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于整体ESG评级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自从MSCI纳入A股以来,MSCI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进行ESG(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评级,早年对ESG几乎并不在意的中国上市公司,近年来愈发关注评级,A股的ESG指引也呼之欲出。
今年2月5日,中国证监会就《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该指引的主要修订条目中,证监会增加了有关公司的ESG信息(投资者关系管理)沟通内容;5月7日,在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最新年报格式准则征求意见稿中,也有几处与ESG相关的重要修订内容。
近期,MSCI ESG业务全球负责人布莱恩德(Remy Briand)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的独家专访时表示,中国交易所推出ESG指引是必要的,而且越快越好。就减排来说,他认为,当前因为开始阶段,仍存在脱节(disconnect)现象,央行等监管机构对碳中和非常积极,但不少企业和资管机构仍觉得自己有更多时间。“关键问题并不只是加强信披,交易所的信披指引一般只是最低标准,更关键的是企业要改变行为。”布莱恩德说。
事实上,一切变革都需要有力量推动。
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ESG评级
中国企业对于整体ESG评级的重视度与日俱增。据记者了解,不少企业认为自己的MSCI ESG评级过低,而主动希望与MSCI相关团队进行沟通,或针对性地改善自己的ESG关键问题(key issue)披露。
布莱恩德认为,交易所推出ESG指引越早越好。“监管指引将会鼓励企业进行更多披露,越快越好。但监管指引一般都是最低标准,而非最佳实践,但企业至少可以知道底线在哪里。”
他提及,若公司希望了解自己的ESG评级,可以联系MSCI的发行人沟通小组,MSCI会为被评级的上市公司提供其完整的ESG评级报告,企业可根据报告补充提供数据、信息。但为避免利益冲突,MSCI并不扮演咨询公司的角色,即不会告知企业如何提升评级,企业可以诉诸市场上其他的第三方咨询公司来优化公司在ESG的表现。
关键在于,MSCI的ESG评级报告中,还有“同业校准”(peer bench-marking)这一项。MSCI交通行业研究专家Arne Philipp Klug对记者称,不同行业的ESG评级逻辑完全不同,不可能将新能源车企业和传统能源行业的公司相比。每家公司的ESG评级报告都会有“同业校准”这一项,便于让企业知道自己在同行中处于什么位置。
例如被认为将大大受益于清洁科技这一项指标的蔚来汽车(NIO)的ESG评级为BBB,而特斯拉为A,丰田汽车、戴姆勒也为BBB,通用汽车、大众则为B。相比之下就会发现,清洁科技、碳足迹等考核指标有利于蔚来,但产品安全和质量、公司治理、公司行为等指标方面蔚来则落后。
随着新能源产业链不断扩张,对于例如宁德时代(300750,股吧)、特斯拉、蔚来汽车等企业而言,各界认为,如何在大举扩张之时保证生产安全和产品安全,若只是盲目为增加产能和营收而忽视生产安全管理,必然会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毕竟这一维度也是ESG评级的最关键部分之一,“绿色”并非唯一考核指标。
MSCI鼓励双向沟通机制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上市公司希望吸引国际投资者,或已经被外资重仓,如何与MSCI或其他资管机构的分析员进行ESG方面的沟通变得更为重要。
MSCI亚太区ESG研究部负责人王晓书也对记者表示,MSCI欢迎中国公司和ESG团队进行双向沟通,“MSCI往往通过公开数据、媒体报道等对企业进行独立的ESG评估,但如果数据出现准确性问题,或数据已经过时,MSCI鼓励上市公司来与相关团队进行沟通,目前来看构建双向沟通机制十分有效。”
