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专访多鲸资本合伙人葛文伟:教育是一个永远不会被满足的市场 重点关注四个领域机会

财经
2021
06/28
08:34
亚设网
分享

每经专访多鲸资本合伙人葛文伟:教育是一个永远不会被满足的市场 重点关注四个领域机会

每经记者 姚亚楠 每经编辑 何剑岭

今年以来,校外培训行业迎来最强监管: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明确对校外培训机构要“全面规范管理”“坚持从严治理”,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6月15日,教育部召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启动会,将拟订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相关标准和制度并监督执行。

在如此监管风暴之下,头部教育企业股价暴跌、融资熄火、裁员等消息频出,一向被视为“抗周期”的教育赛道是否还具备投资价值?VC/PE将如何调整投资策略?哪些细分领域还存在机遇?

近日,就上述问题,多鲸资本合伙人葛文伟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葛文伟从事教育创业与投资20余年,他认为,教育有很强的民生属性,“市场”“生意”的成分不能太过。此次监管重拳出击后,会引发资本退潮,K12文化课不会再成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投资配置,投资人对于整个教育领域的投资都将趋于冷静,狂奔了10年的教育资本化也将基本出清。

但他也表示,教育是一个永远不会被满足的市场,K12文化课只是其中的一颗“星辰”,老年教育、教育硬科技、职业教育、知识付费与信息出版等领域均存在诸多机遇。同时,他提醒创业者,教育是一个需要30年耐心的马拉松赛道,创业者不要试图用3年的时间跑完,在教育领域的创业要始终平衡好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

校外培训行业过度资本化

NBD:今年以来,关于校外培训的监管政策日趋严格,您认为校外培训行业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监管政策加码?

葛文伟:从行业本身来看,首先是过度资本化,这使得整个行业的出发点出现偏离。教育有个很重要的属性是民生属性,“市场”“生意”的成分不能太过。过去十年,尤其是2013年教育互联网元年以来,大量的资本进入到教育行业,试图用互联网技术来改变教育。出发点是好的,但也逐渐把教育带向了互联网流量生意的轨道,这是行业各种各样乱相的诱发因素。

第二,正是因为资本的推动,很多教育从业者变成了生意人,完全把做生意的那套逻辑搬到了这个行业里来。比如,制造焦虑、过度营销甚至无底线逐利,这样的行为引发了大家对校外培训行业的讨伐。

第三,校外培训行业野蛮生长20余年,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并没有针对校外培训的专项条款,校外培训机构只是在附则中作为其他民办教育机构被附带提及,很难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

第四,我们看到虽然已经有大量资金涌入,但企业对教师、教研、教学的投入并不高,大量的融资主要用在了打流量战上面,并没有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如果跳出行业自身来看监管逻辑,也有几点原因:

一是从经济层面来看,教育支出占家庭消费比重过高,统计数据显示已达30%左右,教育费用的持续攀升可能会影响居民家庭消费倾向,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生产和需求关系。

二是从长远的国家规划层面来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反映出中国老龄化、少子化等结构性问题,大家不愿生、不敢生与教育成本高有一定的关系,要缓解生育水平低、改善人口的年龄结构,国家会想办法降低养育、教育的成本。

三是教育关系公平与正常社会流动,如果校外培训愈演愈烈,演变成“军备竞赛”,可能会加剧这种不公平。

四是教育机构尤其是民办教育机构为了彰显自己存在的必要性,教学超规超量抢跑,已经干扰到了正常的教学流程与教育系统,也干扰到了正常的人才选拔,这是国家明令禁止的。

“双减”会引发资本退潮

NBD:上个月“双减”意见已经落地,您认为这将对校外培训行业及企业产生哪些影响?

葛文伟:从行业角度来看,首先会引发资本退潮,因为投资人不会喜欢把钱投向一个不确定的市场。资本退潮有利有弊,一方面能够把行业热度、资本化程度降低,但另一方面,资本重金投入教育行业也大大推动了教育科技的变革,如果资本退潮投入减少,确实会让教育科技、教育现代化受到一定影响。

第二,校外培训市场总体规模将收缩,从万亿级规模可能会下降到40%左右。同时这也会影响到从业者的去留,此前这个行业通过高薪吸引到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创业者和人才,但如果市场萎缩将会导致人才流失。

第三,对于校外培训企业而言,K12文化课已经不能再作为主要业务方向了,行业内不论是头部机构还是中小机构都会面临转型的问题。当然,政策的落地也会让大家重新思考校外培训的定位和价值,到底该做什么样的课外教育才能成为公立教育的有益补充。

NBD:提及校外培训企业的转型,我们看到“双减”意见落地后,有企业表示未来会将进校业务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您如何看待进校业务前景?

葛文伟:这不是一个前门关了可以走后门的问题,K12领域无论是进校还是课后托管,本质上都是一个很难市场化的业务,很难想象会有一家企业通过K12课后托管成长为千亿市值的公司。

此外,进校业务的商业逻辑、团队要求是To B的,与校外培训企业原有的To C模式完全是两码事,不是说转就能转的。并且,进校业务差异很大,每个学校的需求不尽相同,所以它很难规模化,也很难做大。

NBD:从投资人角度来看,此次“双减”意见的出台是否意味着K12校外培训市场投资价值的丧失?

葛文伟:我认为K12文化课不会再成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投资配置,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对于整个教育领域的投资都会趋于冷静,大家会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教育的民生属性,这也让狂奔了10年的教育资本化基本出清,对资本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教训。

重点关注四个领域机会

NBD:您一直从事教育领域的创业和投资,针对当下境况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葛文伟:我们从2017年开始就不再关注K12主赛道,因为其具有很强的民生属性,对这一领域的投资一向非常审慎。但整个教育领域是一个永远不会被满足的市场,K12只是其中一颗“星”,目前我们会重点关注以下四个领域的机会:

首先是老年教育。人口老龄化激发出的中老年文娱教育需求,如舞蹈、绘画、摄影等,是一个很大、很宽泛的市场。

第二是教育硬科技,寻找那些真正能推动教育进步的技术力量。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才刚刚开始,过去八年,技术只是解决了场景迁移,而真正的教育硬件、教育内容、教育交付、教育应用这些场景根本没有发生变化。

第三,关注与就业、产业高相关度的教育,比如餐饮教育、美发业教育。很多VC对职业教育不感兴趣,认为其天花板低、扩科难,但职业教育不能只看教学这一端,职业教育关乎人的价值的再造,与人才的成长梯次密切相关。今天我们的职业教育还未能完整构建起一个职场人从初级到高级跃迁这一过程的全链条服务,这其中存在大量机会,如果能把一个人的职业成长打透,天花板会很高。

第四是知识付费与信息出版。此前的知识付费企业如混沌、得到都是从媒体角度切入的,我们认为今天的出版社拥有最好的内容,也具备更广泛和持续的内容生产力,但图书的客单价比较低,如果出版业能够通过知识付费再造,其市场规模也将达六七千亿。

NBD:针对当下境况,您对教育领域的创业者有何建议?

葛文伟:要始终明白教育事关民生,在教育领域的创业永远要平衡好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当然,教育企业也要生存发展,在经营逻辑上,要尽量避免过于市场化、商业化的手段,教育行业是靠口碑而非靠流量投放实现增长。

教育领域的创业是一场30年的马拉松长跑,不要企图用3年的时间跑完,我们看到今天很多创业者都在跑3000米,这是一种时间和资源的错配。如果创业者能够明白这是一个需要在民生和市场之间不断平衡的马拉松赛道,他就明白该如何在教育领域创业。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