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市场分布出现新格局。
日前,第一财经记者从央行上海总部获悉,今年1~4月,上海市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市场分布出现新格局,即在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经常和直接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及其占本外币结算比重等三项指标的前十名中,外资银行在数量和市场份额上均超过中资银行。
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上海市辖内共有101家银行报送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当月业务结算量1.17万亿元,1~4月累计业务量5.2万亿元。
其中,5家外资银行跻身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前十榜单,合计市场份额占全市的47%,超过前十榜单中5家中资银行41%的市场份额。
根据央行上海总部披露的数据,这5家外资行分别为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以及德意志银行;5家中资行分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和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其中,汇丰银行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位列首位,其次是中国银行和渣打银行(中国),分列第二和第三。
除了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外,“经常和直接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本外币结算量比重前十榜单的7席也被外资银行占据,这些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跨境结算量已超过其外币跨境结算量。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市外资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异军突起,主要受益于四方面的因素。首先是,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给予中外资银行同等待遇,外资银行能够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政策环境下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
其次是,上海地区外资银行机构云集,众多外资银行在沪设立法人或主报告行。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日益重视优化业务币种结构,将集团内人民币业务定位为主要业务。
再者,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来沪展业,众多国际知名大宗商品进出口商和制造业企业集团成为外资银行重点客户,出于规避汇率风险等因素考虑,这些客群在涉外经济活动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习惯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外资银行也具有境外网络优势,为跨国企业集团提供联动式金融服务的能力较强。
(邱光龙 HF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