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互联网消费贷款服务机构风控部门主管告诉记者,面对高考诈骗手段日益多元化,他们正迅速调整相应风控措施。
“高考后,每天都会有不少客户紧急致电,直言自己误信志愿填报指导与内部指标上当受骗,希望能迅速拦截相关转账款。”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风控部门主管向记者透露。这些天他们内部将防范高考诈骗作为风控业务“头等大事”——只要系统发现符合高考年龄段的用户对外大额转账,就会通过弹窗提示等方式警示高考诈骗风险,并建议用户采取延后2小时/24小时到账等手段确保财产安全。
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高考诈骗手段正日益猖獗,不少不法分子假冒招生办工作人员或高校领导熟人,以协助购买内部指标的名义,欺骗考生家长花钱买指标实施诈骗,此外不法分子还会假冒“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以对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为名骗取钱财……
一位互联网消费贷款服务机构风控部门主管告诉记者,面对高考诈骗手段日益多元化,他们正迅速调整相应风控措施,比如在用户申请贷款环节,风控系统通过用户授权查询到他们曾接触过涉嫌高考诈骗的手机号或短信号码(以及相关链接),就会采取客户人工电话等方式及时劝阻用户避免上当受骗。
“我们每天都在扩充涉嫌高考诈骗的各类联系方式黑名单数据库,尽可能多地遏制高考诈骗行为发生。”他直言。但光靠大数据技术进行事中劝阻拦截是不够的,最好的风控手段还是得从源头抓起,尽可能让广大民众了解高考诈骗的各类套路,一旦接触就自我规避。
高考诈骗套路何其多
“每逢高考结束后,各类高考诈骗活动就会迅速增加。”上述第三方支付机构风控部门主管直言。过去一周他们发现这类金融诈骗活动日益频繁,每天都有数十位受骗者打来紧急电话,希望能尽快截留转账资金。
他直言,由于转账行为已经发生,中途截留几乎已无可能。除非客户事先采取延时2小时/24小时到账的做法。
在他看来,这类紧急电话日益增多,无形间反映高考诈骗套路日益多元化,正令越来越多学生与家长防不胜防,直到完成转账后才意识到“受骗上当”。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比较流行的高考诈骗套路,主要分成四种,一是不法分子假冒招生办工作人员或高校领导熟人,以能够买到内部指标的名义欺骗家长钱财;二是在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考生信息后,这些不法分子就会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考生符合领取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条件为名,欺骗考生或家长缴纳押金或手续费;三是假冒所谓的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数据可以给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骗取相应钱财;四是向考生或家长发布虚假的录取信息,以此欺骗家长将所谓的学杂费或录取费转入所谓的账户,甚至部分不法分子还会以录取为名,欺骗家长提前缴纳所谓的保证金或占位费等。
“由于这些不法分子抓住了家长考生急切心理,导致后者容易轻信骗子的上述骗术。”前述第三方支付机构风控部门主管告诉记者。
近期他们遇到另类的骗术,即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急于知道成绩的心理,通过家长群、考试群、手机短信等渠道发送“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链接,不但诈骗千元查询费用,还会欺骗考生与家长输入相应身份证等个人信息。
“所幸相关部门已叫停了校园贷业务,因此不法分子很难假冒考生输入个人信息申请贷款。”他透露,但这些不法分子很快找到新的诈骗之道,他们只要通过其他技术手段掌握受骗者的家人朋友联系方式,就会虚构所谓的救急信息(比如家人遭遇车祸急需治疗等),向考生的其他家人朋友实施诈骗。
一位第三方支付机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高考诈骗金额少则千元,多则数万元。不久前他们接到一个家长紧急求助电话,他轻信不法分子编织的“花钱购买大学内部入学名额”谎言,一下子转账数万元。随着不法分子在骗取财产后迅速销声匿迹,他才意识到受骗上当。
“但当我们顺着他提供的线索查到不法分子账户时,这笔钱早已被他们取走。”他向记者透露。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反诈骗征途
面对日益猖獗的高考诈骗行为,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正积极强化相应风控措施。
“我们现在主要的风控手段,就是一旦发现符合高考年龄段的用户出现对外大额转账时,系统就会自动发出弹窗提示,提醒用户必须注意高考诈骗风险。”他透露。此外他们正尝试根据一些用户以往购买高考辅导材料的交易记录,对他们(可能是高考学生家长)这段时间的对外大额转账也会自动发出防范高考诈骗的风险提示。
但是,这种风险提示措施在内部遭遇不少争议,有人认为此举会影响用户体验,也有人直言部分用户过度“轻信”骗子的话术,相应的防范高考诈骗风险提示未必有效。
记者了解到,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因此侧重从源头抓起—— 一旦发现用户曾接触过涉嫌高考诈骗的手机号或短信号码,系统就会直接将其借款或转账申请直接转入人工客服,由后者迅速致电用户进行中途劝阻拦截。
“经客服人员提醒后,部分用户意识到其中存在诈骗风险,暂停了相关转账或借款支付行为,但也有不少用户仍对骗子话术深信不疑,这时我们客户会建议他采取延后2小时/24小时到账等措施,给自己一个冷静期。”上述第三方支付机构负责人透露。他还听说部分互联网贷款服务机构干脆采取拒放贷款方式阻止高考诈骗行为。
他坦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近期不法分子又玩出了新花样——比如他们发现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已锁定涉嫌高考诈骗的电话号或短信号码,就会频繁更换新的号码实施诈骗。由于互联网金融平台主要通过用户“报案”收集这类电话短信联系号码,当部分用户基于面子问题不愿主动反映骗子联系方式时,平台的数据收集范畴便会受限,难免会出现漏网之鱼。
“目前我们正和其他互联网及金融平台开展数据合作,共享涉嫌高考诈骗等各类互联网金融诈骗行为黑名单数据,构筑更广泛的防火墙。”这位第三方支付机构负责人指出。
在他看来,真要做到从源头防范高考诈骗行为发生,除了互联网金融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构筑事中劝阻拦截机制,还需相关部门结合各地警方,加大走进高中宣讲防骗知识的力度,让更多家长考生一接触到“花钱买高校内部入学名额”“志愿填报精准指导”“入学需先缴纳占位费或学杂费”等信息,就意识到其中存在诈骗行为迅速规避。
(作者:陈植 编辑:曾芳)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