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月2日鸿蒙操作系统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的临近,市场对鸿蒙的关注度迅速提升,本文将梳理关于鸿蒙的三大核心问题,以便于投资者更好的理解鸿蒙。
1.1、鸿蒙是什么?
首先鸿蒙不是一款单纯的手机操作系统,而是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一个新的操作系统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创造新的商业空间,在现有商业空间上去瓜分蛋糕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而创造新的商业空间,最核心就是要与产业转型的机会配合好。
在过去PC互联网时代,微软Windows操作占据绝对的霸主地位,苹果MacOS位居次席,截止2010Q4二者在PC操作系统的市占率分别是92.55%和6.17%,合计达到98%以上,截止最新的2021Q1二者市占率分别是74.3%和15.94%,合计依旧维持90%以上;而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软却落伍了,谷歌Android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份额不断攀升,在2016 Q4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时其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占率首次突破70%,达到71.61%,苹果则依靠在手机市场新推出的iOS操作系统拿下18.95%的份额,二者合计达到90%以上,此后二者的竞争格局几乎定型,截止最新的2021Q1市占率合计达到99%以上;如果将PC、平板、智能手机放到一起综合来看,谷歌Android也是在2017Q1第一次超越微软Windows成为世界第一大操作系统,微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战略误判影响不可谓不大。
我们复盘操作系统发展史,可以发现一旦某一赛道操作系统的市场格局确定之后,后来者几乎没有翻盘的可能性。Android在手机端非常强势,但他还是无法参与到PC市场的竞争中(即使少数笔记本支持安卓操作系统,也不会成为主流),因为后来者需要挑战的是先行者整个行业生态,现在全球范围内Android的开发者数量达到2000万,iOS开发者数量达到2400万,后来者想要革这几千万人的命,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微软Windows Mobile、三星Bada、阿里Yun OS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放眼当下,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6年触顶后连续4年下滑,在2015至2017年拼多多、抖音等APP上线以后,最近几年几乎已经没有新的爆款APP再面世,这一切都意味着3G、4G通讯技术变革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走到顶点,但是毫无疑问人类社会的数字化进程还会继续发展,那下一步产业趋势一定就是所有设备的智能化、互联化,也就是万物互联的IoT时代的到来,如果有新的操作系统能够把握住万物互联的机遇,降低软硬件结合的门槛,那么就有可能培育出一系列基于边缘硬件的爆款创新应用,从而把握住未来十年、二十年的行业生态话语权,而这正是鸿蒙所瞄准的市场。
但是手机依旧是实现万物互联最重要的一个拼图,所以华为用1+8+N的战略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全场景覆盖。2012年鸿蒙在华为中央软件研究院内部提出来之后最开始的定位便是面向IoT的操作系统,首要目标是用一套系统弹性搭载在各种大大小小的IoT硬件设备上,实现各IoT设备的系统统一。不过由于当时华为的工作重心仍在通讯设备上,最初鸿蒙操作系统在华为内部的优先级不够高;随着华为消费者业务体量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华为前几年开始布局的智能手环、手表、音箱等IoT设备的快速增长,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核心高管层自然而然的开始关注更底层的分布式操作系统研发,以把握业务发展的根基。
同时从业务逻辑上来分析,手机也应该是各类IoT设备中优先级较高的一种设备,因为手机与人的交互频度是分钟级,智能手表通过持续消费习惯的培育与人的交互频度也有显著提升,平板、电视、车机等跟人的交互频度是小时级的,相对较为高频,而其他热水器、料理机等泛IoT设备跟人的交互频度可能是天级的,一天甚至多天才会使用一次。IoT设备与人的交互频度决定了他的流量价值,决定了他与人的距离,因而手机始终是实现万物互联的最重要一块拼图,可以给整个万物互联时代的“超级终端”提供更多的流量入口和更自然更贴近于人的交互方式。
所以华为提出了1+8+N的战略,这里1是便是智能手机这个主入口,8则是4个大屏入口-平板车机PC 智慧屏,以及4个非大屏入口-手表耳机AI音箱ARVR眼镜,N则是泛IoT硬件构成的华为HiLink生态,通过HuaweiShare实现各类设备互联互通,作为一个硬件领先的科技巨头公司,这其中1+8是华为会自己下场去做的,而N则是交给不同的硬件生态合作伙伴去开发生产。
在安卓已经成为手机这个中心城市市场事实标准的背景下,鸿蒙直接去做手机市场的意义不大,即使因为种种原因现在就得做手机的鸿蒙化也得先兼容安卓生态,因为现在的手机开发者是不希望再去开发第三套东西的。
真正培育鸿蒙原生的应用生态,还是得先切入其他IoT硬件设备市场,引导开发者开发基于鸿蒙原生的IoT应用生态,最后在反哺手机鸿蒙原生生态,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帮助鸿蒙实现全场景覆盖。
1.2、鸿蒙有哪些核心优势?为什么是华为才能发挥出这些优势?