她称,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针对其ESG评级的反馈率不足14%,2020年则是30%,基本是翻倍了,目前中国公司的反馈率几乎与新兴市场平均水平持平。此外,MSCI 近年来针对中国和亚太市场的不同行业进行了诸多行业圆桌,探讨特定行业关键问题,因为不同行业的ESG评级方法论也大不相同。2018年开始,MSCI每年都会在沪深交易所与企业进行评级模型的培训。
布莱恩德认为,最终能真正改善企业ESG评级的方式仍是企业积极改变其商业行为,而并非只是加强信披,这有时涉及到改变商业模式,因此不少大型机构投资者也经常与企业沟通,试图鼓励被投企业转型。
国际大型资管机构普遍关注ESG,因此会定期与被投企业进行ESG沟通会议。例如,某大型资管基金经理近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部分企业仍需学会如何与MSCI分析员进行沟通。某中国水泥行业龙头企业已经是该行业ESG的领跑者,单位碳排放量最低,安全方面的追踪记录和管理质量都颇为优秀。但公司的管理层不认同MSCI的评级(CCC),公司和MSCI多次取得联系,评级却并未提升。
上述投资经理也表示:“最大的冲突其实就是环境问题(E),MSCI用‘每单位营收所产生的碳排放’来做比较标准,这对公司是非常负面的,因为该公司98%的营收都来自水泥,中国水泥价格又低于全球同业,每吨水泥的碳排放可能更为合理。因此,我们也提出了建议,目前公司所用的标准与国际标准不适,应该换成‘生产每吨水泥所产生的温室气体’。”
监管、投资者、企业多方合力推进减排
值得一提的是,气候变化一直是ESG下的一个小议题,但从去年开始,无论是公司CEO还是投资机构,都将气候变化列为单独的议题,MSCI给投资者提供的相关解决方案也已分为ESG和气候变化两部分。
当前,监管方面积极行动,欧洲在这方面领先,各界认为惩罚性措施存在必要性。布莱恩德表示,碳价、碳配额是一种督促企业减排的方式,但全球碳价并不统一,这也是对此持怀疑论者的一种看法。但现实是,监管机构并非只是看碳价,一些国家开始实施碳税或行政处罚,“例如欧洲一些城市都是如此,巴黎、柏林都开始表示在5-10年后不会再用化石燃料的汽车。”
随着欧盟不断强化并落实碳中和目标,欧盟碳价也持续攀升至新的高位。北京时间5月6日17时,美国洲际交易所(ICE)的欧盟排放权配额(European Union Allowance,EUA)12月期货价格升至每公吨49.51欧元。近期EUA 12月期货价格曾一度升至每公吨50欧元以上。这是2005年碳市场推出以来的最高水平。今年以来,该合约价格已飙升逾50%。
所谓欧盟碳排放配额,简单地说是欧盟国家的许可碳排放量。欧盟明确规定成员国每年的二氧化碳许可排放量,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总排放量向各企业分发碳排放配额。如果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没有使用完碳排放配额,则可出售;一旦企业的排放量超出分配的配额,就必须从未用完配额的企业手中购买配额。
有分析师认为,欧盟碳价达到50欧元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来有可能会攀升至新的高位,有利于吸引技术和资本投资于清洁能源领域。
同时,近期欧盟通过的“碳边境税”议案决定自2023年起,与欧盟有贸易往来的国家若不遵守碳排放相关规定,其出口至欧盟的商品将面临碳关税。市场预期,欧盟将在今年6月的气候政策一揽子计划中公布其提议。
尽管政府、监管机构对推进碳中和持积极态度,但布莱恩德认为部分资管机构、企业仍缺乏紧迫意识。企业也觉得总有更多时间,而且将重点放在了加强信披,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商业行为。
他还对记者表示,资管机构的承诺也至关重要。大型投资机构一方面会调整自身的投资组合,减少高排放领域的投资,支持节能方案,另一方面也会积极的与公司沟通,推动公司自身的变革。如此大的转变,可能会逼迫一些公司大幅减少碳排放,以求继续获得资本支持。
一个积极的趋势在于,去年12月,即《巴黎协定》成立5周年之际,30多家管理着逾9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机构承诺,将在2050年或更早前实现其投资组合中的净零碳排放,即“Net Zero Asset Managers Initiative”(净零碳排放资产管理人倡议)。
(马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