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躺枪”被减持 股东违规乱象该如何规范?

财经
2021
06/17
20:30
亚设网
分享


药明康德“躺枪”被减持 股东违规乱象该如何规范?


药明康德“躺枪”被减持 股东违规乱象该如何规范?

违规减持遭立案调查了!


6月16日,药明康德(603259.SH)股东上海瀛翊投资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近期这家4000亿市值医药龙头企业可算是被股东神操作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舆情的发酵最早追溯到6月11日药明康德的一份公告,公告称收到股东上海瀛翊的《关于违反承诺减持股份的情况说明及致歉函》,上海瀛翊在5月14日-6月8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减持药明康德合计约1724.97万股。

减持动作本身司空见惯,可先斩后奏的操作的确罕见。显然根据公告内容,上海瀛翊违反了减持承诺,在实施本次减持之前未能遵守其作为委托投票方做出的有关减持公司股份的相关承诺,未提前通知药明康德,也没有提前15个交易日通过公司披露减持计划履行公告等相关程序。

对此,药明康德表示,股东上海瀛翊已意识到上述减持行为违反了其对上市后减持公司股份事项所做之承诺,也进行了深刻的自查反省,并就本次违反承诺的减持行为给公司及公司全体股东造成的影响,致以诚恳的歉意。

然而,这“诚恳”的致歉不仅无法有效安抚舆论情绪,还被舆论解读为敷衍进一步加剧了舆情传播。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显示,事件发酵至今,相关舆情文章达到3311篇,其中新闻舆情11505篇,客户端舆情1006篇,微信舆情83篇,微博舆情686篇。

从舆情走势图上看,6月11日和6月16日两份公司公告引发了两次舆情传播的小高峰,新闻舆情和微博舆情的占比双高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该话题在主流媒体和网民舆论的两个舆论场都有较高热度。

药明康德“躺枪”被减持 股东违规乱象该如何规范?

从热词监测数据来看,本次舆情事件的热门文章标题中“偷摸减持”、“违规套现”、“马虎偷卖”等字眼频现,传播效果颇为抓眼球,以往监测案例来看这类标题链接的打开率和转载率都较高,这对于上市公司的声誉形象来说可真不是好事。

其实,这些热词对应的正是舆情事件中涉事方的几个神操作,无论是“减持行为非主动申报而是被核查发现”,还是“深刻反省后企图以三两句道歉解决问题”,亦或是“减持承诺演变成空头支票”,几个细节的本身其实极具舆情传播力,叠加了药明康德本身的行业龙头影响力,造成大量传播也就可以理解了。

而药明康德上市公司方面对本次舆情应对处理,其实可以用佛系二字来形容。

当然,客观地说上市公司方面的确可以认为这是股东方的违规,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可在舆论场往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唇亡齿寒的警惕对于处在股东违规减持场景下的上市公司同样适用。

回到舆情监测数据方面,上市公司“药明康德”的出境频率远高于违规股东“上海瀛翊”,况且不仅仅是违规减持事件,部分舆情更是顺藤摸瓜开始对药明康德公司基本面的其他问题进行挖掘,这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也存在进一步出现次生舆情的隐患,是否会引发次生舆情很大程度取决于舆情事件涉事方的应对处置及时性。

另一方面,对于药明康德而言如何提高公司股东的合规意识同样重要。正如上交所监管工作函中提到的,“上市公司应与股东充分沟通,督促相关股东建立严格的持股管理制度,遵守证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关于股份转让的限制性规定,严格履行各项股份减持承诺,做好权益变动相关沟通和披露。”

减持频上热搜如何优化引舆论关注

其实,近期涉及减持舆情的上市公司不仅仅只有药明康德,朗姿股份实控人父亲清仓减持、英科医疗实控人带头减持套现等减持话题同样引来舆论关注。

监管动作上也可以看出近期减持事件频现的确引发了监管层重视,除了药明康德股东减持接连收到上交所监管函和证监会立案调查外,金杯汽车股东违规减持同样受到上交所的通报批评。

股东减持,牵动上市公司股价变化,往往是舆论关注的焦点。而减持制度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如何进一步规范减持流程及其配套内容,避免违规个例将舆论带偏,以至于所有减持都被过度妖魔化,引发资本市场整体声誉形象受损,对于监管而言值得关注。

1、提高合规意识,避免低级错误

回顾本次药明康德违规减持事件,涉事方上海瀛翊虽未突破1%的减持数量限制,但未履行前述提前通知公司、提前15个交易日预先披露减持计划的相关减持承诺。

而上海瀛翊对此给出的解释是:工作人员不知道上海瀛翊在药明康德上市时候做出过减持股份的承诺,导致了本次违反承诺减持行为。

药明康德作为市值4000多亿市值的医药行业大白马,各项规章制度的管理规范在行业内理应处于模范标杆,有舆论指出,上海瀛翊执行事务合伙人江苏华泰瑞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法定代表人系陈志杰,后者长期任职于券商,担任中层骨干,对市场规则理应比其他人更加熟悉。

如此行业龙头尚且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更多中小企业是否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隐患值得留意,而这也侧面彰显了提高行业人员整体合规意识的必要性。

2、提高监管科技含量,优化减持流程

A股市场在上市公司股东及董监高减持股份方面确有若干规定,包括涉及的减持情形、时间周期等都有严格规范。然而具体到实际操作上,规定的内容更多局限在提前披露的要求,以及违规后续的监管上。从过往案例看,多数违规减持被归因于工作人员操作不慎,或亲属个人行为,相关股东不知情等。可见,即便是违规行为,依然是可以执行的。这也就给错误操作,甚至是故意的违规行为留下漏洞。

在科技赋能监管的大趋势下,科技监管其实已经进入到资本市场的方方面面,而股东减持行为也理应纳入科技监管的范畴之内。在系统端限制违规减持行为的操作路径,对处于承诺期股份交易进行限制,或可有效减少该类违规操作给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

3、股东信息及时同步,提高舆论监督效率

提高股东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是本次药明康德违规减持事件中,舆论提到的另一个关注点。

部分舆论称国内资本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只能依靠定期报告查询到股东情况,信息较为落后。这样给部分资本留下了可以利用的漏洞,在定期报告时间段内利用股份砸盘,在时间段末期买回股份,这样部分大股东充分利用信息不对称完成获利,投资者又无法在定期报告中看到股份的变动。

信息披露的公开透明,是注册制时代下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而股东信息同样是信息披露的重要环节,不仅仅关乎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同样也是资本市场声誉形象建设的重要一环。

当然,股东减持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合理合规的减持应得到支持,对于企业而言,寻求长期的战略投资者的确重要,但资金方对投资周期、回报时间等维度有着其自身的评估和要求可以理解。回到整个市场层面,公开透明、合法合规的减持制度则有利于构建良性的投资者生态和资本市场舆论形象。(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