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背包里诞生的新华制药

财经
2021
06/18
22:30
亚设网
分享


八路军背包里诞生的新华制药

政治坚定的优良品质,艰苦奋斗的创业、创新、创造精神,造福社会的责任追求——新华精神已然成为推动新华制药前进的精神支柱与动力源泉。在新的时代,这种精神被进一步弘扬与创新、完善与丰富,打造出了品质新华、国际新华、科技新华、责任新华。


从1943年11月创建到今天,新华制药走过了78年的历程。可以说,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化学合成制药企业,新华制药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新中国医药工业的发展史。

近日,经济导报记者走进新华制药,倾听新华制药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代铭讲述八路军背包里诞生的新华制药的故事。

新华制药诞生

“‘新华’是一个有时代印迹的名字。听到‘新华’两个字,大家就会联想到新华社、新华书店。新华社、新华书店诞生于抗战时期1937年的延安,新华制药也是诞生于这个年代。”张代铭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1943年,在日寇的封锁下,胶东抗日根据地通往外界的补给线路全部被切断,军需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更是紧张。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参谋长贾若瑜决定成立自己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机构。

同年11月,在时任胶东军区卫生部长张一民的协调下,刘浪、董永芳、董星五等18名有一定医药知识的八路军战士,来到当年的牟平县后垂柳村,成立了一个制药小组,在这里进行药品的研制和生产。这就是山东新华制药厂的前身。

1944年11月,制药小组迁到现在的乳山市崖子乡,发展到近100人,生产规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时任胶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张一民正式命名制药小组为新华制药厂。张一民是新华制药的创始人之一,于2018年3月逝世,享年100岁。

解放后,张一民先后担任中央军委卫生部防疫局局长、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离休前是陕西省科委主任。

“起名‘新华’,寓意新中国必将代替旧中国,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华,我们的药厂是新中华的药厂。”张一民在回忆新华制药的创建时说。

早期主要为军队服务

新华制药厂经历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6年时间,为民族独立、新中国的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期间,新华制药的产品主要为军队服务。

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新华制药厂搬迁到交通更为便利的观水村。在观水村的近3年时间,是新华制药厂相对比较稳定的发展时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能生产近百种产品。

1945年用手摇压片机开始片剂生产;1946年开始生产针剂,职工发展到325人;1948年新华制药厂搬迁到淄博时,职工人数达到747人,现在看也是相当大的一个企业。

在观水村期间,新华制药厂的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已能满足胶东军区60%以上的军需。生产的产品不仅有建厂初期的消毒酒精、药棉、绷带、中成药,更有小苏打、乙醚、氯仿、鱼肝油、甘油、吗啡、水杨酸钠等化学药品,还制作出霍乱、破伤风、牛痘、血清疫苗和抗毒素等生物制品。

“当时,山东省能够生产西药的专业厂仅有三家,全部在胶东,其中新华制药厂是当时我党创办的唯一一家能够生产制剂的制药厂。”张代铭介绍说。

1949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卫生部提出的工厂要“专业化”指示,新华制药厂由军管供给制转为经济核算制,生产开始向民用过渡。之后,张店、济南、烟台、潍县、青岛、徐州营业部于年内相继开业,还在上海、天津设立了办事处。

创造多个第一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奠定新华制药作为全国解热镇痛类药物生产基地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新华制药曾创造出多个第一,为新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张代铭说。

他历数了新华制药在这个时期的种种业绩:1950年,新华制药成功研制治疗黑热病的特效药葡萄糖酸锑钠,一举扑灭了肆虐大半个中国、殃及200多万人的黑热病,为新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立下第一功。1953年,发明的新中国第一台搪玻璃反应罐烧制成功,为中国化学和制药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设备基础。1954年,投资建设的新中国第一条较大规模的化学合成原料药非那西汀生产线,开创了新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化的新时代。

上世纪50年代,中央化工部确定新华制药厂以解热镇痛类药物为发展方向,公司先后投产了经典安眠镇静类原料药巴比妥、苯巴比妥,解热镇痛类原料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安乃近,以及精神类原料咖啡因等经典药物。新华制药与华北制药、东北制药、太原制药一起,成为医药行业的“四大家族”。

在这期间,新华制药曾派出大批干部和技术人员,援建了华北制药、西北第二合成制药等国家大型骨干制药企业,为国家医药行业培养了大批干部和技术人才。直接建设了新华制药第三分厂(即济宁分厂)、第四分厂(即沂源分厂),两者分别是现在的鲁抗医药和瑞阳制药的前身。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改革开放时期,是新华制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成股份制改造的重要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华制药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实现了快速发展。1987年公司一分厂建成投产,为布洛芬、PPA等拳头产品扩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的大规模园区化生产做了先行先试的探索。

1992年,新华制药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成投产了国内第一座符合GMP标准的片剂生产车间,该车间被国家医药局树立为GMP样板车间。同年,新华制药厂在全国医药行业中率先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从而开启了国际化经营战略。

1993年,新华制药厂开始股份制改造。

新华制药H股和A股,分别于1996年在香港、1997年在深圳发行上市。

1986年,新华制药提出了“产品质量关系企业生命,药品质量关系人的生命”的质量价值观,建立了从原料进厂、生产环节,到产品出厂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走出了一条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被当时国家医药管理局在全国推广学习。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时代,新华制药迎来了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201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华制药又一次站在时代前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新成就。

在这一时期,新华制药完成了历史上“第二次搬迁”,形成了总部园区、一分厂、二分厂、寿光园区、高密园区五大产业园区的发展布局,各园区分工明确,产业布局合理,产业链配套齐全。

“公司由原料药为主体向以医药制剂为主体的产业转型取得了明显成效,山东省重点项目——新华制药现代医药国际合作中心建成投产,一批国际知名制药公司入驻合作中心,制剂产品的出口取得了突破。”张代铭说。

目前,新华制药已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内重要的心脑血管类、抗感染类、中枢神经类药物等生产企业,拥有化学原料药、医药制剂、医药中间体三大支柱产业和五大产业园区,总资产65亿元,职工6500人,化学原料药年产能4万吨,医药中间体产能50万吨,固体制剂产能280亿片(粒),注射剂产能10亿支。

201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6.1亿元,实现利税7.23亿元,主要经营指标连续五年创新高。

(文章来源:经济导报)

文章来源:经济导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