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谋局 从“芯”出发 成都向全球释放300+重大机遇

财经
2021
06/28
08:34
亚设网
分享

产城谋局 从“芯”出发 成都向全球释放300+重大机遇

产城谋局 从“芯”出发 成都向全球释放300+重大机遇

产城谋局 从“芯”出发 成都向全球释放300+重大机遇

每经记者 谢陶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叠加创造出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以新经济为代表的新模式、新形态不断涌现。作为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成都,紧抓发展新经济的核心,持续向全球释放出重大城市发展机遇。

6月26日,以“产城谋局 从芯出发”为主题的2021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提升产业功能区专业化运营水平专场活动在双流区成都芯谷举行。来自国内顶级园区的专家大咖、新经济企业代表齐聚成都,聚焦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建设,重点探讨产业功能区专业化运营的“顶层设计、建设运营、生态培养”等关键环节,为实现功能区进一步聚能升级建言献策。

活动现场,《成都市产业功能区提升产业功能区专业化运营水平新场景新产品清单》正式发布,向全球释放出300多个重大城市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成都市电子信息行业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

此次活动由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主办,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成都传媒集团、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联盟承办。

产业功能区加快成型 专业化运营水平是聚能升级关键

作为经济组织方式和城市发展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产业功能区建设有利于城市发展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克服“大城市病”,避免区域发展同质化竞争的治本之策。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观察到,近年来,成都始终将产业功能区、产业生态圈建设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加快推进城市发展转型和经济工作组织方式转变,在激烈的城市竞争赛道上,不断构筑起新的“护城河”。

早在2017年,一场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主题的变革就在成都拉开序幕,14个产业生态圈和66个产业功能区开启快速发展之路。

经过近4年来的发展,生态圈和功能区建设已初步成形,对优化空间布局,重塑经济地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产业功能区加速释放发展机遇,促进成都新经济蓬勃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2020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61.8万户,居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全市新经济企业逾45万家。

如今,成都这座外界眼中的“机会之城”,正持续释放新经济赋能城市发展的积极信号。那么,接下来,在产业功能区全新的发展阶段有哪些重点聚焦领域?

根据《2021年成都市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计划》,成都将以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提供项目支撑;依托产业联盟强化“产业关联”;整合创新资源强化“创新关联”;围绕终端产品强化“利益关联”。

事实上,无论是培育发展重大项目,赋能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还是强化产业关联、创新关联和利益关联,提升产业功能区专业化运营水平,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专业园区服务都是其关键所在。

“最开始做产业功能区的时候,大家都以为空间很重要。但后来才发现空间只是其中之一的因素,内部如何植入专业化服务反而更加重要。这个服务包括教育、培训等等。”清控科创科技服务集团副总裁、科创资本合伙人杜劭君表示。

无疑,在产业发展跨界融合、区域发展协调协同、产城融合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产业招引、产业配套、培育孵化、投资招商等产业功能区专业化运营的各大细分领域是制约产业功能区聚能升级的“瓶颈”,也将是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突破万亿 成都芯谷成重要“桥头堡”

如今,产业功能区已经成为成都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增长极和动力源(600405,股吧)。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为例,“十三五”期间其集聚效应凸显,助推成都高新区经济发展方式全方位变革,独角兽企业培育实现从“零”到“五”的突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2705家,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400亿元,以8.3%经济增长率领跑全国。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蓬勃发展是近年来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提质升级的集中缩影。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成功突破万亿,达到10065.7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规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营收同比增长30.7%。从2008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到如今突破万亿大关,不仅是规模的增长,更是质量与效益的跃迁。在成都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看来,“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破万亿这场规模战中,城市与产业的共生共荣,顶层设计与重点领域突破的齐头并进,成为成都持续冲锋的能量。”

