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景气指数回调的背后:银行业亟待找准绿色金融做实做强抓手

财经
2021
06/11
10:36
亚设网
分享

6月9日,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的通知。此前,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向《金融时报》记者透露,金融管理部门对部分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增加今年绿色贷款投放。

兴业研究发布的5月份绿色产业景气指数(GPI)显示,5月份绿色产业景气度为54%,较上月下降2.5个百分点。从分项指数看,5月份绿色产业需求回落,生产放缓,资金指数下降至50%以下,成本指数和价格指数创2018年1月有调查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上述数据意味着成本压力和资金压力仍是绿色产业发展的瓶颈。该如何突破这种瓶颈?银行机构该如何提升支持绿色产业的内生动力?

绿色产业景气指数回调的背后

兴业研究发布的5月份绿色产业景气指数显示,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下降5.5个百分点,成本压力有所上升,同时也推升了绿色产业价格水平;5月份绿色产业成本指数和价格指数分别上升至65.7%和58%。近一半的受访企业将“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列为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绿色产业景气指数回调的背后,反映出绿色产业企业普遍面临的成本和资金压力。

“最近,某第三方机构的调查显示,占比65%的企业认为,‘双碳’目标对企业影响比较大;但与此同时,仅有不足20%的企业认为,‘双碳’目标将对2025年前的企业投资决策有影响。”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反映出绝大部分企业都认为实现“双碳”目标很重要,但难以在其自身的投资决策中很快落地。

鲁政委对此分析认为,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可能是整体绿色转型规划与路径尚未出台,诸多产业细分领域的政策也还在研究过程之中,不少企业目前缺乏绿色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或商业模式尚不完善,这导致其融资困难,成本压力和资金压力凸显。

这一点也在上述第三方机构的企业调查中得到了印证,占比36%的企业缺乏有效的成本解决方案;占比29%的企业缺乏清晰的商业和财务激励制度。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汪惠青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绿色产业的成本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技术制约导致的成本高企;二是由于产业链供需矛盾、行业规划管理不到位等导致的非技术成本。

尽管面临成本和资金压力,污染治理、科技环保、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也在诸多政策红利中迎来发展机遇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也为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会。

绿色贷款投放将进一步加大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透露,近日,金融管理部门在普惠贷款要求之外,对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的绿色产业贷款投放规模作了进一步要求。有市场人士表示,普惠贷款新增规模是近几年一直存在的监管要求,此番窗口指导或意味着,绿色产业贷款新增规模也将有更为明确的要求。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测算,若2030年实现碳达峰,每年的资金需求约为3.1万亿元至3.6万亿元,按当前的绿色资金供给规模来看,每年的资金缺口超过2.5万亿元。实际上,这样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主要还是要依靠金融体系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

“国有大行无疑是主力军。”汪惠青表示,目前,工农中建等几家国有大行均将绿色金融上升到战略高度,分别制定了绿色金融发展战略,但仅靠国有大行给予支持,显然难以满足绿色产业的资金需求,还需要充分发挥股份制银行的作用。

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该行绿色贷款以前没有额度要求,今年起有了最低要求,在该行今年的信贷投放总额中,要求至少15%的占比投向绿色产业领域。

汪惠青对此分析认为,股份制银行在服务区域、地方、重点领域等方面有自身竞争优势,能够围绕区域、地方绿色发展的战略布局,发挥好绿色金融对重点领域绿色产业发展的引导、约束和杠杆功能。拓展股份制银行的绿色贷款,不仅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金融资源助力绿色产业发展,还能倒逼股份制银行加强自身绿色金融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规划,在推动自身和金融体系绿色转型的同时,也强化了对全社会绿色转型的引导作用。

鲁政委也表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窗口指导意在促使金融机构在融资转型方面切实采取行动,这符合未来金融机构的业务转型方向,也与整个经济社会的转型节奏保持一致。

多层次推动绿色金融做“实”

根据上述《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绿色金融评价是指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激励约束的制度安排。绿色金融评价工作自2021年7月起实施,每季度开展一次。

绿色金融评价工作的开展,将对银行机构支持绿色产业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不少银行机构对于绿色低碳的准确含义、业务发展机会、传统资产的风险等不甚了解,习惯于继续按照旧思维去做业务,面对大量潜在的绿色融资需求,把握不准、办法不多。”鲁政委表示。

“当前,我国绿色信贷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企业排放信息不对称、投融资期限结构错配、资金投向产业较集中且结构不合理、绿色金融相关专业人才缺失等。”汪惠青认为,下一步,银行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以推进绿色信贷的发展。

一是制定绿色信贷发展战略目标和长远规划。通过成立专业部门或机构,提高绿色信贷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完善绿色信贷的审批、发放、监督全流程。通过构建并完善绿色低碳项目的识别指标体系,提高贷前审查的效率和准确度。通过对绿色投融资项目实施差异化贷款政策,提高绿色信贷支持的精准性;通过加强对绿色项目的跟踪审查,杜绝“洗绿”“漂绿”行为并降低信用风险。三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四是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投融资项目。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银行机构可以积极利用各类多边合作平台参与国际绿色低碳项目,在实现绿色信贷“走出去”的同时,也汲取国际经验,不断推动我国绿色信贷发展。

此外,鲁政委建议,国家层面应尽快明确向碳中和转型的路径,各个产业细分领域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为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 为企业形成可持续商业模式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另外,要加强国际合作,尽快推出一套针对市场主体的碳排放核算办法和披露办法,一方面让企业了解自身的碳排放状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强化市场约束,激发转型动力。

(曹言言 HA008)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