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是国之根本。伴随地方七普数据陆续出炉,过去十年中国人口的变迁面貌愈发完整地呈现出来。“人口十强城市”、“千万人口俱乐部”出现大洗牌。从人均GDP、省会城市人口及经济首位度、年龄结构等多维数据出发,我们总结出地方七普数据的十大看点,全景式解读当前人口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新特征。
▍聚焦1:“人口十强城市”格局重塑,西安、郑州一同晋级,东莞、青岛、长沙首次入围“千万人口俱乐部”。
从总量来看,第一,头部人口城市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强者恒强”,继续占据榜单前四。其中,2020年成都常住人口达到2093.78万人,首次跨过“2000万”门槛。第二,西安、郑州力压武汉、杭州等明星城市晋级“人口十强城市”,郑州问鼎中部省会“人口第一城”。第三,东莞、青岛、长沙首次入围“千万人口俱乐部”,2020年常住人口分别达到1046.66、1007.17、1004.79万人。而纳入经济维度后,我们发现“人口大城”不一定是“GDP大城”,西安、郑州、临沂等“千万人口大城”在GDP榜单上的表现稍显逊色,或与沿海地区的经济绝对优势有关。
▍聚焦2:大湾区“双子星”广州、深圳展现出强劲的人口虹吸能力,中西部城市人口回流明显。
从增量来看,一方面,凭借活跃的新经济产业和较为宽松的人才政策,大湾区“双子星”广州、深圳表现出强劲的人口虹吸能力,2010-2020年间人口增量分别达到597.58万和713.61万,绝对增量和年均增速均位居全国前二。另一方面,受产业转移叠加户籍新政的影响,近年人口回流中西部地区强省会城市现象明显,成都、西安、郑州、重庆、长沙、武汉六城共同跻身人口增量十强榜单。
▍聚焦3:人均GDP第一城易主,无锡超深圳排在首位,长三角区域经济发挥活跃增长极效应。
2020年“太湖明珠”无锡的人均GDP达到16.58万元,位居全国第一。而受人口大幅增长影响,深圳人均GDP被多城反超,仅以15.76万元的水平位居第五,未能延续其长达35年的榜首优势。从省份来看,江苏成“最大赢家”,在人均GDP十强城市中占据4席,分别是无锡、南京、苏州、常州。从区域来看,人均GDP十强城市中,6城属于长三角区域,远超粤港澳大湾区(2城)和京津冀(1城),展现出长三角增长极“藏富于民”的坚实经济基础。
▍聚焦4:“强省会”战略已成为多省共识,省会城市彰显中心辐射力,但经济带动效果存在差异。
2020年,全国省会城市人口首位度较2010年均有所提升,平均增长3.5个百分点。同时,多省市“十四五”规划中均明确提出要推进“强省会”战略,未来省会城市的中心辐射作用将进一步强化。虽然所有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均超过人口首位度,但经济带动效果存在差异化。其中,长春、武汉、兰州等9个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比人口首位度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彰显出较强的经济承载力;而石家庄、呼和浩特、福州等8个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高出人口首位度不足5个百分点,经济带动力度相对不足。
▍聚焦5:深圳人口“最年轻”,重庆、上海等城市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2020年,深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仅3.22%,即平均每31个人中才有一位老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每7个人中有一位老人),人口红利旺盛。相比之下,“千万人口俱乐部”中,重庆(17.08%)、上海(16.30%)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均已超过15%,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暗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速增效的巨大需求。
▍聚焦6:少子化现象日趋严峻,除临沂、石家庄、郑州以外,多地少儿人口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千万人口俱乐部”中,仅临沂(23.46%)、石家庄(19.30%)和郑州(19.05%)三城的少儿人口占比超过全国平均线(17.95%),其余城市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少子化”现象。其中,上海(9.80%)、哈尔滨(10.46%)、北京(11.90%)最甚,且上海是唯一比重不足10%的省市。受高企的生活成本、偏低的生育意愿等因素影响,2020年上海、北京出生人数较前年下降分别约25%和26%,远超出全国18%的平均降幅。
▍聚焦7:北京、上海、武汉三城“人才红利”优势明显,郑州迎头赶上补齐高教短板。
人口受教育情况主要呈现出两方面的特点。第一,北京、上海、武汉头部优势更加明显,北京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达到4.2万人,超出位列第二的上海近1万人。第二,后起之秀郑州迎头赶上,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达2.9万人,超过深圳位居千万人口城市中第6,持续扩充高素质人才队伍规模。
▍聚焦8: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多地城镇化率突破80%大关,中西部后发势头明显。
从整体水平来看,除临沂暂未公布2020年具体数据以外,其他千万人口级别城市的城镇化率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深圳、东莞、上海等十座城市达到了80%以上的城镇化率,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从空间格局来看,重庆、成都等中西部城市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提速,城镇化率较2010年分别大幅提升16.43、15.26个百分点。
▍聚焦9:“迁徙中国”仍在持续,核心城市流动人口占比仍然很高。
头部人口城市的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持续提升,其中,“第一梯队”东莞、深圳、广州达到50%以上;“第二梯队”上海、成都、北京达到40%左右的水平。“世界工厂”东莞的流动人口占比76.98%,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83.34%,双项位居全国第一。建议相关城市后续进一步放松户籍限制,推进实现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务平等化,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益。
▍聚焦10:性别结构变动趋势在城市间表现分化。
“千万人口俱乐部”常住人口性别比整体平均107.42,较2010年小幅上升0.99。但在变动趋势上,各城市间表现分化。一方面,东莞、苏州、深圳性别失衡进一步加剧,或与制造业中心的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相关。其中,2020年东莞总人口性别比上升12.25至122.43,位居首位。另一方面,天津、哈尔滨、北京等城市性别结构有所改善,天津总人口性别比较2010年下降幅度高达8.21。这或与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等因素相关。
(文章来源:中信证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