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的服务工程师戴上AR眼镜后,几位技术专家在三一重工的昆山办公室里也可以通过AR第一视角共享挖掘机现场情况,并结合这台机器的3D数字模型,排查异常数据,锁定疑似故障点进行标注。另一边,异常数据和疑似故障点在工程师的眼镜上显示。两边合作下,一个疑难问题很快被解决,这一场景经常发生三一重工的工厂里。
5月29日,记者在三一重工的长沙工厂看到数字大屏挂在制造车间,能够实时看到制造情况、设备运转情况等,这块大屏被称为“挖掘机指数”地图。
5月31日,三一重工宣布其挖掘机为世界销量第一。根据调研机构Off-Highway Research数据,2020年,三一共销售98705台挖掘机,占据全球挖掘机市场15%的份额,首次成为全球销售第一,这也是中国挖掘机产业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世界销冠。
外企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
据三一重工介绍,外资品牌挖掘机长期占据的中国市场,直到2000年前后,外资品牌仍占中国挖掘机市场90%以上的份额。2000年,本土品牌销量仅502台,只占市场总量的5%。在经济发达、竞争激烈的广东等地区,国产挖掘机的销售几乎为零。
当时,在讨论是否进入挖掘机领域的内部会议上,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指出,作为一家工程机械企业,三一一定要生产出世界上最好的挖掘机。2003年,三一进军挖掘机领域,2006年,三一重机在江苏昆山架上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三条生产线。
生产线建了起来,规模扩大了,质量的保障和管理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三一重机董事长俞宏福把目光瞄准了机器人,在生产车间,工人有熟手和生手之分,不但容易疲劳而且会受情绪影响,出活儿有好有坏,而机器人不存在这些问题。
虽说那时国内企业少有使用机器人的,但对同行业的外企来说,机器人生产早已不是新鲜事。俞宏福认为,“外资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一定能做到”。
2007年3月,三一重机的焊接机器人应用项目进入准备阶段,国内没有先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大量调研,跟机器人开发企业反复研究和讨论,直到确定方案,就花了半年多时间。
然而采用机器人生产,绝不是单一的替代那么简单,而是整个生产体系的调整。因为机器人不像人一样擅于转圜,对零部件以及前道工序标准化的要求相当高,一旦前道工序的加工部件不能保证一致性,机器人就无法适应生产流程。
机器人正式上岗之前,三一重机对整条生产线的配套设备进行了改善,远远大于对机器人本身的投入。2007年底,焊接机器人出现在车间,2008年,三一重机第一批4台焊接机器人和2台切割机器人应用成功,之后机器人开始大规模在三一重机推广。机器人的使用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挖掘机的使用寿命大约翻了两番,售后问题下降了四分之三。
2009年,三一的第一万台挖掘机下线,成为首家产销过万台的民族挖掘机企业。2011年,三一以12.3%的市场占有率,在中国市场一举超越所有外资品牌,首夺全国销量冠军,彻底结束外资品牌长达数十年的垄断局面;2018年,三一挖掘机销量跻身全球第四;2019年成为全球第二;2020年,三一挖掘机全球销量98705台,占据全球挖掘机市场15%的份额,终于达到了全球销量第一。
在现场,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强调,成为全球销售冠军,不是三一的终极目标,三一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品牌。
挖掘机指数地图
三一重工介绍,做挖掘机指数地图的初衷很简单,就是防止极少部分客户恶意欠款。
挖掘机少则几万元,多则数十上百万元,很多买家都选择分期付款。为保证能顺利收回车款,三一重工在每一台挖掘机上装配了一个小小的传感器,通过传感器,三一可以全面掌握这台设备的运行工况、路径等,以此判断机主是否恶意欠款,是否进行“锁机”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天都有大量的数据从施工一线回传。年复一年,三一很快就形成了5000多个维度,每天2亿条,超过40TB的大数据资源库。
伴随着三一重工的挖掘机的市占率超过全国市场的三成,“挖掘机指数”的样本量也足以描绘市场全貌,海量的挖掘机应用场景和开工率等来自一线的真实情况,编织成一张庞大的数据网络。
现在人人都知道数据的价值,最开始的时候三一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个数据库。
直到2014年,一位国务院领导来三一视察,要求三一定期汇报设备的运营数据,这给予了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启发,“当时有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通过船运预测经济。工程机械也能反映国家投资基建的情况。”于是,向文波提出了“挖掘机指数”,成为了解宏观经济的一个参考。
当前,数字化有了多种用途。例如,三一重工已开始对设备进行预诊断,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
三一重工表示,未来三一将用创新科技的手段,去给客户增值,去给代理商赋能,去减轻服务工程师的劳动强度和工作的复杂程度。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