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车队”驶入孚能科技

财经
2021
06/01
06:33
亚设网
分享

“长征车队”驶入孚能科技

赵发新/摄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光辉岁月,中华大地上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曾经的纷飞战火彻底平息,后辈们的生活热气腾腾,经济民生焕然一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中华民族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在建党百年之际,证券时报、中国汽车报、全景网、新财富共同组建融媒体“长征车队”,从江西瑞金到甘肃会宁,历时一个月,推出“献礼建党百年·讲述长征路上新故事”系列报道。“长征车队”将陆续走访红色征途沿线的上市公司,以公司成长历程洞见区域产业的蓬勃发展,感受历史进程中的经济脉搏。

证券时报记者 毛可馨

回忆起创业初期,孚能科技(688567)董事长王瑀仍然记得,研究团队在众多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中锁定了三元软包的方向,并在2009年成立了孚能科技,从此深耕动力电池技术开发。2020年7月,公司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动力电池第一股”。

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激烈竞争中,孚能科技凭借技术取胜,以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充电速度快、温度适应性强等产品优势居于国内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领域市占率第一。孚能科技在下游市场攻城略地,已经开始向戴姆勒量产供货。此外,孚能科技与吉利科技共同设立的合资公司也将整合双方资源,现已开工建设。

去年在疫情扰动之下,公司销售遭遇波动;今年一季度,大宗原材料价格涨势迅猛,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成本,挤压毛利润率。尽管如此,在王瑀看来,这些都属于公司发展过程中的短期问题,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广阔,潜在客户不断增多,带动上游供应商加大产能投入,未来的增长空间依然非常广阔。

如今,当初的创业公司已经成长为“软包动力王”,也成为赣州地区独具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十四五”开篇,孚能科技也将迎来上市一周年,碳达峰、碳中和的方向已经明确,新能源市场生机蓬勃。王瑀表示,孚能科技扎根赣州的“红土地”,始终肩负着一种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意味着公司自身高质量发展,也希望对未来更加绿色的世界作出贡献。

日前,证券时报社副总编辑何伟带领由证券时报、中国汽车报、全景网、新财富组成的融媒体“长征车队”采访团走进孚能科技,与公司董事长王瑀等一众高管进行交流,了解公司一路成长的历程,探讨新能源行业的前景。

专注电池

深耕三元软包技术路线

记者:当时您选择赣州创业的原因是什么?公司发展的十余年历程,也是动力电池逐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十余年。您为何选择当时发展还比较空白的动力电池赛道,为何锁定软包电池领域?

王瑀:2014年以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在控制碳排放、节能环保日渐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汽车电动化也成为了一个趋势。而动力电池作为最为关键的核心组件,对于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

孚能团队从1997年起开始动力电池的研发,当时对不同的化学体系及电池形态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其中,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长循环寿命、充电速度快、温度适应性强等重要优势,鉴于未来发展的技术路线及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我们认为它符合动力电池技术发展方向,可以满足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需求。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全球市场渗透率逐年提升,根据EV Sales的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销量排前20名的电动车中,有15款采用的是软包电池,包括戴姆勒、日产、雷诺、大众、现代、奥迪、沃尔沃等,由此可见,这条技术路线逐渐被国际市场接受,美日韩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厂商都开始采用这条技术路线。

当时选择在中国设厂,是因为中国是未来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之一,成本、人才、供应链方面都具备优势。软包电池在国内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市场非常普及,迄今在3C领域已占主导地位。汽车方面最早导入的是磷酸铁锂方壳电池,随后是三元方壳电池,由于技术惯性而一直被延续。汽车软包电池在国内起步比较晚,主要因为技术工艺难度比较高,相对国际市场,设备、标准方面发展较慢,但在未来,这条技术路线仍然有巨大的潜力。

记者:根据公司2020年年报,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已拥有104项境内专利、16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外专利合计92项。其中,在高能量密度、超长寿命、高倍率快充能力、高安全性能等重点研发方向开发的产品,已成功进入产业化阶段。具体而言,公司在技术、成本、安全性等各方面都有哪些优势?