本部分我们将总结一下鸿蒙相比其他操作系统具有哪些核心优势,为什么是华为才能真正发挥这些优势,里面可能涉及到一些专业技术词汇,我们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和案例阐述其背后原理,便于投资者理解。
其一,鸿蒙“微内核”的模块化设计思路更顺应万物互联时代的需求。我们来看一下华为HDC大会上公布的鸿蒙操作系统架构图的内核层级,当前阶段鸿蒙的内核子系统是Linux宏内核、LiteOS内核、鸿蒙微内核等多个内核混合的设计,其中Linux宏内核同样是Android OS的内核,这也是鸿蒙系统可以快速兼容安卓应用的主要原因(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鸿蒙总负责人王成录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鸿蒙目前使用了部分AOSP开源代码,成为外界质疑鸿蒙“套壳”安卓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AOSP社区也有不少代码是非谷歌贡献的,需要理性看待,在今年10月预计开源的鸿蒙3.0系统将几乎看不到谷歌贡献的AOSP代码);LiteOS内核是华为专门针对IoT设备研发的轻量级、低功耗操作系统内核;鸿蒙微内核则是鸿蒙系统未来将主要采用的自研核心;鸿蒙操作系统可以针对其运行设备的不同,选用最适合的内核,为上层提供基础操作系统能力。
从王成录的表态来看,我们推测鸿蒙系统目前在手机等高算力设备上还是主要使用Linux内核,鸿蒙微内核作为正处于快速开发阶段的备用内核未来可能逐步替换其他内核,这也是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正常过程,不应过度神化或者妖魔化鸿蒙系统。我们拓展一下对微内核的理解,简单来说其核心思想就是尽可能简化内核的功能,内核只提供最基础的服务,如多进程调度、多进程通信(IPC)等,将原先宏内核包含的不少系统服务(如文件系统、虚拟内存管理、网络协议栈等)放到用户态应用,变成一个个服务,等待其他应用的请求。这样的好处的系统服务模块化、可插拔、易于拓展、安全性更高等等,且经过技术的长期发展目前微内核的性能表现已经不亚于宏内核。
此外鸿蒙把“微内核”的模块化设计思路上升到系统服务层,系统服务层是操作系统核心能力的聚合,鸿蒙将其分为适用于各类设备的基础能力以及面向特定设备的三类专有能力,根据不同设备形态的部署环境,后三类子系统集内部可以按子系统粒度裁剪,子系统内部还可按功能粒度进行裁剪,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操作系统的量级可以自由变化,硬件开发商可以根据自身硬的件算力需求来选择要使用哪些代码,小到一个128KB内存的IoT模组,大到一个12GB内存的高端智能手机都可以采用这套核心系统,一个操作系统实现通吃。
而操作系统的模块化是一个工作量非常巨大的任务,需要有能力且有决心的巨头公司做投入。根据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副总裁杨海松2021年的采访信息,目前鸿蒙把操作系统用到的功能分拆成15000多个可组合的模块,并根据不同的硬件配置和所需要的能力进行组合配置,确保无论设备内存大小、是否支持蓝牙Wi-Fi联网等都可顺利使用,这个工作量非常巨大,华为在鸿蒙系统上投入的研发人员近万人,一般的科技公司无法支撑起这么大的投资。能支撑起这个级别投资的是谷歌和苹果,谷歌在2016年启动了微内核分布式操作系统Fuchsia的研发,苹果在2020年WWDC发布会上也定义了未来苹果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多设备底层的融合互联,加码IoT解决方案的布局。
但是这两家公司都存在巨大的历史包袱,谷歌有着海量的Android生态,安卓给谷歌带来了太多的利益,Fuchsia每做一个功能就会顾及能不能避免对Android产生巨大的冲击,庞大的利益集团在内部资源上制约着谷歌对Fuchsia的投入,所以其公开信息以来进展缓慢;苹果则是已经有了非常出色的Mac OS及iOS操作系统,现在又要做一个IoT OS也会面临很大的压力,所以苹果选择做了很多Kit工具,如HomeKit、ARKit等,想在过去的资产边界上向前推进这件事(华为现在在基于安卓系统深度定制的EMUI系统框架下实际上也是用的ShareKit等工具赋予EMUI部分分布式能力)。华为相比苹果和安卓,没有历史包袱,且可以干净利落的从底层推倒重做操作系统,毕竟Android并不是华为的,所以其在未来与竞争对手的发展差距可能逐渐拉开。
