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模式,你学不来

财经
2021
06/18
08:33
亚设网
分享

合肥模式,你学不来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外界一轮又一轮有关“最牛风投城市”的讨论中,令外界最为好奇的问题是:为什么是合肥?

这一次,合肥终于主动“认领”这一名号,并大方分享成功“秘籍”——在参加央视《对话》节目时,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逐次回答“合肥靠什么?”“怎么看最牛风投机构?”“风险谁来担?”等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近一年时间里,城市“风投”话题愈演愈热。特别是创投带动合肥“出圈”、深投控成为首个步入世界500强的政府投资平台后,城市愈发注意到政府投资的重要意义。然而,投资本身所蕴藏的风险又让城市望而却步。

面对激烈的发展竞赛,不少城市都希望成为下一个“合肥”。不过,在分析城市投资路径时,东方富海合伙人陈华伟曾对城叔分析,“合肥模式”,别的城市可能“学不来”。一个原因是,合肥背后有中国科技大学。

实际上,虞爱华也在节目中透露,投资必须基于科学的决策和严密的程序,“合肥这几年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我们最近在合肥选了20多所大学里面的教授、副教授挂职我们市直部门副职,对于我们的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中科大被认为是合肥史上最“持久”的投资,一投就是50年。用虞爱华的话说,“没有中国科大,合肥难有今天这样出彩。中国科大有今天,也有合肥出的力。”

01

中科大算得上是合肥最早的一次“长线投资”。

1966年,北京13所高校准备迁出北京,中科大名列其中。有资料显示,当时中科大派出4个小组分赴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四省选择新校址,湖北、江西、河南三地给予的反馈是,“只能提供学校建校土地,对人员的食宿以及建校经费都无力支持”。

只有安徽方面表示出极大热情,“愿意提供搬迁学校的一切便利”。如中科大教授陆朝阳所说,“最后是合肥以非常包容、以非常尊重知识分子的情怀‘收留’了中科大。”

合肥模式,你学不来

图片来源:摄图网

已调任黄山市委书记的合肥前市长凌云曾撰文指出,当时,合肥不仅迁走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让中科大顺利“安家落户”,还为其搭建了安徽第一条“温暖专线”、开放暖气,对其施以最高级别的供电保障,“合肥市乃至安徽省节衣缩食,给钱、给地、给政策,甘愿倾尽资源支持中国科大发展”。

中科大落地后,合肥开始积累起基础科研的优势。由于基础科研发展周期较长、在市场化之前需要走过很长的培育期,在此过程中,合肥的投资特质也逐渐显现。

从事量子科学研究的陆朝阳感触颇深。据他介绍,25年前其开始研究时,量子科学尚属冷门学科,“不被看好,甚至有人认为是伪科学”。但他也感受到,从“星星之火”开始培育,合肥对量子科学的发展以非常宽容的态度持续提供支持。

据他回忆,早在2007年,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就曾报道合肥,称其作为一个“以芝麻饼和豆腐出名的城市”,“已经在量子计算的世界地图上占据一席之地”。而到2016年之后,随着墨子号量子科学卫星的发射以及千公里量子通信的成功,进一步倒逼欧洲和美国分别启动国家量子专项和旗舰计划。

而后,合肥将目光不断从基础科研向产业发展延伸,诞生、引进多项后来更为人所知的产业投资。

2008年,在与深圳、武汉等城市的竞争中,合肥脱颖而出,成功引进京东方。这也被认为是合肥投资的“成人礼”。而2020年对蔚来的投资,则更像是“合肥式投资”走向成熟的又一次实践。

据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介绍,在与合肥签约之前,其已与18个城市进行过商谈。按照他的形容,正是在蔚来的“至暗时刻”,合肥伸出援手,将其“从重症监护室中抢救回来,重新恢复健康”。

02

今年4月,合肥拉开一场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专业人才挂职工作,来自中科院合肥物质院、中科大、合工大等在肥高校院所的26名教授、副教授级优秀年轻人才走进政府管理部门,在合肥市直有关单位、开发区等领导班子挂任副职。