王瑀:孚能科技的产品性能突出,2017年~2020年连续4年在国内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领域市占率位居第一。具体来看,在能量密度方面,公司目前能够量产能量密度285Wh/kg的三元软包电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位置,并已开发验证了330Wh/kg的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在安全性能上,公司积累了动力电池安全层面核心技术,能够从材料、电芯、模组、电池包、热管理系统等多个层面把控电池的安全性能。

此外,在同类型动力电池电芯产品中,公司的产品循环寿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目前已能够适用高电压体系,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高电压体系的电池具备更高的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低温工作范围能够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冬天的使用情况,并且延伸新能源汽车能够使用的地域范围,公司产品的工作温度范围普遍在-30℃至55℃之间,低温性能处于行业中上水平。

记者:创新是动力电池企业发展的驱动力,目前公司在研发上主要投入哪些方向?根据公司2020年年报,公司研发投入相比上年同期增长37.3%达到3.7亿元,未来是否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王瑀:公司自成立以来,依托国际化的研发团队和全球化的研发机制、多项前沿科研项目的积累以及与动力电池国际知名机构的深度合作,掌握了从原材料、电芯、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系统、生产工艺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在报告期内,“高比容量正极材料技术”和“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技术”两项核心技术已结合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进入试生产阶段。

孚能科技是一家具有锂电基因的高科技公司,始终站在新能源发展的前沿。未来,公司仍将加大研发投入,保持动力电池技术领先地位。

记者:动力电池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近些年也出现了半固态、固态电池等多种新技术路线。孚能科技在未来电池的技术储备和路线方面情况如何?

王瑀:公司在新型正极材料、新型负极材料、高性能电芯化学体系、低成本中性能电芯化学体系、新尺寸新结构电芯、下一代动力电池成组技术、热失控防护技术、主动安全电池控制系统等技术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及试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进展,为公司下一代产品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基于以上技术储备,半固态、固态电池技术已经在酝酿之中。

开拓市场

产能爬坡助力业绩增长

记者:2018年11月,公司与戴姆勒签订了2021年~2027年动力电池供货合同。目前,公司是否已正式向戴姆勒供货?包括镇江工厂,公司目前的产能如何?

王瑀:公司产品在性能指标方面具有优势。在戴姆勒对公司产品认证过程中,公司产品经历一系列严格测试,体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和安全可靠性,最终成功通过了戴姆勒的产品认证。2021年4月已经开始向戴姆勒量产供货。

目前已经制定戴姆勒项目发展远景规划。同时,年内一期项目8GWh完成产能爬坡,二期项目8GWh预计于2021年底开始量产,三期项目8GWh基建于2022年底前交付使用;公司给戴姆勒供货伴随客户的产品周期逐渐起量,有波峰波谷,公司正在继续争取戴姆勒新的订单,并已经获得一定成果。

记者:2021年5月,公司与吉利科技签署了相关合资协议。公司与吉利共同设立动力电池合资公司主要意图是什么,目前进展如何?合计规划产能达120GWh,产能将增加近10倍,完成产能是否会有压力?

王瑀:吉利科技是合资公司唯一具有车企背景的股东,吉利科技同意协调其控股的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及吉利商用车新能源车型和其他可能合作的车型,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孚能科技或合资公司生产的新能源电池。在同等条件下吉利科技及吉利商用车集团优先采购,采购量每年不低于其需求量的80%,采购价格按不高于同类产品的市场售价;孚能科技承诺同等条件下将优先满足吉利科技及吉利商用车集团的采购需求。孚能科技同意为满足吉利科技及吉利商用车集团的业务需求,研发符合需求的电池产品。

吉利有资金优势,还具备许多外部资源,孚能则专注提供技术支持,强强合作对于未来120GWh的产能扩建势在必行。这120GWh是指合资公司和孚能本身合计总产能,未来合资公司除了面对吉利,也可以接受其他客户的订单。

在提升产能方面确实存在一定压力,国内各家电池厂都在密集上产能的阶段,设备、原材料和人工的需求都很大。在这种背景下,谁能把握设备资源、人才资源,就能把握未来扩建的节奏。此外,供应链也是制约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瓶颈。孚能科技正在积极筹备设备及人工,确保未来顺利投产。

