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数据赋能! 我国工业互联网已应用到40个重点行业

财经
2021
06/16
06:34
亚设网
分享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数据赋能! 我国工业互联网已应用到40个重点行业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数据赋能! 我国工业互联网已应用到40个重点行业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数据赋能! 我国工业互联网已应用到40个重点行业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奋发图强,百年沧桑巨变。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呈现出勃勃生机,释放出无限潜力。信息通信新技术新应用广泛普及,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走在了新的历史征程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步伐进一步加快。智能制造深入推进,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取得阶段性、标志性成果,网络、平台、安全体系化推进,融合应用覆盖30余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交易额均居世界首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催生出大量新业态新模式……

工业互联网在两化融合当中起到什么作用?当前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最为迫切的任务是什么?未来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还有哪些关键技术要突破?

对此,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

工业互联网助力转型升级

NBD:您如何评价近些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取得的成就?

徐晓兰:两化深度融合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制造业实现“换道超车”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两化深度融合不断取得新进展,尤其是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和全新产业业态的深化发展为两化深度融合贡献了新力量和新方向。

首先,融合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一方面,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5G商用迈出了坚实步伐,累计建成5G基站超81.9万个,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数据汇聚能力持续增强,数据作为生产新要素、发展新动能的价值成效成倍加速释放。

其次,数字赋能水平持续提升。一方面,系统化、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加快,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连接设备超过7000万台(套);另一方面,培育形成了一批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解决方案应用领域覆盖了4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赋能行业提质增效的作用显著增强。

此外,新模式新业态加速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企业形态、业务模式和就业方式的加速变革。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带动了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加速成长,构建了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NBD:您如何看待工业互联网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当中的作用?

徐晓兰:近几年来,工业互联网加速发展,行业赋能效果日益凸显,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加速纵深拓展,是推动制造业加速迈向万物互联、智能主导新阶段、提速转型的强劲引擎,日益成为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工业互联网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融合发展新模式。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应用在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不断催生新服务模式,带动新产业的培育。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广泛应用,有效带动了生产效率和要素流转效率的提升,并牵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同时也带动共享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兴产业形态的加速构建,加速传统产业体系结构的优化重组。通过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企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运营服务商,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和典型应用场景。

工业互联网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释放融合发展新动能。工业互联网为社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开辟了新渠道,激发了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为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一方面,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潜在价值及发展潜力吸引了社会资本的高度关注,我国工业互联网上市公司市值达到万亿级规模,非上市融资活动年均超千亿;另一方面,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等新模式正在蓬勃兴起,帮助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强化融资渠道及能力建设。

工业互联网推进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夯实融合发展新基础。工业互联网在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方面的应用,正在推进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作为直接服务工业的数字经济新赛道,已经应用到原材料、装备制造等40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应用场景正在由销售、物流等外围环节向研发、生产控制、检测等内部环节延伸。通过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的体系化建设,构建工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强化工业数据汇聚能力,更好发挥基于数据的服务能力,夯实融合发展基础。

工业互联网数据价值待挖掘

NBD:您筹建了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能否介绍下该中心建设的必要性以及目前的建设进展?

徐晓兰:随着我国工业领域信息化、数字化的深入和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经营的各流程和环节,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数据价值迅猛提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资源日益成为工业生产的核心要素。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存储、分析和应用体系,数据资源存在孤立、分散、封闭等问题,数据确权、交易机制尚未建立,流动性不足,数据价值尚待挖掘。

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将数据经过汇聚、分析和应用后,可预测、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支撑政府制定政策、监管行业和引导产业,响应政府管理服务新需求。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是我国建设的首个集工业互联网数据汇聚、挖掘、交换和应用能力于一体的大数据资源管理和服务系统,可显著提升数据资源的管理服务水平、数据驱动的政府治理能力和数据赋能实体经济的能力。

截至目前,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共连接41家工业互联网平台、703万家企业,数据条目达到3.43亿条,云化部署工业APP1130个。全国范围内建设了重庆、武汉、青岛、杭州、沈阳,江苏、广东等7个区域分中心,在建的行业分中心包括能源行业分中心、建筑行业分中心、医疗医药行业分中心、煤炭行业分中心等。筹备建设四川、安徽、陕西、湖南分中心。此外,围绕安全生产,建设9大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分中心。

NBD:6月7日,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1年工作计划》,提出网络体系强基行动、平台体系壮大行动、数据汇聚赋能行动等15项任务共90项具体举措。您认为当前最迫切的是哪些任务?为什么?

