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资本眼里的香饽饽,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天味食品”,603317.SH)上市之初股价曾一路飙升。而如今一纸高管减持公告及股价连续下跌,引得投资者不断向公司董秘办留言询问。
除天味食品外,火锅调味料龙头颐海国际(01579.HK)也表现欠佳。自今年1月以来,该公司股价累计下跌超60%,总市值蒸发约994.6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20.2亿元)。呷哺呷哺(00520.HK)股价也有下跌。这让业内不禁聚焦一个问题:被投资者们寄予厚望的复合调味料赛道是否还像当初那般火热?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复合调味料领域曾受到资本市场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泡沫。天味食品等企业存在估值过高的问题,适当的回调也在情理之中。
高管减持、业绩不及预期拖累股价
官网显示,天味食品是一家主营川味复合调味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2019年4月,天味食品在A股上市后,其股价一路高歌,在16个月中,有12个月的股价呈增长趋势,有8个月的增幅超过10%,股价由发行价13.46元/股最高上升至68.33元/股。但进入2021年以来,天味食品的股价连续下挫,6月18日收盘价为28.52元/股,市值从518亿元跌至目前的215.76亿元,蒸发约30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天味食品的高管从去年就开始了减持计划。据天味食品公告,2020年4月,该公司高管于志勇、吴学军、何昌军、肖大刚拟合计减持不超过56.25万股。今年1月,肖大刚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1.36万股。
6月8日,天味食品公告称,于志勇、吴学军、何昌军三人拟合计减持不超过92.87万股,占到了他们所持流通股的54%,减持幅度为近年最大。公告次日,天味食品股价跌停。
众所周知,高管增持股份可以振奋资本市场的信心,反之则影响股价的稳定性。在得知近日的高管减持计划后,有投资者提问:“在股价不乐观之时高管还减持,公司经营是否出现问题?”董秘则回复称:“公司董事及高管减持属于个人资金需求安排,均在上交所要求的合理减持范围内。公司目前经营一切正常。”
朱丹蓬对此表示:“高管减持一般是基于对公司未来的不确定,通过减持来套现。”对于天味食品的股价下跌,营销专家、全食展组委会主任王海宁认为与其业绩未达预期有关,“受疫情影响,市场信心不足,这意味着一旦业绩达不到市场预期,就会面临股价下跌。”
此前券商普遍预期天味食品2020年的净利润在4亿元以上,但财报显示,2020年天味食品实现营业总收入23.6亿元,净利润3.64亿元。显然净利润低于预期,这与销售费用的攀升有一定关系。据财报,天味食品2020年销售费用为4.74亿元,同比增长96.85%,主要系公司为扩大市场和知名度,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和促销费增加所致。
除销售费用侵蚀利润之外,天味食品扩张产能也值得关注。公告显示,2020年5月,天味食品定增募资16.3亿元,用于火锅底料、川菜调料的产能扩张。公司预计募资项目投产后将新增产能19万吨,较此前产能增长172.7%。据天味食品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非公开募投项目之一“食品、调味品产业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将在2021年底陆续投产,预计2021年累计产能将达到25万吨左右。
但扩产能对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王海宁认为,虽然扩产能有利于抢占市场,但如果产能过剩的话,企业将无法快速消化库存,去库存费用增长也会影响净利润。
此外,2020年,天味食品的库存商品账面余额达到1.56亿元,而2019年仅为2600万元,一年时间增长了5倍。当上述扩产项目投产后,或产生一定销售压力。据财报,天味食品2019年、2020年的销量分别约为8万吨、10.6万吨。关于未来如何消化产能,天味食品相关负责人回复称,“2020年末公司存货有所增加主要系新品增加、经销商数量增加以及疫情备货影响所致。公司目前不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
