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北人最新和讯SGI指数评分解读出炉,公司获得56分的分值。图中可以直观显示出SGI指数的波动变化状况。2019年四季度得分是近五个季度中的峰值65分,但是进入2020年,得分情况急转直下,去年第三季度达到低谷52分,虽在第四季度有抬升到56分,但是难掩得分下滑的总体趋势。
图:江苏北人和讯SGI指数综合评分
从下图可以看出,江苏北人在近五年营收和利润呈现高速增长的的状态,但在去年这种喜人趋势就一去不复返。尤其是今年一季度利润增长率跌到-254%,这个成绩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疫情影响、行业竞争冲击导致发展速度放缓
财报显示2020年度,江苏北人实现营业收入47,287.2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05%;营业利润2,310.4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1.00%;利润总额3,020.1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0.34%。
单项指标来看去年一季度销售净利率达到-11.84%的最低点,随后三个季度出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到四季度达到5.89%的最高值,毛利率同样在去年后三季度有明显的好转。以下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
图:江苏北人和讯SGI指数 数据来源:公司各季度报、年报
从宏观角度看,中国、美国、欧洲、日本、全球制造业 PMI 在 2020 年疫情 影响初期,景气度受挫,下降至近十年历史低位。自 2020 年初疫情爆发,中国 2020 年 2 月制造业 PMI 跌落近年低位 35.7%,3 月回升并连续 13 个月位于荣枯线上。2021 年 3 月环比提高 1.3 个百分点至 51.9%。中国制造业 PMI 指数显示国内经济保持复苏态势, 制造业景气度良好,行业仍处于扩张阶段。
反观公司原因,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江苏北人及客户复工延迟导致公司部分项目进度及整体验收延期,一季度江苏北人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20%,自2020年下半年起,江苏北人及客户全面复工复产,第三季度及第四季度开始逆势增长,分别实现了同比增长11.79%、27.95%。
另外,工业机器人(300024,股吧)应用的汽车行业竞争加大,这让江苏北人产品销售价格及毛利率下降幅度较大,导致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度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市场竞争激烈,研发投入却剧烈下降
下图中研发投入占比的逐季萎缩无疑令人费解,在财务稳健、现金流充裕日本安川电机 、发那科、瑞士 ABB、德国库卡虎视眈眈之际,江苏北人却在研发费用的投入上日益吝啬,规模逐步下滑。研发占比从去年第一季度的11.21%,降到四季度则3.83%。研发资金的抽离无异于竭泽而渔,必然会对技术迭代升级和持续竞争力滋生重大的潜在风险隐患,成为影响公司盛衰变化的最大“灰犀牛”。
图为江苏北人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数据对比工业机器人上游行业核心零部件包括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和减速器。目前控制系统由工
业机器人四大家族日本发那科、瑞士 ABB、日本安川电机和德国 KUKA 占据全球市场 53% 份额,国内企业目前暂未能超越。伺服系统分为日系、欧美系以及国产,主要以日系松下、 安川电机为主导,全球市场份额占比约 25%;国内企业埃斯顿(002747,股吧)、汇川技术(300124,股吧)以及雷塞智能全球 市场份额占比约 15%。全球减速器市场被日系企业纳博特斯克和哈默纳科占领 70%以上,国内企业占比不足 30%,但绿的谐波占据其中的 18%。
国内企业埃斯顿、汇川技术、雷赛智能的伺服产品技术已达世界级水平,与四大家族之一的安川电机伺服产品差异不大,国内企业的产品有望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工业机器人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公司的科研投入是公司持续盈利的前提条件。疫情对整个工业机器人行业带来不小打击行业有望重新洗牌,国内企业更加需要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做好弯道超车的准备。
下游应用行业广泛,长尾行业有望拉动需求
2021 年我国“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目标纲要提出,持续鼓励、推动智能产业发展,工业机器人行业也将受益。具体内容是推动机器人等产业的创新发展和“机器换人” 计划。国产替代也将成为未来重要主题。
根据 IFR,2019 年中国仍然是工业机器人全球第一大潜力市场。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应用范围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 44 个行业大类。工业机器人主要服务于制造业;按细分应用行业分,中国工业机器人在下游行业分布与全球分布基本相同,汽车、电子以及金属加工行业占据前三,分别为 35.79%、28.7%、8.19%。
2019 年汽车行业仍是全球下游行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占比最高的行业,占比 33.9%。 电子行业占比 24.68%,排名第二。金属加工行业、塑料和化学制品行业、食品行业分别占比为 10.32%、6.68%、2.97%。
预计,到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250亿元,2019-202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6%。疫情后制造业复苏态势愈发明显,带动工业机器人需求上升,行业有望保持高景气,上游零部件行业将受益。上游核心零部件控制系统和减速器国内市场由外资企业垄断,伺服系统国内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国内企业有望突破垄断局势,实现进口替代提升市场份额。
(岳权利 HN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