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经济下国债和货币理论的再认识

财经
2021
06/09
06:38
亚设网
分享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国债规模、贷款规模、货币总量一路走高但并未发生持续严重的通货膨胀。学者们试图用“赤字货币化”或现代货币理论对该现象进行解释。本文试图从消费创造价值、货币创造价值、贷款发行机制以及通货膨胀机制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现状尝试给出在观念经济时代经济刺激政策的若干分析。

当下经济规律的四点观察与分析

消费创造价值

当前,依靠消费拉动经济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策略,其原因之一是越来越多的产品价值和价值增长由消费端决定,即消费创造价值。如可无限消费产品(如软件、电影等)在国民消费中占比不断上升,其特点在于当完成研发生产后无需再生产过程即可随时响应消费需求,其产品价值多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度。如电影《阿凡达》近乎0成本的再上映一举斩获超5000万元票房,即是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高度认同所致。

货币创造价值

消费来源于购买力,购买力来源于货币支出。在观念经济时代,货币增发可创造新的购买力,在消费创造价值的规律下可基于贷款产生的增量货币在经济活动中进行循环直接创造增量经济价值。例如通过借贷提供的增量货币对无需再生产并可无限消费产品进行消费即可由货币“凭空”创造价值。

贷款发行机制

当前高货币发行量即为高贷款的结果,贷款增长的另一面是存款增长和财富增长。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的部分国家依靠信用发行货币和贷款。传统经济理论认为M2的增长是存款的增长,观念经济时代背景下则认为一定数额的贷款将在金融系统内转化为相应数额的存款。紧信贷政策将导致其所对应的存款及财富增长的消失。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高贷款必将引发高度通货膨胀和金融偿付风险。然而,全球发达国家多年来高货币发行量并未引起严重持续的通货膨胀,其原因一方面是金融风险在于监管和风险控制而不在于贷款数量;另一方面则是通货膨胀机制正在发生变化。

通货膨胀机制

可无限消费产品在完成开发后可随时响应消费需求而无需再生产过程,且其价格多依策略定价而非基于均衡价格理论定价。策略定价产品其价格对购买力等因素相对不敏感而对消费认同较敏感,且其具有无需再生产即可低边际成本无限供应的特有属性,使其能够实时响应增量货币带来的购买力而不引起明显的价格上涨,是对冲通货膨胀风险的天然有力工具。而这类商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上升,其对经济的影响力正逐渐强化并在趋势上已成必然。尽管绝大多数具有稀缺属性的有限产品(如核心地段的不动产、证券等)其资产价格受增量货币影响较大,但其均不在通货膨胀率的统计范围之内。可见,通货膨胀机制在以上新经济规律的共同作用下正悄然改变。

国家信用担保下经济刺激政策

国债与贷款的异同点

国债由政府负债并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贷款由企业和居民负债,但两者均可增加社会总购买力并推动经济增长。宽松的财政、货币等政策均会促进经济增长,而特别国债还能达成国家精准调控国民经济的作用。在信用货币时代国债和贷款可不依赖存款发放,这将导致存款本质上不再稀缺,这也是美国自2020年3月26日其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降至0的理论依据之一。不再具有稀缺属性的存款无法获得较高存款利息并将需支付管理费,即导致负利率时代的到来。而贷款利息的本质一方面是管理费用,另一方面则是风险对价。

我国理论上仍存降息空间

美联储近一年来多次重申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0至0.25%。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均走向零利率的趋势下,在国家作为最强信用担保方的客观事实下,我国理论上仍存在巨大的降息空间。在低利率条件下发行国债,政府并无偿还利息的巨大负担。而较大规模增发国债可全方位或精准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并革除目前政府债遇到的困境。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反复强调利息的关键性,其原因即是维持低利率水平有利于降低国家债务的融资成本。美联储“通货膨胀要实质性地达到2%并要持续一段时间”的表述意味着其给长期低利率政策留足了空间。在金融风险可控、经济不存在过热的前提下,扩大国债融资规模将有力推动国家经济向好发展,但同时也需要国家各个宏观经济部门之间政策的相互协调。

通过国债刺激经济的两种途径

通过国债刺激经济可有如下两种途径:一是将国债直接转为居民收入的方式进入消费领域(如美国);二是用国债推动生产研发环节,让生产部门增加收入进而推动消费,在经济循环中促进经济增长。依据国情不同,可适当选择经济刺激的途径。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中等技术产业结构向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严守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刺激经济向好发展。如若国家能够发行万亿美元级别的科研和高技术产业专项国债,即可直接推动关键生产研发向前加速发展。其短期效果为通过经济周期转化为消费并拉动经济;从长远来看,该建议能够使我国高技术产业科学技术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并能够奠定我国以科技为核心驱动的中、长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夯实基础。

作者:郭天序(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后)

(张洋 HN080)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