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就40,你爱要不要。”
本就因为“天价”而出圈的钟薛高,不出意外地又惹上了麻烦。“爱要不要”四个字传递出的居高临下之感,显然比起创始人想强调的成本本身来的更刺眼,也更能挑动消费者敏感的神经。
6月15日,钟薛高创始人接受采访时的视频流出。不到一分半的视频,在发出4个小时之后,收获了3.8亿阅读量,稳居热搜第一。当贵已经成为钟薛高身上最大的标签,纵是雪糕界的“爱马仕”,也禁不起高傲的消耗。
2018年,钟薛高靠着售价高达66元一只的“厄瓜多尔粉钻”雪糕一炮走红,此后凭借着互联网平台上的精准营销加上主打国潮风格的加持,每年夏天,钟薛高多多少少都要制造点话题,或好或坏。
只是今年的不同在于,雪糕赛道里又涌入一批来自景区的新玩家,巧的是他们与钟薛高的路子又多少大致相同:且不论配料如何,单是动辄十几二十块的价格,再搭上传统文化的IP,便足以与钟薛高争高下了。
玉渊潭的樱花雪糕,杭州的西湖雪糕,还有黄鹤楼、滕王阁、三星堆……一夜之间,仿佛无雪糕不文创。文创雪糕battle得甚是激烈,连带着传统雪糕也被迫下场,做联名的做联名,涨价的涨价,一场雪糕新旧势力的厮杀在所难免。
然而百家争鸣与雪糕内卷,往往只有一念之差。当景区扎堆入场,即便各家IP不同,但创意本身的雷同性却显而易见。跟风、复制,瞄准了游客“贵,难吃,但是拍照好看”的心理,仿佛只要搭上了这一轮便车,就能顺利走红。
上游厂商获利,景区借势宣传IP,游客顺利特色打卡,看似一场一箭三雕的好事,实则是一场文创内卷下的鲜明写照,海量的同类型产品充斥市场,而真正的好创意却逐渐流失。
再然后便是卷着卷着就被推高了行业价格天花板:在追求品质升级的初衷之下,互联网打法推动消费场景的迭代升级。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钟薛高,瓦片造型、回字花纹巧妙地乘风国货崛起,搭配极致营销的奢侈配料,一种高端、国潮的品牌形象自然成型。于是,在品牌眼里,贵成了理所当然,“爱要不要”也成了理所当然。
国货出圈,无论是品牌价值的塑造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播,都应当且值得鼓励。但当“贵”喧宾夺主,甚至力挽狂澜,雪糕也就变了味。
说到底,在这场精准的营销之下,雪糕早已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食物,反而被赋予了太多的社交属性:拍照好看,发朋友圈有“流量”……当这种属性被商家所发觉,网红化就成了这种社交属性的最好表现窗口,连同价值判断,消费导向以及文化认知,均淹没在了这种愿打与愿挨的交易之中。
自然而然地,网红的打法正在颠覆雪糕江湖。奇怪的口味、黑暗的搭配,配上天价的噱头以及铺天盖地的营销,雪糕正为互联网思维下商家差异化“肉搏”的呈现。与其说“韭菜”是被雪糕收割的,倒不如说是商家捏准了消费者的社交需求。
一年只有一个夏天,“爱要不要”也经不起几次消耗。
北京商报记者 杨月涵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