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没有想象中的祥和美好。在6月11日的第四届中国影视资本峰会和6月12日的金爵论坛上,各家影视公司代表在谈到资金问题时,纷纷大吐苦水。
博纳影业董事长兼总裁于冬直接开炮:“服务费你比国家收得还多吗?专资用于发展影视产业,扶持重点影片生产,回到了影视产业。服务费去哪了?企业拿走了。”
万达影视集团总裁曾茂军也补刀:“今年春节档期间大家看到票房提升了,其实总人次没提升,是票价高了,仔细分析里面,涨得最快的是服务费。”
一轮血雨腥风后,猫眼娱乐和淘票票公司负责人与于冬见面,并于当晚做出回应。不过,在这场争论背后,影视行业的资金问题,显然已经到了不容乐观的程度。
影视公司为“钱”所困
600亿元票房之后,电影市场的外延之路仍在探讨,但疫情的影响显然还在继续,这份焦虑甚至蔓延至一线影视公司的老板身上。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上,腾讯影业、中影集团、北京光线传媒(300251,股吧)、上影集团、博纳影业、万达影视等6家国内电影企业的代表,原先还和和气气探讨时代命题的创作心得,但在谈及疫情对中国电影(600977,股吧)市场的影响时,各位代表开始大吐苦水。“大家可以打开手机看一下,端午节档期前一天大盘票房7000万,800万是服务费。”于冬直言,一张30多元的电影票,服务费至少要3元,已经超过了10%。“你比国家收得还多吗?专资用于发展影视产业,扶持重点影片生产,回到了影视产业。服务费去哪了?企业拿走了。”票务平台的服务费一直存在,但因为金爵论坛的一番争论,这个购票时容易被忽视的一项费用,在行业资金短缺时迅速被放大。
于冬现场呼吁国家缓征三年5%的国家电影事业专项资金,不是说不交,而是等行业再好一点时交的更多。“等年票房1000个亿的时候,行业恢复起来了,对影院也有更大的帮扶作用。”
除了向国家提建议外,于冬还在现场喊话票务平台改变定价策略,使服务费不得超过5%的专资。“不管服务费怎么制定标准,大影院和小影院也有不同的服务费,但是不得超过5%的专资。我希望把服务费降下来,不能在电影市场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还提高服务费,还高于2019年的平均水平。”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资料显示,票务平台主要采用三元服务费的分成方式,分别由购票平台、售票软件、院线收取。而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国家倡导的重点影片生产、城市电影院的维修改造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电影企业特殊困难的资助,以及对电影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项目的支持,按照县及县以上城市电影院电影票房收入的5%提取。
会后,猫眼娱乐和淘票票公司负责人与于冬见面,解释了服务费构成,是由售票系统、院线、票务三方平台共同收取。
当晚,三家公司共同给问询的媒体提供了回应:
1)电影票的服务费由售票系统、院线、票务三方平台共同收取,猫眼、淘票票作为票务平台实则是代为收取总体服务费,然后再按比例分发给售票系统及院线。
2) 票务平台收取的部分,长期用于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支付渠道的手续费;全国近万家影院取票机软硬件的维护;票务平台系统服务器的使用费;票务平台系统长期维护升级的各项成本等费用。
3)于冬总裁的发言,指向的是总体服务费过高,是关于票务机制合理性的探讨,希望媒体朋友不要过度解读。
一位资深券商分析师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个东西争论不出结论,关键是没有好内容,就算平台收得再低,制片方也不挣钱。”
接下去五年,电影行业将拍摄50部类似主旋律影片
哭穷归哭穷,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各大影视公司可谓卯足了劲,储备了多部大项目。
6月12日,在上影发布的2021重点项目中,有与王家卫合作的剧集《繁花》,与徐峥合作的电影《爱情神话》,还有与陈思诚合作的《外太空的莫扎特》。令人关注的是,王健儿与陈思诚在现场签署了备忘录,宣布上影集团携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及壹同制作共同联合开发唐探IP新故事新业态,并在科幻内容创作上进行深度合作。与此同时,上影新人新作计划也在当天正式启动,3名新人导演签约加入上影。
同日,博纳影业举办发布会,正式推出 “中国胜利三部曲”——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医生》、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以及向隐蔽战线上无名英雄致敬的谍战大片《无名》。
于冬在谈到拍摄《长津湖》的感受时说:“这个电影太难拍了,在没有疫情的情况下要完成这样一部电影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我们一直是边防疫边拍摄。”于冬还透露,影片的制作规模、投资规模、拍摄时间跨度,动用的演职人员数量都创下了新的纪录。
易烊千玺、林超贤、吴京 图片来源:《长津湖》剧组供图
中影集团今年将陆续有10部相关主题的影片上线,除了五一档已经播出的《悬崖之上》,还有《我和我的父辈》,抗疫片《在武汉》和灾难片《无限深度》。傅若清表示:“疫情之后几个相对爆款的影片,实际上都是情感碰撞,所以我们在未来创作里会在真情实意层面多下功夫。”
光线传媒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规划了11部影片,其中主投的两部,一部是讲述李大钊就义前两年经历的《革命者》,另一部是由张艺谋导演,张译主演的讲述抗美援朝冷枪冷炮运动中,中美狙击班对决的《狙击手》。“在创作初期,光线就确定了一个原则,我们不仅要很好地传达我们所要描述的人物和故事以及主题,更要创作出一部精良的电影。”王长田称。
王长田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想要做出好电影,必须把主旋律当做电影来拍摄,主旋律对王长田而言,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个创作的契机。其中有两个重点,第一是找到最好的,最合适的创作人员;第二是必须有创新。“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电影行业要拍摄50部类似题材的主旋律题材或者主流题材的影片,这些影片需要大量的投资,我自己计算至少需要150亿~200亿元的投资。如果我们不能制作好电影,受到观众的欢迎,这些影片的拍摄将是难以为继。”
万达电影(002739,股吧)作为全产业公司,曾茂军坦言,首要任务是保证影片的高品质放映,内容方面,今年将推出两部电影和两部电视剧。电影方面,一部是反映武汉抗疫的《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另一部是《我的父亲焦裕禄》。“主旋律电影首先要有真实的历史事件,我们需要团队把大量的真实数据挖掘出来,真实加上艺术创作,让故事看起来更有商业性,让老百姓(603883,股吧)更愿意看。”
记者|毕媛媛 编辑|程鹏 董兴生 杜蔚 肖勇 杜恒峰
校对|段炼
封面图自视觉中国(000681,股吧)(图文无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