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健康险不能只看价格

财经
2021
06/08
18:39
亚设网
分享

这几年,最火的保险莫过于百万医疗险,几百块就能撬动上百万保额。可是,不少消费者为低价所吸引,往往忽视百万医疗险多为短期健康险这一事实,从而给自己埋下隐患。近期的市场调整也在提醒着消费者,购买健康险,不能只看价格,而要结合自身实际,按需购买。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健康险按期限,可分为短期健康险和长期健康险,二者各有所长,共赢互补。

对于健康险中的医疗险来说,相比短期产品,长期医疗险有诸多特点:保障期限长,市场上目前有最长可达20年保证续保期的百万医疗险;保证续保期间内不用担心续保时被拒保,降低因健康状况变化,无法通过核保进而续保的风险;不用担心产品停售保障无法延续;免除每年重签合同的麻烦。短期健康险保障期限一般为一年,保费较低,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满足部分客户的需求,但也存在保险期间届满时因各种原因无法重新投保的风险。所以,如果消费者期望得到长期稳定的医疗费用保障,更推荐购买长期医疗险。

实际上,长期险也好,短期险也罢,其自身的不同特点,针对的就是不同的客群。消费者需根据自身情况及需求,按需购买,而不仅仅只关注价格,更要考虑期限。长期险更适合诉求长期稳定保障的人群重点关注,短期险则适合已有长期保障,为了补充某段时期的高保额需求而搭配购买的人群。

放眼一些发达的国外保险市场,保险期间长、保障责任广、保额高、保费还低的产品,几乎不存在。保险产品的任何责任都不能违反基本风控与精算定价原理,否则不可能有效承担风险,提供持续保障。提倡发展长期健康险,并不是抑制短期险,而是扎紧合规笼口,长短各行其道,让各自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有效解决消费者痛点。

关注产品价格,也关注产品背后的服务

针对同一类产品,由于公司不同、费率不同,消费者的获得感可能也是天差地别的。这是买健康险不能只看价格的另一层含义:不能只看价格,需要综合了解产品以及配套服务。

要增强健康险的获得感,一方面是加强产品端创新与风控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则是将健康险与慢病管理、健康咨询、购药、住院、康复等服务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更多健康管理服务。

带有健康管理服务的健康保险产品,相对市场同类产品,费率一般相对更高。但随着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慢性病逐渐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中国居民主要疾病负担。这种背景下,专治“未病”的健康管理日益重要,表现在:被动治疗变主动管理;更重视日常预防和院后康复保健;生病时,更关注能否快速获得良好的医疗与药品服务等。这其实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好处与保障,真正实现买健康险,不仅解决费用风险,更能降低患病风险,保障优质医疗资源。综合比较,这类产品更加实惠。

同时,国际经验已经证明,保险公司在费用支付与医疗健康服务结合上,更有创新活力以及效率优势。以美国为例,美国历经近90年,形成了以管理式医疗为核心的商业健康险市场。管理式医疗是通过将医疗服务和支付结合,利用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者间的协议,向被保险人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这样不仅降低被保险人费用压力,同时还能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医疗管理服务。比如HMO类产品,会给被保险人匹配专属家庭医生,以随时帮其解决保健与疾病诊疗、转诊问题,提升客户全家健康水平。

管理式医疗与传统保险最大的区别在于,其需要构建自有/深度合作的医疗服务网络。但在保险主业之外,通过自建、投资、合作再建一个健康服务网络,往往只有实力雄厚的头部企业能够做到。很多中小公司的健康险之所以陷入价格战、同质化竞争的死胡同,往往是由于缺少对于大健康产业链上下游的把控。无法掌握下游医疗数据,难以对医院施加影响,在上游又很难对病人的健康管理有效干涉,结果往往带来健康险的亏损、服务体验差等问题。

做好健康险,需跳出保险看保险,将保险和大健康体系资源实现整合。健康险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还是服务。重服务属性的产品,不仅能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费用保障,而且能达到帮助客户少患病,或者患病后有充足的资源进行高效率、高质量诊治康复的效果。保险公司只有深度参与大健康产业的全流程运作,加强保险与医疗、健康管理、养老和疾病护理等业务整合,才能及时掌握客户健康状况,更好地服务不同群体的需求。

近期保险市场的调整,意味着从监管导向到市场行为,都在鼓励长期健康险和短期健康险合规经营、界限清晰地发展。发展长期健康险是未来大势所趋,而大趋势下也存在差异化需求的空间。目前,在监管的指导下、市场主体的配合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正稳妥过渡。对于有长期保障需求的客户,可以通过转保的方式选择长期健康险。有理由相信,在多方的市场教育下,消费者将会更加理性地选择健康险产品,不仅关注产品价格,更关注产品的长期保障功能、保障水平以及配套健康服务,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为自己健康的未

(李显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