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备受关注的明星新药研发企业——科济药业在中国香港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发行价格32.8港元/股,募资总额约4亿美元。但上市首日,科济药业却遭遇破发。6月22日,科济药业股价冲高后再度回调,截至收盘,公司收于28.55港元/股,跌幅2.7%。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科济药业上市之初备受投资者关注,其上市后市场表现让人很是意外。数据显示,科济药业获大幅超额认购,相当于中国香港公开发售项下,初步可供认购的股份总数947.5万股的约434.57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星选手云集的CAR-T赛道,科济药业并不是第一个遭遇“上市首日破发”。去年11月份,药明巨诺赴港上市首日也曾遭遇破发。不过,药明巨诺此后走出“破发”困境,截至6月22日,药明巨诺收盘价为32.5港元/股,市值超130亿港元。
“企业破发,首先要搞清楚破发的定义,就是上市以后的股价低于发行价,其实这个只能体现一二级市场的认知差,并不代表企业就不好。”东方高圣深圳总经理瞿镕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用太关注企业是否破发。影响企业中长期发展最核心的因素,还是企业价值是否有增长;当然,包括全球二级市场的行情、资本偏好等外在因素也会有所影响,但一定不是最关键的”。
CAR-T赛道选手云集
研发扎推或导致同质化
继PD-1免疫疗法后,以CAR-T疗法为代表的细胞疗法近年逐渐成为肿瘤治疗领域又一新兴疗法。
当前,国外已有5款CAR-T疗法获批上市,分别是诺华的Kymriah、Kite的Tecartus和Yescarta、百时美施贵宝(BMS)的Liso-cel以及Bluebird的Abecma。
在国内,CAR-T疗法也是研发布局的重点,其中靶点主要聚焦在CD-19、BCMA上,涉及少量其他新兴靶点。“从国内来看,围绕CD-19和BCMA两个靶点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相关记录就分别有138条和38条,竞争相当激烈。”瞿镕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CAR-T疗法目前在血液肿瘤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未来比较看好的方向还是通用型的细胞治疗方向和实体瘤治疗方向,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瞿镕认为。
国产CAR-T疗法加速上市。2021年6月18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复星凯特靶向CD19CAR-T阿基伦塞注射液在国内的上市申请已处于在“在审批”阶段,这意味着此款药物距离上市越来越近。一旦获批上市,此款药物有望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的CAR-T细胞疗法。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科济药业已在中国、美国和加拿大获得7项CAR-T疗法的IND许可,在中国所有CAR-T公司中排名第一。
市场表现不一
商业化前景难测
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前期投入巨大、周期长的特性,这也意味着尚在研发阶段的CAR-T仍是一级市场资本密集布局的新兴领域。
除了科济药业上市融资之外,传奇生物、亘喜生物实现赴美上市,药明巨诺、永泰生物赴港上市。在CAR-T赛道,高瓴资本的身影频现。2020年高瓴资本作为基石投资者投资药明巨诺,今年1月认购科济药业C+系列融资1000万美元。5月14日,金斯瑞生物科技发布公告称高瓴资本以共约80亿港元的三笔投资入局金斯瑞,成为其8%的持股股东。其中,传奇生物为金斯瑞的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市后,这些CAR-T企业的二级市场表现不一,破发也经常出现。传奇生物去年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为23美元/股,上市后公司股价一度大涨至43.24美元/股,而在今年3月份一度跌至23.41美元,直逼上市发行价,截至6月22日,公司收盘价约为39美元/股,市值约51.94亿美元;去年完成赴港上市的永泰生物也遭遇破发,公司的上市发行价为11港元/股,一度跌至5.8港元/股。截至6月22日,公司收盘价为18.3港元/股,市值约94亿港元;今年1月份赴美上市的亘喜生物发行价为19美元/股,一度跌至9.75美元/股,截至6月22日,该公司的收盘价为13.61美元/股,市值约为9.15亿美元。
正如PD-1上市之后的商业化竞争,研发扎推的CAR-T产品在研发上市之后更面临着严峻的商业化考验。
“从全球CAR-T市场来看,短期内还难以实现大规模的收入和盈利,包括诺华、KITE等最早获批上市的公司,目前年销售额还依然非常有限。”瞿镕向记者表示,未来核心的挑战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目前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导致每个患者的治疗成本很高,也就导致最终销售价格非常高,美国销售价格达到数百万元;国内上市后预计也是40万元以上的价格,可以接受的患者比较有限;二是目前得到验证的适应症还比较有限,仅非常小的人群有效果,这也直接影响了产业化的规模空间。三是目前在实体瘤治疗方面还未有大的突破,这个才是未来肿瘤的主流战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