其二,“分布式”是鸿蒙系统设计的最大初衷,帮助鸿蒙跨越了单体硬件的边界,多硬件互联互通形成同一操作系统下的“超级终端”。过去的操作系统都是局限在一个硬件内部,PC的操作系统只负责PC内部、手机的操作系统只负责手机内部,他们只能直接调用本机的软硬件功能(比如可以直接激活手机屏幕、打开手机麦克风),却不能直接调用外界设备的能力(比如用智慧屏直接显示手机内容、调用智能音箱播放音频),外界能力通常需要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来接外设,这是一个复杂且痛苦的过程,主要体现在设备发现效率低、连接和响应速率的不稳定、能力调度差等问题上。为了实现业务流在不同终端上几乎无感的不中断的自由迁移,华为在鸿蒙操作系统内设计了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任务调度三大系统基本能力,每一个能力都可以拓展一章进行理解,受限于篇幅我们同样只阐述其解决的核心痛点。
分布式软总线技术解决各设备的发现与连接问题。传统总线技术在计算机系统内部微观层面是通过物理导线进行硬连接,在宏观层面是商业级分布式计算系统通过光纤实现各地分散的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这些设备通常的算力、功能通常较为类似,从而构成一个“同构对称式分布式系统”。
鸿蒙则属于面向民用需求的“异构非对称式分布式系统”,在同一个分布式系统下连接的设备既有单核512MB内存的路由器,也有8核12GB内存的手机,也还有智能灯泡这种KB级内存的低算力IoT设备,且这些设备都需要靠蓝牙/Wi-Fi等无线方式进行连接,不能进行物理连接,华为为解决这种连接需求推出了通过无线连接的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其核心包括异构融合网络技术、自发现自组网技术、动态时延校准技术,具体到消费者的体验上,只要两个鸿蒙设备经过一次简单的激活(如触碰),后续就可以实现自动发现与连接,无需手动下载APP进行繁琐的配置,如华为手机与华为智慧屏、华为笔记本的一碰投屏的连接方式,极大的改善用户体验。
在鸿蒙2.0操作系统的手机使用体验上,从右侧下滑菜单栏则会直接显示所有处于同一个分布式鸿蒙操作系统下的各个智能家居的状态,单击即可在不用下载独立APP的情况下对各智能家居进行操作,降低APP发现和连接成本。
分布式数据管理解决的是数据传输效率的问题。其使得跨设备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处理本机数据一样快速,配合分布式软总线技术,极大降低设备时延、提高带宽吞吐量、降低丢包率,根据华为2020HDC大会官方披露的数据,鸿蒙2.0相比鸿蒙1.0,时延从20ms降低至10ms,带宽从1.2G提高至2.4G,抗丢包率从25%提高到30%,分布式文件读写性能是微软Samba系统的4倍,分布式数据库OPS性能是安卓本地ContentProvider数据库的1.3倍,分布式检索性能是iOS Core Spotlight的1.2倍。
从消费者使用体验角度来看,目前搭载EMUI11系统的华为手机与智慧屏的实际投屏时延可以控制到30-90ms,基本接近于无感的体验(一般来说时延低于200ms用户体验便比较良好),如果华为手机升级鸿蒙系统可能还会有更好的时延表现。
分布式任务调度可以实现系统级的跨设备软硬件能力整合,真正打造超级终端。以安全能力为例,华为手机具备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能力,华为耳机具备骨声纹识别能力,如果他们在共同的网络连接下接入同一个鸿蒙操作系统里,鸿蒙可以做到在系统级别实时调度三种安全能力进行风险识别。一旦各种硬件接入鸿蒙分布式系统里,他们便不再是单独的硬件个体,而是成为分布式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他们的各项能力汇总形成一个能力资源池,就像一个超级终端一样,系统可以灵活调用各种能力、发挥各类硬件的优势。