徐晓兰:随着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系统推进,网络、平台、安全功能体系建设,行业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工业数据作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支撑,目前依然存在数据价值难以深度挖掘、标准体系尚未统一、工业数据交易和共享机制难以建立问题。

因此,在持续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及安全体系建设工作的同时,应重点关注数据汇聚赋能行动工作,强化工业数据汇聚能力,更好地发挥基于数据的服务能力,夯实产业数字化发展基础。

具体而言,一是大力推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能够汇聚企业系统、集团平台、跨企业平台的制造、业务、运营、运维以及其他数据源的数据,结合区域分中心与行业分中心,构建海量数据(603138,股吧)管理体系,挖掘海量数据隐藏的价值,形成数据增值服务,提升我国对于工业数据资源的管理能力,实现数据要素流转体系建设、支撑产业监测分析、赋能企业创新等功能。

二是持续深化“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工作。一方面,安全生产作为工业互联网实现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加速推进基于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数据有效汇聚、服务安全生产监管的同时,也对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深化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向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通过打通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的数据流,实现资源动态调配,增强工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能够显著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安全监管效率。

三是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数据最为集中的载体,通过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能够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数据资源汇聚、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建立工业数据湖和数据流通共享方法,打造工业大数据生态,将有力助推平台企业资源汇聚、数据共享和行业赋能,进一步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要加快三个层面的深化突破

NBD:您能否描绘一下工业互联网发展成熟后的场景?未来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还有哪些关键技术或问题需要突破?

徐晓兰:工业互联网作为产业体系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抓手,将对我国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带来根本性变革,将重塑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产业生态协作发展模式和国家产业经济治理模式,通过制造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更多价值,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助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具体而言,首先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将迎来根本性变革。工业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将推动企业管理决策模式变革和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基于数据的业务协同、基于平台的组织转型、基于智能的决策优化,将推动新型企业形态的根本性转变。

其次,产业生态协作体系的全方位突破。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进程持续深化,产业链、供应链由单线程链式组织模式向多线程网络化转变。推动产业协作的平台化、生态化,构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要素全面连接的新型产业协作关系。

另外,国家产业治理模式也将迎来深层次转变。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应用,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的有效覆盖,社会经济、产业运行数据的进一步动态化、微观化,工业互联网将为产业治理进一步丰富政策及管理工具箱,通过提升协同治理、精准治理和敏捷治理能力,有效推动产业经济治理模式变革,提升对产业的监管及服务能力。

未来加快构建“技术引领、数据赋能、行业融通”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需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数据汇聚赋能及行业应用的深化突破。

技术层面,现有技术架构还需完善,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暂未建立。在实践中,现有工业互联网体系尚未实现IT系统和OT系统的深度融合,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决策等方面价值还需持续深化。工业互联网领域技术标准尚不完善、核心软硬件设备国产化程度不高,网络与系统集成以国外技术为主。

数据层面,工业数据的采集、汇聚到增值机制尚未有效建立,难以全面发挥数据的要素价值。当前数据“部门墙”和“行业墙”仍然相对严重,信息不对称、风险感知不全面。由于政策法律规定、隐私保护等诸多原因,平台间的协同联系无法建立,数据标准不统一、融合难,建立数据共享的合作难以有效实施。

应用层面,工业互联网供需尚未完全匹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痛点难点尚未全面解决。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面对产业数字化需求,尤其是传统制造业核心业务环节数字化过程中难以直接应用,工业知识、工艺方法和行业know-how亟需沉淀,传统产业的数字转型基础也尚未全面形成。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