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街上行驶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石油公司向何处去?
有人说,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而21世纪驱动我们前行的动力无疑将更为多元、清洁。近年来,我国坚持清洁低碳战略方向,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此背景下,石油企业何去何从?能源更替变迁有什么样的规律?针对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有关专家。
加快转型应对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能源转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董秀成表示,作为化石能源,石油在利用过程中难免有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因此,石油公司的传统业务和市场空间将被压缩,必须加快转型。
去年,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将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对能源行业有着颠覆性影响。
另一个显著的影响是电动汽车的推广。目前,德国、法国、英国、挪威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发布了禁售燃油车时间表。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曾发布消息称,将适时推出燃油车退出时间表。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推出燃油车退出时间表有望提速。
在这些因素综合影响下,国内外石油公司纷纷加快转型步伐。
去年,大部分国外石油公司下调了产量目标,大幅削减或推迟投资,国际大石油公司未来几年的勘探投资降低了40%。欧洲石油公司道达尔甚至退出了美国石油协会,更名为道达尔能源,并收购了多家可再生能源公司,称未来10年石油产品销售占比将从55%降至30%。
在国内,中石化提出了打造世界领先清洁能源化工公司的愿景,把新能源作为战略新兴业务进行谋划,并提出打造世界第一氢能公司的目标。中石油上游业务占比较大,最近也提出将在做强做优油气业务的同时,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向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公司转型。
董秀成表示,这些石油公司是顺势而为,也是形势所迫。以前,国内石油公司转型力度与国外公司相比稍显滞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形成倒逼形势,国内公司也开始全面布局转型。
替代将是长期过程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虽然近年来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快速上升,但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占比仍高达77%左右,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主体能源。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我国面临“富煤、贫油、少气”的实际,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最高,在减碳背景下,煤炭行业的清洁化压力和空间更大。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目前石油在全球能源供应中份额为31.6%,为第一大能源。在我国,第一大能源是煤炭,2019年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57.7%,继续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是未来方向。
另外,我国原油消费量居全球第二,是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原油产量1.95亿吨,同比增长1.6%。原油表观消费量7.36亿吨,同比增长5.6%,原油对外依存度达73.5%,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达42%。
为此,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我国非但不能像国外石油公司一样削减勘探投入,反而应继续大力推进找矿突破,争取在传统油气和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上有所突破。
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近年来快速扩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也要看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特点,大规模接入会给电力系统稳定和能源安全带来挑战。在某种程度上,新能源仍要与传统能源匹配,如因地制宜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等。
此外,氢能等新能源成为投资热点。全国已有23个省份发布氢能规划。但从历史规律看,一种能源需要40年至50年时间才能从占有市场1%份额扩大至10%份额,这主要是因为能源是一个完整系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在生产、使用和配套上形成规模。
从能源转型趋势看,董秀成认为,非化石能源成为主导能源是必然趋势,但是并不意味着石油将退出历史舞台,这也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的基本趋势。
创新中把握新机遇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表示,能源低碳化意味着从供应方到消费方都要进行系统性转变。这一转型中有大量创新需求,对能源企业而言是新机遇。
从趋势看,电气化已成为全球能源发展方向。我国不断增加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到“十四五”末,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装机比重有望超过50%。从更长期的角度看,权威部门测算显示,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由目前的16%左右提升至80%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将由目前的34%左右提高至90%以上,建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
“这是一个重大机会。”林伯强认为,传统能源企业有机会参与再造一个系统,其经验和资源更胜于新进入者。为此,石油公司在保障油气供应的同时,要有更大胆识推进转型和重塑。从全局来看,这也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应有之义。
此外,石油还是极其重要的化工原料,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各类塑料和化纤产品。而这些化工产品仍然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很难完全被其他商品替代。董秀成认为,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石油作为燃料来源的市场空间将被压缩,但作为工业原料的市场空间没有压缩,新材料还将是未来发展重点。这意味着未来石油产业链可能被重塑,传统的原油—炼油—燃料—交通的路线可能弱化,原油—化工原料—化工品—新材料的路线可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拓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