复合调味料行业“退烧”
天味食品营销费用的增加、扩产能抢占市场都与复合调味料市场的红火不无关系。市场调查机构Frost&Sullivan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复合调味料市场规模约为1488亿元,预计2021年的市场规模为1658亿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牌食品餐饮巨头将目光转向了复合调味料领域。如海天味业(603288.SH)于去年8月在官方旗舰店推出海天牌火锅底料。连锁火锅品牌呷哺呷哺成立合营公司,该公司将主要从事生产经营调味料、火锅底料等业务。
天味食品所处的复合调味料行业赛道优势明显,加之机构资金的推动,曾一度享受着高估值。据悉,天味食品上市之初估值中枢约是50倍市盈率;颐海国际的市盈率估值在2020年末甚至超过了100倍。随后,从2020年初开始,天味食品估值向颐海国际看齐,上升至100倍市盈率左右。
王海宁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天味食品所处的复合调味料赛道都存在估值虚高的问题。彼时复合调味料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加上以海底捞为主的火锅品牌增长势头强劲,拉高了火锅料、复合调味料企业的估值。
如今,随着资本对于复合调味料行业趋于冷静,行业此前形成的高估值渐渐回归常态。资料显示,天味食品和颐海国际都遭遇了基金抛售。
截至今年一季度,天味食品的基金持仓已经从2020年末的5674万股下降到3125万股。颐海国际的南向资金所持仓位则是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减仓。
此外,该行业今年股价也呈现了下跌态势。从2016年7月上市至今年1月高点148.297港元/股,颐海国际累计涨幅超过30倍,市值超千亿港元。但其股价随后便呈现下跌趋势,市值腰斩。布局复合调味料的呷哺呷哺也同样遭遇了股价下跌,从2月份最高点27.15港元持续下跌,4个月内股价跌近七成,市值蒸发200多亿港元。
产品有待升级打造新场景
在此背景下,布局复合调味料行业的企业不得不从各方面入手提振业绩,以期重新拉高估值。
在渠道方面,复合调味料行业目前以传统经销商为主。以天味食品为例,主要依靠经销商渠道,2020年来自经销商的收入占比为84.6%。
近年来社区团购等新型渠道兴起,疫情期间的“宅经济”进一步促进了这些新兴渠道的发展。
据了解,社区团购的低价倾销或优惠促销等获客手段,或挤压传统渠道生存空间。海天味业曾在接受机构调研时,将业绩不佳的部分原因归于新型渠道的冲击,“社区团购等平台补贴模式很有杀伤力,杀伤传统渠道”。
食品饮料专家于润洁指出,企业也可以尝试拥抱新型消费场景,如通过直播带货进行味道教育、产品销售,以及建设电商平台等。
天味食品并非没有优化其销售渠道,据悉,今年以来,天味食品大幅增加渠道数量,快速铺开并调节包括经销商、定制餐调、电商、直营商超、外贸等渠道在内的全国化销售网络。但从财报来看,2020年其定制餐调渠道、电商渠道收入占比仅为6.88%、6.56%。
对于复合调味料企业来说,除了全国化的渠道,产品的多元化对其全国化以及未来发展十分重要。但目前天味食品的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从其产品的收入结构来看,2020年,火锅底料和川菜调料的收入合计占比超过90%。朱丹蓬指出,目前天味食品的产品相对单一,创新升级的能力尚且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未来的发展。
从口味来看,目前复合调味料中的细分品类——火锅底料分为南方系和北方系。由于近年来川菜崛起,川渝火锅底料受到欢迎,颐海国际、天味食品、红九九等成为了行业头部力量。朱丹蓬表示,中式餐饮菜系繁多,口味差异大,复合调味料企业要加快全国化进程,还需要突破不同菜系的限制,不断增加产品的多样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疫情催生的健康化需求,年轻人更倾向于“轻调味品”,如李锦记曾推出薄盐酱油。但于润洁认为,从以往的市场调研情况来看,复合调味料大约60%的消费场景在餐饮端,家庭端相对没有那么刚需。餐饮端尚未对口味进行改变,而是否需要针对家庭端推出口味创新的火锅料,还有待企业考量。
王海宁则建议企业要进行产品升级,开发出适合年轻消费群体的复合调味料,适应更多的场景。此外,要推出新品牌,不要再用以往的品牌进行营销传播,打造新品牌、讲好新故事是传统调味料进军复合调味料市场的关键。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