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有余】
嘴上要躺平,行动很诚实,佛系是一种乡愿。
余胜良
躺平得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有能力躺着,另一个躺着的地方得是平的。对大多数人来说,躺平不过是随口调侃一下而已,既没有躺平的能力,也没有躺平的客观条件。
躺平这个词,主要是指不愿意努力奋斗了,心境平和万事随缘。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词,中低收入者可以躺平,高收入也可以躺平,有些四十多岁就实现财务自由者,早早就退了休,养养狗养养孩子。社会本来就很多样化,有人这样想这样做,能够这样想这样做,是人家的福气。
现在躺平的含义,有一点点变形。某些人在理想破灭,前景无望,或者预期后面不会太好之后,选择一种得过且过、消极对付的生活态度,就是躺平的变形。这种世界观和我们民族艰苦努力奋斗的主旨文化似乎不合,引来批评声,也引来同情者。
在很早的时候,就在报纸上看到过类似的文章,典型的比如啃老族,有一部分年轻人不工作,吃住在父母家,不结婚也不要孩子,靠着老人微薄收入,过简单清贫又与世无碍的生活。我工作后,听一个前辈说,他有个同学选择不生孩子,原因是收入太低,养活不了孩子,令人揪心。
这些年,关于日本无欲望社会的新闻不时传来,说日本年轻人流行不结婚、不生孩子,选择放低诉求,过消费最低的生活,对深圳三和大神的报道,已持续数年,说的是三和大神选择日结工资,有了工资就玩儿网吧吃最便宜的面条不再工作,等没钱了再去工作。
每个人能力不同,有人在社会上处处挨打,或者不大愿意接触社会,选择躺平有情可原,有一些纯粹是好吃懒做,世俗目光已做了道德审判。媒体在报道这些事情时,选择的是非主流视角,大众也只是猎奇。
在生存危机下,躺平不存在,躺平一定是解决了温饱问题,继续上升无望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从一个阶层跨越另一个阶层,大多数靠上大学,有些还靠当兵,靠经商,靠一点奇遇。从农村进城的人越来越多,这个社会从扁平化变得越来越垂直化,原来是草原,有几颗树但不多,现在到了热带雨林,生态多样化。
有人将躺平根源归于阶层固化和房价高涨。在10年前,阶层比现在更固化,那时候觉得外资白领、公务员都是高不可攀,现在很多小企业兴起,给了好多人机会,很多大厂兴起,百万年薪者不在少数,层出不穷的公司创立,盯着上市这个目标,一些人迅速暴富了。
不可能所有人都抓住机会,中低收入者这个群体太大了,有这种情绪,不代表机会就不再来,中国依然是机会最多的国家,阶层似乎已固化,但新钱还层出不穷。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阶层相对容易打破的国家。
机会只要摆在眼前,就有人跃跃欲试。
我认识一个移民澳大利亚者,年纪轻轻儿女双全,早已财富自由,将父母也接了过去,本来想就此度过一生,但前年又重返国内创业。因为他受不了在澳大利亚那种无聊的生活,想念国内更激荡的生活。
即使想躺平,想佛系的人,在遇到子女教育问题上,也会随时激昂起来,近日参加一次幼儿园家长见面会,结束后家长自发聚在一起,交流给孩子选什么课程,有家长为4岁的孩子选了8岁段的课程,说4岁段的没难度,他选幼儿园就遍访老友,多方询问,说来深圳比较早,买房也比较早,本来想让孩子过得幸福快乐就好,但后来发现不能要求太低,这是“求十得八,求八得六”,只能提高要求。
嘴上要躺平,行动很诚实,佛系是一种乡愿。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