗、决策的能力,从而提高病人诊断的精准度。”
放在更大维度来看,陆信武指出,按照当前临床研究的要求,基于医院获取的疾病信息,去了解国家整体的发病情况,即宏观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足够。但要建立一个的疾病预测模型,或者了解这个疾病症候,单靠医院内的数据还远远不够。
从临床治疗的经验出发,他希望通过大数据实现疾病预警,从而改变治疗模式、医生的评价模式、科研模式,最终探索出规律性的东西。
正是出于上述的诉求和痛点,九院和优刻得联合打造的血管外科智能数据管理平台,使用了优刻得安全屋大数据安全流通平台,确保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流通可用不可见,医院可以调用其他医院的数据分析结果,以此打通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屏障,解决医联体内不同医院之间的数据安全流通,推动医院数字化进程,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优刻得医疗事业部技术总监王彬介绍,通过安全屋技术搜集数据信息,患者的信息是严格脱敏的,并不会知道是谁,只知道病人的体征、治疗方案。然后通过预测模型,提供一些治疗决策建议,帮助医院和病人去做一些分流和看病引导。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该系统先以科室、以病种为维度做试点,由医生提出一些功能需求,通过不断反馈优化模型。“医生最注重的是系统的准确性和易用性,目前系统已经试运行了三个月。假设在医联体这个维度施行的话,真正发挥效用会比较快。”王彬说。
不过,他也表示,系统提高准确性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大的数据样本,当前的难点是没有办法保障不同的医院都以一个相同的方式去收集数据,所以优刻得也在尽可能做一些标准化的工作,把九院的方法输出给医联体其他成员,参照统一方法去做血管外科的数据采集的工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