记者:对于去年和今年一季度业绩的亏损您是怎么看的,今年下半年订单情况是否会有所改善?未来公司业绩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

王瑀:2020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公司受到疫情冲击,且处于新老产品交替的过程中,订单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导致销售不如预期。今年一季度的亏损是由多重因素叠加造成的。首先,公司目前正处于扩张阶段,引进较多先进管理人才,导致管理费用增加。其次,今年行业呈爆发式增长,导致原材料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度增长,营业成本大幅增加。此外,镇江工厂一期处于产能爬坡阶段,不良品较多。

不过,这些都是发展过程中的短期问题,供需两侧会快速调节。并且,下半年戴姆勒产能放量将会有较大的改善,今年业绩增长主要还是依靠多个客户项目集中量产供货,例如戴姆勒、广汽、天际、长城等的订单助力。随着原材料价格波动趋于平稳、新客户的不断进入以及产能扩大后带来的规模效应,公司的经营将呈现持续向上的良好态势。

记者:目前公司的主要客户有哪些?下一阶段还有哪些客户拓展计划?

王瑀:2018年末,公司与戴姆勒、北京奔驰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确定了长期合作关系,成为其动力电池供应商。与戴姆勒、北京奔驰等优质车企客户合作有助于公司进一步改进产品性能,提升生产管理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

公司其他客户包括广汽、北汽、长城、吉利、一汽、江铃、长安、东风等国内知名整车企业,同时正在接触并拓展大众、奥迪、保时捷、沃尔沃、通用、雷诺、日产、本田、丰田、福特、捷豹路虎、上汽、蔚来、小鹏、五菱、奇瑞等国内外一线整车企业客户。

扎根赣州

引领能源变革

记者:作为江西首家科创板企业,当地政府给予了公司发展哪些支持?另外,公司对当地的经济贡献和产业带动又起到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王瑀:非常感谢赣州市政府的支持,我们得以在此落地扎根。当初引入公司时,赣州市政府定位明确,为了引进和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种子企业,进而以龙头力量带出一个产业。新能源产业是赣州市政府长期看好的方向,在公司创业、发展、上市等各个阶段,市政府都给予了公司很大的帮助。

实际上,相比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带,内陆地区并不具备太强的区位优势。但赣州的优势是其产业前瞻性,在市场观望的情况下培育出孚能科技,公司也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排名靠前的地位。随着戴姆勒成为公司股东,以及吉利科技的加入,产业集群效应愈发明显,以龙头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当地的区位优势。

记者:根据公司计划,未来两年孚能还将在欧洲及北美分别建成动力电池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完善公司的全球产业布局,正式拉开全球扩张的巨幕。公司的发展愿景和战略规划是怎样的,想要在国内和国际拥有怎样的市场地位?

王瑀:公司坚持“提供绿色能源,构建智能世界”的发展使命,以“专注科技创新,引领能源变革,为人类美好生活续航”为愿景,打造“创新、创业、协作、共赢”的企业精神,构建“成就客户、实现价值、回馈社会”的发展观、“精准定位、集中资源、创造客户、超越需求”的市场观、“质量一票否决”的质量观、“选对的人,做正确的事,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人才观四大价值体系,致力于成为全球动力电池技术发展的引领者。

记者:公司登陆科创板即将满周年,同时,今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年,您对公司登陆资本市场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您对公司有哪些新的目标和期待?

王瑀: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与监督。上市之后,在监管机构和股东的监督下,孚能科技在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改善,此外,孚能科技的品牌知名度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2021年是公司“二次创业再出发”的破局之年,也是变革的攻坚期。公司将协调各方有利因素进一步提升软包电池的市场地位,完成扩大产能和拓宽市场的目标,并积极向不同的应用领域延伸。

新能源发展方向契合碳达峰、碳中和的整体趋势,公司将坚定信心,把握机遇,提质降本促增效,变革创新谋新篇,全面提升公司发展的战略牵引力、产品竞争力、客户生产力和平台支撑力,围绕四条主线提升“关键四力”,推进“三项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见真章、收实效。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