例如在在线教育的场景下,学生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接入在线教育APP、通过电脑键盘和手机触控屏操作输入、通过智慧屏和AI音箱观看教师讲解过程并与教师进行互动,鸿蒙系统帮助将各种软硬件的优势整合到一起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在线教育方案。
当然现在有很多终端厂商也可以通过APP实现跨设备的连接和调用,但 app 想在手机和电视等不同设备之间流转,就要做针对性的适配修改,未来不管是手机升级,还是电视机升级或是 app 版本升级,都可能导致 app 在手机和电视之间流转不起来,应用层打通这条路走下去的代价会越来越高,通用性和扩展性有较大限制。鸿蒙则是在底层系统上实现硬件模组的融合,上层 app 原来的业务逻辑几乎不需要修改,就可以实现多设备间的流转,通用性和扩展性更强。
分布式系统的核心是实现各硬件的互联互通,实现各种设备通讯语言的统一,因而做通讯业务出身的华为在做分布式系统上具有降维打击的优势。目前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链接存在大量延迟、丢包等问题影响用户体验,这背后的原因在于现在的网络通讯标准协议是在一个低速网络中创造出来的,我们现在所使用的 TCP/IP 等各种网络协议都诞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当时冷战的时代背景带来了许多来回握手协议,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联会天然地有网络带宽延迟、丢包等问题,但也表示其有被大幅提升的空间。华为本身做通讯业务出身,其最精通通讯协议技术,目前的华为主推的HiLink、Share Kit协议已经对过去很多网络通讯协议做了大幅修改,他们已经不再是标准的协议,这让华为鸿蒙的通讯速度变得更快,所以华为在做分布式系统上可以说有降维打击的优势。
最后,“元程序”的设计理念也是鸿蒙的模块化、分布式技术在应用开发层面的一个创新体现。
基于鸿蒙系统原生的APP为HAP格式,一个HAP应用包含一个或多个FA/PA基本组成单元,FA有UI界面,PA无UI界面。例如,一个视频通话应用,“视频通话主界面FA”提供UI界面以便于用户交互,PA1/PA2/PA3分别提供摄像头视频采集/美颜处理/超级夜景能力等,一个HAP应用在不同设备终端上可以按需下载、加载、运行FA/PA,继续上述视频通话应用,手机会下载全部的FA/PA模块,而如果智慧屏硬件不支持美颜和超级夜景能力,他就只下载主界面FA和摄像头视频采集PA1即可,从而减小安装包,提高程序的特定功能运行效率。
给到一个更具体的应用场景下,假设我们在手机高德地图上规划了一个导航路线,希望在使用手机其他功能的同时在华为手表上追踪导航路线,就需要把导航功能流转到华为手表上,传统安卓上高德地图的安装包达到150MB,除了导航功能以外其实还包含了很多打车、旅游、餐饮、机酒、公交等功能,造成软件臃肿无比,上述数据全部流转至手表上显示是没必要的,在鸿蒙HAP元程序的理念下,就可以做到只流转导航功能PA及UI界面FA至手表上,提高流转效率。
这一部分我们详细讨论了鸿蒙操作系统具备的独特技术优势,一言以蔽之,鸿蒙系统通过分布式技术,将多个物理上相互隔离的设备融合成一个“超级终端”,按需调用、组合不同设备的软硬件能力,为用户带来最适合其所在场景的智慧体验,即使用户切换场景,智慧体验也能跨终端迁移,无缝流转。
1.3、鸿蒙生态有哪些受益者和积极参与者?
做操作系统一定要解决生态参与者动力的问题,一定要能给生态的每个参与者带来利益和价值,因而这一部分我们想讨论一下鸿蒙对中间的系统供应方华为、对南向的设备制造厂家、对北向的应用开发者各有什么意义。
华为认为16%的市占率是操作系统生态繁荣的分水岭。
鸿蒙负责人王成录在2021年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分析了过去二十年 PC 产业和移动产业的生态发展,发现 16% 的市场占有量是一个分水岭,超过 16% 的生态基本就成功了…所以今年我的工作目标是让鸿蒙生态的市场份额达到16%,生态繁荣的分水岭这道坎,一定要跨过去…保守估计到21年底搭载鸿蒙的设备是3亿台,其中包含2亿台华为自有手机,Pad、手表、智慧屏、音箱等3千万台以上”。
为什么生态繁荣分水岭是16%?