在挂职欢迎会上,虞爱华曾指出,挂职是一场从学界到政界的“跨界”,从学者型向管理型的“转型”。通过让对策变政策、文章变文件、谋划变规划,将能助力合肥扬长、补短、追赶。

合肥模式,你学不来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科大是最早参与合肥“市校人才交流挂职”的高校之一。

早在2012年,在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共建“大城名校”目标下,合肥与中科大建立市校合作长效机制,决定每年召开一次市校合作联席会议。在后一年的会议上,合肥就曾表态,“对于‘市校人才交流挂职’,合肥一直坚持开放态度”,“可以提高合肥干部队伍的科学氛围和科学素养,也可以提高科研人员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水平”。

体现在“风投”上,不仅合肥对单个项目的投资决策离不开中科大的帮助,在项目孵化、成长、生态打造等投资环境的各个方面,合肥同样烙下了中科大的印记。

一个具体例子是,2011年,合肥引进长鑫半导体,迈出踏上集成电路“风口”的关键一步。就在次年,合肥与中科大签订全面合作战略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中科大与合肥市政府将共建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聚焦微电子、健康医疗、新能源、新材料、量子信息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在合肥逐渐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明线背后,暗藏一条科研齐头并进、与产业相互赋能的暗线——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能量”加持之下,英特尔研发中心、英伟达联合实验室、思科演示实验室、美满电子科技联合实验室以及德州仪器联合实验室等创新联合体亦纷纷落地合肥。

中科大与合肥产业发展的最近一次“谋合”,发生在今年4月。其与蔚来签订2份合作协议,将共建“中国科大-蔚来智能电动汽车联合实验室”,开展智能电动汽车相关的基础研究,前瞻性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从效果看,前期科研积累已开启向产业发展转化的动能。虞爱华引述一组数据:去年一年,即便在疫情影响下,合肥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将近800家,而此前合肥存量仅2500家。

节目中,虞爱华用“科里科气”形容合肥。他在解释时说:“很多人只看到合肥政府投资新兴产业,他们没注意到的是,合肥还有一块投资是投科技,而且在这一块不能太势利、太功利,只想赚钱,有时候又图省钱,所以就怕花钱。对于合肥而言,这一块只要值钱,合肥就敢花钱。”

03

在投资领域,合肥的成绩有目共睹。在介绍京东方发展历程时,虞爱华就指出,合肥通过前期投资,不仅已实现超过200亿元盈利,而且构建了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建立起“沙子-玻璃基板-显示屏-整机”的产业链,“既把产业搞起来了,把企业扶持了,又把钱赚回来了”。

合肥模式,你学不来

图片来源:摄图网

眼下,作为京东方新项目、蔚来汽车等投资主体,合肥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资产即将超过5000亿元,在全国城投一类企业中排名第四。

而在产业投资和新一轮发展带动下,合肥正迈上全新的阶段。去年,合肥GDP首次突破万亿,成为20年来排名上升最快的全国20强城市;“七普”数据则显示,合肥常住人口达到936.99万,据千万人口仅一步之差,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仅次于上海、苏州、杭州、温州和宁波,居于邻省省会南京之上。

一个问题是,此前“赌赢”产业发展的合肥,能够延续这份专业度和思维方式,继续“赌赢”城市发展?

据虞爱华分析,合肥产业发展思路是一条从技术到应用最终落脚到生活的完整链条。比如,投资京东方,打破中国显示屏“卡脖子”难题,大大降低了电视的价格,最终受惠者是每一个人,“所以科技也能创造美好生活”。

而对于人口加速增长、管理难度将进一步增加的合肥,与中科大“相亲相爱、相伴相随”的故事,仍在继续。

教育领域,去年,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与中国科大基础教育集团举行合作办学签约仪式,将合作新办学校打造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名校”;医疗领域,自2017年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挂牌后,多所中科大附属医院在建的消息也屡有传出,中科大在助推合肥医疗水平提升上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合肥是否能够成功实现下一个转身?

(徐帅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