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木求鱼】
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是企业人始终需要抱持的警醒心。
木木
尽力把企业做大,几乎是企业人的一种本能反应。
从理论上讲,大当然有大的好处。比如,更有效率地赚更多的钱、抵挡或有风险的能力更大,当然还有对企业人精神上的褒奖,可能这一点还比前两点更重要。
大,虽然确实好处多多,但也是有限制条件的,即企业人的控制力要追随到位,甚至要提前到位。控制力到位最重要的一个表现是,团队能力要配得上企业的规模和扩张速度,除了当期人力资源要跟得上,预备队的培养、建设也要预先动手、持续推进。这里说的团队能力,并非单指核心团队而言,而是一个全员概念,企业越大,“基点”的重要性(或曰致命性)也越大,许多企业在做大的路上轰然崩塌,致命风险往往都源于“基点”。
既然涉及到团队、涉及到一群人,企业人恐怕就要费一些心思。要想把一群人凝聚到一起,形成合力,低级(原始的、本能的)一些的做法,就是分利,只要蛋糕分得好,船就还能往前开。当然,“分利法”带来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无利可分或少利可分的时候,往往就是企业危机被触发的时刻。因为存在这个致命问题,于是相对高级一些的做法就随之出现,即建设团队文化,企业人用人文的、精神的力量把员工凝聚起来,从而实现更稳定、可持续的团队能力。
这对企业人而言,当然就是很大的考验,一方面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有足够的行动力,能以身作则。后者尤为重要,也相当困难,因为这并非一两天、三五月的短期任务,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甚至形成习惯、养成性格的长期任务。
即使企业人的控制力出色、到位,确实是如假包换的天纵奇才,企业做大也存在边界。所谓的赢者通吃(或者大者通吃),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在人的社会中就更没有存在的理由和可能。所有的个体都必须依赖系统而存在,在这个系统中,个体边界的存在,无需质疑。据说,一只蚂蚁能举起超过自身体重400倍的东西,拖拽能力更强,倍数可以放大到1700倍。这是蚂蚁自身的能力边界。如果依据这一点,就认为能力边界会随着体量的“做大”而扩张,显然就太天真,把蚂蚁放大到大象的规模,其负重、拖拽的效率,绝不会超过大象,搞不好甚至会死于自身体重的重压。
因此,能力边界的认知很重要。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是企业人始终需要抱持的警醒心。许多红极一时的大连锁餐饮企业“突然”就风光不再,往往都是这个问题导致的结果。企业人对此应该清醒,蚂蚁无需变大象,真忍不住变成大象,未必是好事。在自然界中,生态很重要;在人的社会中,生态仍然很重要。企业人要甘于在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发挥个体作用,控制好能力边界,别总惦记着把天下的钱都赚到自己手里。
当然,如果企业人的初心就是快速做大企业规模、吹大泡沫,然后快速在资本市场变现脱身,就是另外一回事。总有人惦记如此操作,市场终究会有所应变。从市场现实看,类似的企业上市之后,生存状态——无论是资本市场上还是生活市场中——似乎都不乐观,或许就能说明一些问题。至于其间谁发挥的作用更大些,就值得另外研究。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