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NEC国际储能和氢能与燃料电池(上海)技术大会在上海召开,围绕碳中和、碳达峰政策指引下氢能行业发展议题,来自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人士汇聚一堂,带来了行业内最新的进展。在这次会议上,来自中国石化的相关人士就中国石化在氢能产业的发展和布局做了介绍。
氢能消费有望增加
本次代表中国石化做演讲的是恩泽基金总经理周雨萱女士,她以《中国石化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为题,对中国石化投资氢能的具体情况做了详细介绍。
恩泽基金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自1983年设立以来,主导发起设立的首支基金,也是目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旗下唯一一支基金。能源转型和碳中和是该基金的主投方向。
自我国提出在2030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以来,碳中和与能源转型引发了产业发展的大机遇。
未来的能源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周雨萱认为,在世界各国力争二十一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可以预见到全球能源体系会发生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她提到,英国石油公司(BP)在2020年能源展望中预测,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的占比有望达到60%,氢能消费将有望增加,2050年氢能有望占全球能源的18%,创造3千万个就业岗位,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预计到2025年,中国氢能需求将达到1亿吨以上,占到中国终端能源消费的10%左右。
新能源变革的浪潮中,一定会推陈出新,传统能源企业发展机遇在哪里?发展战略是什么?中国石化作为传统能源的巨头,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打造一基、两翼、三新的发展格局。
一基产业是指能源资源;两翼产业具体是指结净油品和现代化工;三新指氢、风、光、热引领的新能源体系,数字要素驱动的新经济、高端主导的新材料产业。
五大战略助力新能源战略
依托特色优势,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提出的五大发展战略:价值引领战略,市场导向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绿色洁净战略和开放合作战略。
在五大战略的指引下,围绕三新领域的重点--新能源,中国石化提出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的目标,充分利用自身加油站多的优势,以打造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为愿景,同步发展油、汽、氢、电、伏综合的服务能力。
具体来说,“十四五”期间在2025年底要布局一千座加氢站或者油氢站,这其中有一百座会在今年年底完成,这一千座站当中会有10%会打造成现场制氢加氢的加氢站,会布局七千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和四大绿氢炼化项目,每个规划的产能都已经超越现在目前国际上最大的绿氢项目年产氢气的产能。
同时,还将布局五千座充电换电站,为社会公众来提供综合能源,以消费端为突破口,带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同时确保在国家实现碳达峰目标之前,实现二氧化碳达峰。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集团公司对自身的要求。
具体到投资布局上,围绕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整体的新能源发展目标,恩泽基金投资思路定位是“围绕产业链,构建生态圈,打造氢链氢圈”,围绕动力电池上游材料,电池资产运营,布局氢储能、燃料电池及上游材料等等来开展。
中国石化将关注动力电池为主线的电动汽车为产业链,围绕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活性材料、电池、资产运营、大数据管理,梯次利用和回收进行重点布局。重点布局高端正负极材料,隔膜土层材料,固态电解质和固态电池等相关领域,关注电动车时代加油站网络的延伸场景,布局充换电模式为主的移动能源服务。
同时,从今年开始,重点布局储能项目,布局储能和运氢的相关技术,包括储氢材料,储氢技术、关键设备、高压液化和混输技术及相关的材料,重点布局电解水制氢技术。中国石化关注的是加氢站整体解决方案,首先内部有一千座站的需求。未来,中国石化加油站将成为加油加氢为一体的综合能源补给站。
如何发展氢能?产业链的发展要具备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供应链,制、储、运、加。第二就是应用场景,没有应用场景,供应链再完备,所有加氢站、所有供应链都是摆设。
在供应链和应用场景上,怎么理解中国石化的产业资源优势?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数据来了解。
首先,作为中国最大的炼化企业,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制氢能力国内领先。2018年中国石化的年制氢能力或者年产氢量已经达到了300万吨,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4%左右。根据最新数据,2020年中国石化产氢量已经达到了年产350万吨。
其次,基础设施的优势。中国石化拥有31000座加油站,大部分都具备改装成油氢混合站的条件。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石化加油站的数量占全国加油站数量的三分之一,但是三分之一的加油站加出了全国50%的成品油,这个能够体现出加油站网点上的优势,从产氢和用氢端,中国石化千万吨以上的练厂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交通非常便利,基础设施非常完善,氢气在运输和使用效率上具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中国石化在氢能产业链上的位置,首先是氢气产量位于全国首位;其次,氢气作为化工原料的需求,除了自给自足外,中国石化也需要外购氢气。未来的模式是中国石化采购氢气,再通过网点提供给终端消费者。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