实际上大家返回我们第一个问题下操作系统市场格局变动图,在新生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上,行业第二的iOS的市占率一直保持在18.7%以上;在平板操作系统上行业第二安卓在2013年年的发展早期市占率刚好在16.57%,此后逐步上升;只有PC操作系统略微不同,在2019Q4时行业第二的Mac OS市占率才刚刚提高到16.36%;如果将三个平台放到一起看,截止2021Q1全球前四大操作系统AndroidWindowsiOSMaOS的市占率为40.97%31.47%16.16%6.75%,这些历史数据也是对华为上述判断的一个支撑。
我们分析认为今年华为在国内市场达到生态目标的概率较高,而在全球范围内压力较大。
我们可以从IDC给到的出货量数据做一个测算,目前全球智能手机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大约是30-33个月左右,考虑到2018年3月华为发售了历史上最为畅销的旗舰手机之一的P20,我们假设自2018年以来的华为手机新机用户都尚未换机(平均来看是合理的),根据IDC数据测算目前华为在网智能手机数约为6.6亿台,同期全球在网智能手机数约为44.1亿台,华为的存量手机全球市占率约为15%;假设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替换周期一样,我们测算华为的可穿戴设备目前全球存量余额额为9200万个,市占率约为8.69%;考虑到部分老旧机型可能无法升级鸿蒙系统,华为目前只靠自有设备在全球范围内达到16%渗透率的生态目标压力较大。
如果只考虑国内市场,目前华为在国内的存量智能手机数量约为4.57亿台(今年内计划完成2亿台鸿蒙升级),市占率达到33%,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存量约为6300万个(今年内计划完成3000万个鸿蒙升级),市占率约为22%,配合年内直接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华为新机发布以及第三方生态伙伴的参与,今年还是有较大的概率在国内市场达到16%渗透率的生态目标。
今年很可能成为华为达成鸿蒙生态目标的最后窗口期,因而鸿蒙正式在手机端公测也是必须做的事情。
我们来看IDC的一组手机出货市占率数据,2019Q2华为手机的全球出货市占率为17.71%,位居全球第二,之后几个季度华为的市占率及排名并未有明显波动,甚至受益于国内疫情的率先管控以及提前备货,在2020Q2华为的全球出货市占率达到20.04%,排名首次登顶;但自2020Q3开始,华为的全球市占率快速下降,在2021Q1市占率跌至仅有6.92%,市场排名跌至第6,沦为“Others”;华为在海外市场的市占率也自2020Q2的9.85%跌至2021Q1的2.05%;国内市场表现也同样相当残酷,在2021Q1国内手机总出货量同比增长30%的情况下,华为出货量同比下降35%,市占率出现腰斩,市场排名跌至第三。
我们推算2021年全年华为手机出货量可能下滑70%以上,我们前文已经讨论了手机作为华为构建万物互联“超级终端”中的重要流量入口的作用,所以华为手机终端在今年就公测鸿蒙系统(即使鸿蒙微内核尚未准备充分)成为必须做的事情,且宜早不宜晚,如果拖迟到下半年再公测,则可能有更多的存量华为老旧手机用户流失,实现生态目标的难度会不断加大,这也是华为在6月2日便在手机端实现公测的核心原因,今年很可能是华为达成鸿蒙生态目标的最后窗口期,要用一年时间走完其他系统五年的路。
而如果鸿蒙公测后在手机端用户评价良好,则可能吸引更多华为用户留存于华为手机体系,如果在未来一至两年内华为在芯片代工或者消费级云手机上取得技术突破,手机硬件业务也存在再次回暖的可能性。
鸿蒙之于华为的消费者业务,短期而言是救命稻草,长期而言则是战略转型的起点。2015年至2019年间华为的消费者业务营收占比自31.69%提升至54.41%,营收的年复合增速达到39%;2020年面对疫情等冲击,华为消费者业务营收同比仍增长3.34%,营收占比依旧保持在54.18%的高位,因而消费者业务的波动将对未来华为公司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021Q1华为整体实现营收1500.57亿元,同比下滑16.92%,负面影响开始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鸿蒙在短期内成为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救命稻草,一方面是可能将更多用户留存在华为手机及IoT硬件体系内部,延续生机,另一方面则可能推动华为手机+IoT业务的商业模式向软件服务收费转型,即像微软及谷歌一样,即使不生产自有品牌硬件,也可以通过深度定制的软件授权及渠道佣金获得持续的收入。