在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突破万亿的过程中,作为成都市首批百万平米高品质科创空间示范区的成都芯谷“异军突起”,以“产城融合、央地合作”为主要特征,“EOD未来产业社区”为主要形态,“片区开发”为主要模式,依托15000亩空港中央公园生态本底和成都城市副中心杨柳湖功能定位,在探索产业园区的新时代运营模式和科学发展路径上发挥了积极的牵引带动作用。中电子、中电科、华为、浪潮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地;瓴盛科技发布首款自主研发智能物联网芯片;双流区也成为了全省电子信息产业重要承载地。

目前,成都芯谷研创城100万平米级空间载体成型成势,产业导入竞相涌入,创新平台相继入驻,创新载体不断丰富,实行“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专业化运营公司”的模式,以商业化的模式全面提升载体建设、招商推广、企业服务,在全市产业功能区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市委主要领导高度评价为“最接近心目中理想的科创空间”。

“选择入驻成都芯谷,正是看中了成都芯谷的产业氛围。成都芯谷的园区定位与公司从事的行业相对契合,同时汇聚各类高端设计企业,良好的产业氛围必将对公司发展提供强大助力。”成都瑞迪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圣长表示。

如今,一个产业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链生态格局正在成都芯谷成链成势。针对科创企业需求,成都芯谷正大力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产业载体的同时,加快布局了商务休闲、文体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和绿道公园生态场景,强化生活空间配套和生态功能支撑。

成都芯谷发展服务局局长谢爽表示:“成都芯谷聚焦产业之芯、城市之芯、生态之芯,聚力打造国际科创人才首选地、中国电子信息新一极、成都未来公园城市新典范。下一步,围绕产业社区两个85%配套能力建设,行政办公、人力资源、科研生产生活服务、法务等综合服务也将不断落户成都芯谷,政府正在加大人才公寓建设,同样我们也会加强生活配套设施投入,不断完善人城产体系。”

三大篇章聚焦专业化运营 300+新场景新需求精彩出炉

“新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培育独角兽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这一过程中场景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优惠,更需要发展的土壤和机会。”成都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涛表示。而培育新场景正是“双千”发布会最重要的初衷之一。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表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之一,成都近年来多次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就是在加大创新激励为主的场景供给。与传统产业政策以“给优惠”为主的施策原则不同,创新场景供给是以“给机会”为主,从国内外市场链接产业组织供给端和需求端,不断构建和完善产业生态为产业发展释放机会。

在他看来,各产业功能区依托“双千”发布平台,围绕技术创新、强链补链、消费升级,聚焦企业关切的市场机会,以公平化、精细化、便利化为导向,以资源场景化牵引供给,以场景项目化创造需求,以项目清单化释放机会,构建起了“供给、对接、落地”三位一体的市场主体服务体系,为投资者、企业和人才公平提供了共建共享的城市发展机遇。

活动期间,300+新场景新需求精彩出炉。据了解,此次“双千”专场活动共分为三大篇章包括“芯创想”、“芯模式”与“芯未来”,重点围绕成都特色产业功能区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及产城融合的规划布局,探索产业功能区专业化运营方面如何通过“顶层设计、建设运营、生态培养”等环节要素,实现功能区聚能升级。

活动现场,《成都市提升产业功能区专业化运营水平新场景新产品清单》正式发布,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项目也同步集中签约。与此同时,园区行业研究专家、区(市)县功能区运营代表、国内资深产业园区运营人进行了面对面的实践经验分享,围绕智慧城市理念下关于产业功能区规划的创新思维、双流区产业功能区特色运营、成都芯谷功能区模式创新、5G+AI 赋能园区管理与服务等主题,为产业功能区专业化运营水平提升出谋划策。

在新场景新产品路演环节,新经济代表企业逐一精彩登场,包括中电九天的基于PKS安全体系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极企科技的数字办公解决方案、阿里巴巴的数智园区方案、蓝景光电的智能照明解决方案等,涵盖了园区日常运营管理、信息技术、综合服务体系、服务功能平台建设等多个领域。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