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深圳的大学毕业生,如果想要拿租房和生活补贴,那你可要抓紧了。
5月28日,深圳人社局发布《关于高层次人才业务、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业务相关安排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公告》指出,市、区人力资源部门对2021年8月31日及之前引进的人才按原规定受理申请,对2021年9月1日及之后新引进人才不再受理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
同时,高层次人才业务(指“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海外高层次人才确认”“学术研修津贴”等三项业务,下同)停止申报。
这意味着,继5月25日发布收紧落户政策的征求意见稿后,深圳的人才引进政策也面临着收紧。
新引进人才不再受理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
5月28日,深圳人社局发布《关于高层次人才业务、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业务相关安排的公告》,这意味着,在拟修订户籍迁入政策之后,深圳对人才政策也正在作出调整。《公告》指出,市、区人力资源部门对2021年8月31日及之前引进的人才按原规定受理申请,对2021年9月1日及之后新引进人才不再受理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与此同时,对2021年9月1日及之后新引进入户并在深圳全职工作的35岁以下的博士另行制定生活补贴政策。5月25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
根据最新修订的情况,深圳的户籍迁入政策可划分为核准类入户、积分入户和政策性入户三个类别。
核准类入户,是指从深圳市外或市内非户籍人口中根据年龄、学历、技术技能水平等条件引进人才,按规定办理入户。
图片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网
按照深圳此前执行的入户规定,具有普通高等教育专科以上学历,且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人员即可核准办理人才引进迁户。但上述《征求意见稿》对于纯学历型的人才落户,最低要求调整为:具有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并具有学士学位,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人员。
技能人才落户的条件则显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人员;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人员;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人员。上述几类人员需同时具有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
这也意味着,仅拥有大专学历的人士,无法再直接经核准落户,而需要通过人才引进积分入户的渠道。
与此同时,《征求意见稿》中对积分入户的条件也做了新的修订:
一是将在深圳合法稳定居住、就业的基本年限要求由5年调整为10年。
二是增加无刑事犯罪记录的要求,且未参加过国家禁止的组织及活动。
三是对诚信守法指标事项及分值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申请时被列入国家联合惩戒失信黑名单”减分事项,取消了“申请时有不良信用记录”“有刑事犯罪记录”减分事项。同时适当调高了“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有被强制戒毒或因吸毒被执行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记录”的减分分值。
四是对以配偶房产(或本人与配偶共有房产)申请入户的情况增加了有关约束条件,要求在年度申请截止之日婚姻仍在存续期内,且在年度申请截止之日往前计算,夫妻婚姻关系连续满两年。
图片来源:摄图网
除此之外,《征求意见稿》规定:
夫妻投靠基本要求由结婚时间及被投靠人入深户时间满2年调整为满5年,并增加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高级技师和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原则上只享受一次不受时间限制优先解决配偶随迁问题的条件。
老人随迁将子女入深户时间要求由8年调整为15年,并增加子女在深圳缴纳社保连续满15年的要求。
对存在隐瞒、欺骗或提供虚假材料的入户人员,将2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入户的政策要求提高至5年。
深圳人才政策要“迭代升级”?
深圳历来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其中,“孔雀计划”备受关注。
2011年4月,深圳出台《关于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的意见》和5个配套文件,提出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给予80万至150万元的奖励补贴,并享受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待遇政策等。
自2011年推出起,深圳孔雀计划认定标准修订了三次。直到2016年,孔雀计划人才认定标准才没有再调整。到如今,A类、B类、C类“孔雀人才”的奖励补贴金额已经分别达到300万元、200万元和160万元,按五年任期分次发放。
以C类人才的认定为例,总共分24个类别,其中一个被认为相对容易达到的是:近5年,在境外世界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来深圳工作且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人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000681,股吧)
在过去10年的时间里,“孔雀计划”有效助力深圳吸引了大量人才。目前,深圳全市高层次人才超1.9万名,留学回国人员近17万名,成为经济特区建设的重要力量。但记者了解到,高额的补贴也催生了一些骗补、人才并未作出有效贡献等现象。
据深圳特区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深圳人才政策也需“迭代升级”。接下来,深圳将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人才对外开放,大力推动从过去的依靠政策比较优势吸引人才向依靠优良的环境和文化集聚人才转变,逐步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城市聚才新格局。
据了解,通过营造更加良好的人才环境,未来5年,深圳将聚焦重点产业和民生领域,吸引集聚100名左右杰出人才,100个左右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0000名以上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精尖缺人才,100万名以上各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努力把深圳建成天下英才向往之地和筑梦之城。
编辑|孙志成 王嘉琦
校对|卢祥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