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恒大宣布提前偿债136亿,旗下股票闻声大涨,恒大汽车盘中暴拉超10%

财经
2021
06/25
00:33
亚设网
分享

在融资收紧的背景下,“降负债”成为多数高杠杆房企的头等大事,而龙头房企已经率先行动起来。

6月24日,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已安排自有资金136亿港元提前偿还美元债。至此,恒大到2022年3月前,再无到期的境内外公开市场债券。

受此消息刺激,恒大系股票午后开盘大涨,恒大汽车盘中更是涨超10%,截至收盘,中国恒大涨4.21%,恒大汽车涨9.17%,恒腾网络涨1.11%,恒大物业涨3.17%。

恒大动用136亿港元提前偿债

▲▲▲

根据公告具体内容,恒大已安排自有资金约136亿港元用以偿还今年6月28日到期的14.5亿美元债,以及所有境外美元债到期的应付利息近3亿美元,合计约17.5亿美元。

有钱!恒大宣布提前偿债136亿,旗下股票闻声大涨,恒大汽车盘中暴拉超10%

至此,到明年3月前,恒大再无到期的境内外公开市场债券。受此利好消息,恒大系四只股票全线飘红。截至收盘,中国恒大涨4.21%,报10.9港元,总市值1444亿港元,恒大汽车涨幅9.17%,报30.35港元,总市值2965亿港元,恒大物业涨幅3.17%,报9.1港元,总市值984亿港元,恒腾网络收报6.37港元,涨幅1.11%,总市值588亿港元。

据记者统计,恒大自去年3月份以来,已累计归还7笔境外债券本息合计约106亿美元(折合超823亿港元)。据悉,106亿美元的资金并非通过发债募资以新还旧,而是恒大自有资金。

对于自有资金来源,去年中国恒大旗下多个板块密集引入战略投资者,为公司补充了大量现金。比如总市值近3000亿港元的恒大汽车是许家印最倚重的上市平台,从去年8月至今,中国恒大已经通过恒大汽车进行了三次融资,募资规模约406亿港元。

除此之外,去年8月恒大物业引入235亿港元战略投资,投资方包括中信、光大控股、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云锋基金、腾讯、陈凯韵、周大福等,4个月后恒大物业成功上市,恒大再获得近70亿港元新融资。

而在房车宝的融资中,今年3月29日,恒大宣布旗下“房车宝”引入了17家战略投资者,合计投资164亿港元。

中国恒大总裁夏海钧在今年业绩说明会上介绍称,2020年,通过分拆物业板块上市、恒大汽车配股、中国恒大配股、恒腾网络配股、房车宝引入战投等,公司从资本市场增加了888亿港元的权益,这些境外募集的资金大部分用来还债。夏海钧还称,公司计划在2021年用自有资金偿还年内到期的所有境外债务。

除了通过引入战投获取资金,强劲的销售和充足的回款,也是恒大持续降负债的关键。截至5月底,恒大今年累计实现销售额2851.6亿元、销售回款2507.4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据机构统计,恒大前5月权益销售额达2727.5亿元,位居行业第一。而权益销售越高,意味着归属于该公司的实际销售金额和利润越高,实际回笼的资金也将越多。

许家印:未来3年实现“三条红线”全部转绿

▲▲▲

2020年8月,住建部、央行联合召开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对12家试点房企有息负债规模设置了“三道红线”,其中包括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净负债率不得超过100%;现金短债比要大于1。

依据“三道红线”规定,如果三项指标均不达标,归为“红档”,有息负债规模不得提升;两项不达标,归为“橙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一项不达标,归属“黄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10%;三项指标全部达标,归为“绿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15%。

“三道红线”监管新规的出台,对房企财务指标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明确限制房企债务规模的无序增长。“控负债、降杠杆”成为众多房企聚焦的热点和发展的方向。

今年6月3日,恒大集团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战略合作伙伴交流会,会上许家印对外表示,“到今年6月30日,恒大至少实现一条红线变绿!”通过实施“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发展战略,今年6月底前恒大的有息负债有望从去年最高的8743亿降到6000亿以下,减负步伐再提速。

据悉,在会上许家印不仅明确了恒大全面降档的期限,同时还透露在今年6月30日前,有息负债额将降至“5字头”。

这意味着自去年3月全面实施新战略以来,恒大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有息负债降低了近3000亿元,成效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恒大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已给出了未来3年降档目标:2021年6月30日将净负债率降至100%以下,2021年12月31日现金短债比达到1以上,2022年12月31日将资产负债率降至70%以下,全面达到监管要求,实现“三条红线”全部转绿。

许家印表示,目前,恒大已完成以民生地产为基础的“多元产业+数字科技”转型,旗下8大产业已拥有4个上市平台,未来其他产业也将陆续分拆上市,届时恒大有望进一步增强现金流、优化负债结构,全面维持高质量发展态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