从长期来看,鸿蒙将推动华为加速实现从“硬件先进公司”转型为“软件先进公司”,随着鸿蒙承担起国产分布式操作系统的重任,未来华为势必会在数据库、编译器乃至编程语言等更多基础软件层面投入更多力量,成为中国软件产业进程里一个至关重要的参与者。
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国软件厂商已经错过了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话语权,此次鸿蒙如果发展顺利,可能会首次出现由一家中国软件厂商掌握整个物联网时代核心话语权的局面,从根上保障未来物联网应用生态的安全与繁荣。
对于南向的设备制造厂商而言,国产家电厂商将会是鸿蒙生态的直接受益者。因为家电厂商现在都有很强的智能化需求,而他们普遍会面临“伪智能化”的窘境。如果采用传统安卓系统下各智能硬件在软件应用层的互联,其应用发现和连接成本非常高,以美的为例,其具备Wi-Fi功能的各智能家居在过去用户联网率仅有10%,美的为了提高联网率采用的措施是每位智能家居安装师傅安装后如果帮助客户实现家居联网则奖励100元提成,从而将联网率提高到30%;但联网仅仅是第一步,还要鼓励用户使用线上功能从而留存数据,这需要用户下载使用“美的家居”APP进行操作,联网用户中只有30%的人能够下载APP,安装过APP的用户里可能又只有30%的人会选择经常使用APP进行线上操作,而且每次操作前还需要先寻找“美的家居”APP,这些过程中都存在巨大的用户损耗,算下来可能只有3-5%的智能家居装机用户在真正使用线上功能,这便是之前智能家居硬件在国内发展缓慢、体验差的核心原因。
而现在智能硬件接入分布式的鸿蒙系统后,用户可以通过下滑菜单栏的方式直接发现周围兼容鸿蒙系统的设备,使用外界设备就像使用本机手电筒一样便捷,用户使用智能硬件的操作步骤每简化一步,智能家居的用户数量、用户时长都会有质的提升,其意义不亚于抖音模式对视频行业的冲击(抖音用户只要刷一下就能看到算法推荐的符合用户口味的视频,减少用户自己搜索发现的过程,从而实现用户数、用户时长的指数级的提升)。此外家电厂商接入鸿蒙生态后可以从一个卖货的公司升级为卖服务的公司,所有的服务都是可以升级的,从而带来更高的额外价值,例如一个智能料理机可以结合同一个鸿蒙系统下其他智能可穿戴设备获得的用户身体信息为用户推送针对性的食谱,在订阅服务中变现。所以美的从开始谈判到最终拍板,只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便决定其全部智能家居接入鸿蒙生态。
目前几乎国内所有的家电厂商都已经完成了与华为鸿蒙的谈判或正在谈判过程中,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家电制造能力,“中国制造+华为鸿蒙”的模式也将成为未来鸿蒙参与IoT时代核心操作系统竞争的有力助手。
而对于其他国产智能手机厂商来说,现在加入鸿蒙生态还存在较大的难度。一方面有谷歌威胁曾计划首发阿里YunOS的手机厂商宏碁在谷歌GMS与YunOS二选一的先例。另一方面鸿蒙系统目前对第三方手机厂商的渠道佣金分成模式和广告态度尚不明确,也成为一个阻力。不过我们认为未来随着鸿蒙佣金政策的清晰化以及分布式操作系统独特优势的强化下,第三方手机厂商依旧存在加入鸿蒙生态的可能性。
对于软件开发者来说,热衷于软硬件结合创新的开发者将会积极拥抱鸿蒙,并享受早期发展红利。纯软的开发者转身鸿蒙的动力是不足的,因为Android有更大的生态在做这件事,转型鸿蒙的话头部的开发者还能有所收益,但其他人不一定能获得更大的利益,所以还是会以Android做为第一战场。
目前鸿蒙跟中国应用市场下载排名前200的厂家一个一个沟通,也只有70%的厂家已经确定要做鸿蒙版解决方案,体现了纯软开发者转型的难度。但随着纯软APP战场逐渐消停,软硬件结合的应用开发会迎来一个爆发期,更多懂软件开发、有创新想法的极客会在分布式的鸿蒙系统下将软件和硬件结合到一起,开发出许多基于边缘硬件的创新应用。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加入鸿蒙生态,适合做创新应用开发的场景将不断丰富,越早进入的创新应用开发者越有望享受市场快速发展的红利。
掘金鸿蒙概念股:
魅族宣布接入鸿蒙系统 鸿蒙相关产业链或受关注
第一家!手机巨头宣布接入鸿蒙 概念股集体狂飙!网友纷纷喊话小米
(文章来源:国泰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