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控人遭终身市场禁入 ST华仪危机何解?

财经
2021
06/14
08:30
亚设网
分享

实控人遭终身市场禁入 ST华仪危机何解?

2019年底,ST华仪(600290.SH)自曝惊雷震动资本市场。如今,针对其信披违规的罚单终于在一年半之后落地。


2021年6月8日晚,ST华仪发布公告称,公司及相关当事人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及《市场禁入决定书》,ST华仪及其他19名相关当事人均被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60万元不等的罚款。同时,其实控人陈道荣及法定代表人陈孟列分别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及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行政处罚已有了定论,但实际上,ST华仪的遗留问题远不止于此。

2019年11月25日,ST华仪自曝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累计金额高达21.98亿元。时至今日,ST华仪不仅未走出损失及连带责任的阴影,反而因连续遭遇控股股东破产、公司股权流拍及投资者集中索赔等事件而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

针对上述情况,《中国经营报》记者致函ST华仪方面,但截至发稿,未收到相关回复。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则告诉记者:“实际上,公司股权的流拍本身就是个不好的信号,流拍不仅意味着要降价,更重要的是说明股权没有吸引力。”

控股股东的“坑”

ST华仪位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市,以输配电和风电为两大主业,2007年,作为华仪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仪集团”)下属核心控股子公司,ST华仪借壳苏福马通过重组上市,成为温州首家在国内主板上市的民企。

然而,2019年11月25日,ST华仪一份公告撞破公司内控漏洞,核心控股子公司实为控股股东“血包”的内幕一朝曝光,这一“温州首家主板上市民企”就此开启漫漫填坑路。

据证监会调查,华仪集团不仅存在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还通过ST华仪及其子公司为其提供巨额担保。

据了解,2017~2019年,ST华仪通过华仪集团实际控制的乐清市合颐贸易有限公司、浙江伊赛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账户及部分员工个人账户走账,经过多道划转,最终将上市公司资金转至华仪集团及其关联方,累计发生额达23.2亿元。

除此之外,ST华仪及其全资子公司华仪风能有限公司、浙江华仪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还为华仪集团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累计担保金额达10.875亿元。

事情最初曝光后,华仪集团曾承诺将在2020年之前解决上述问题,但实际上,早已陷入财政危机的华仪集团根本没能力兑现承诺。ST华仪曾在回复上交所监管函的公告中明确指出,造成公司此次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控股股东股票质押率高,面临二级市场持续调整时,控股股东流动性趋紧。

更糟糕的是,今年5月12日,ST华仪发布公告称,华仪集团将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这就意味着,上述问题的彻底解决变得愈加复杂和困难。截至2021年5月22日,ST华仪仍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余额11.41亿元,违规担保承担连带担保所产生的损失累计为7.78亿元,违规担保余额1.81亿元。

记者注意到,为解除担保危机,ST华仪已就违规担保事情提起诉讼,但从最近公布的诉讼进展来看,形势并不乐观。在其涉及的17起担保诉讼中,超八成需承担担保责任,且随着担保案件的执行,其资金流动性将存在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目前,ST华仪的流动性不算宽裕。根据其2021年一季报数据,报告期内,其货币资金为1.72亿元,应收票据为1.77亿元,其他流动资产为1162.04万元,但仅短期借款规模已达5.37亿元,流动比率为0.90,速动比率为0.75。

此外,吴刚梁告诉记者:“华仪集团一旦进入破产程序,或会停止清偿个别债务,将无法及时偿还其占用资金及因违规担保造成的损失。同时,这些欠款若没有特别的抵质押措施,就只能作为普通债权,等待统一清偿。”

不确定性增加

更重要的是,华仪集团作为控股股东被宣告破产后,其所持的ST华仪股权将被公开处置。6月8日,ST华仪方面称,华仪集团持有的占ST华仪电气总股本29.83%的股份,于2021年6月4日9时至6月5日9时在淘宝网阿里拍卖破产强清平台公开拍卖,首轮拍卖流拍,该部分股份将进行第二次拍卖。

吴刚梁向记者表示:“股权拍卖或将导致上市公司ST华仪的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但值得注意的是,变更后的影响并不确定。具体而言,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取决于接盘者的实力:实力雄厚,则是好事情;如果实力一般,或者太分散,则公司的经营难有太大的变化。”

实际上,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影响下,ST华仪已屡次行至退市边缘。

2019年,受控股股东拖累,ST华仪因计提巨额坏账及确认损失致使业绩急转直下,当年,其净利润巨亏29.15亿元。同时,叠加2018年净利润亏损的因素,ST华仪的突然爆雷直接使其“披星戴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020年,ST华仪虽通过股权转让及冲回减值损失的方式勉强实现业绩扭亏,但显然,仅凭非经常性损益及非主营业务贡献的盈利仍很难使其完全脱困。

ST华仪2020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其实现营业收入8.39亿元,同比下降22.72%;净利润扭亏为盈,实现3407.04万元,然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净利润再度亏损6596.77万元。直到2021年第一季度末,ST华仪仍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盈利。报告期内,其营业收入下滑0.06%至5204.45万元,其净利润则亏损5627.19万元。

2021年5月14日,ST华仪因同时触及“公司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公司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最近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三项规则而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摘帽失败。

2021年6月8日,面临众多不确定风险的ST华仪等来了一份罚单。然而,行政处罚的落地又一次为其带来不确定的索赔风险。

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律师宋一欣表示,根据《证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司法解释、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司法解释、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全国法院审理债券纠纷案件座谈会纪要、关于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关于为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的规定,上市公司及其中介机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人员等因虚假陈述等的证券欺诈行为导致证券投资者权益受损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则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和利息损失等。权益受损的证券投资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如今,在不到2年时间内,反复被“戴帽”的ST华仪已被遗留问题重重围困,而其何时才能拨开“不确定”的迷雾,又能否顺利度过危机,仍有待其抽丝剥茧,慢慢解答。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