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产业正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处境。
一边,前有北京冬奥会释放时代红利,后有《“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政策颁布,指明发展前景。
另一边,临近2022年冬奥会,冰雪产业却被资本冷落,投融资陷入低迷。
小众的“贵族项目”
从行业来看,我国的冰雪运动起步较晚,仍未逃离“小众”的藩篱。
市场认知度低,安全意识不足
崇礼太舞滑雪小镇总裁王世刚向蓝鲸教育表示,尽管冰雪运动发展很快,但不会像足球、篮球、自行车等项目那么普及。调研发现,很多青少年的家长对滑雪运动的认知非常少,安全意识不足。一些家长要么认为这项运动很危险,要么认为很简单不需要专业的教练培训。
王世刚举了一个例子,不同雪场的雪道标准不一,虽然都分为初级学道、中级学道、高级学道,但北京中小型雪场的高级道和崇礼地区的高级道完全是两个概念,从长度、坡度到难度都不一样。
有些人认为自己在北京的中级道已经划得很好了,到崇礼也可以,但如果他不请教练就上了中级道,其实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无法控制雪板和速度的话,会撞到别人或者是撞到障碍物,这些都非常危险。
“我们鼓励家长或者青少年在上雪道之前要经过安全培训。你可以不用花很多钱去请很长时间的教练,但是基础的安全知识课程还是要上的。”
当然,安全意识的建立是双向的。家长和孩子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建立安全意识。同时,雪场也应该不断去完善自己的设备设施,降低客户潜在的风险。
“崇礼的雪场这两年变化很大,所有雪道都是无缝监控,包括所有的障碍物都会做软包,也会做好安全提示的标识和标志。我们也希望不仅把滑雪技能和滑雪乐趣普及下去,也把滑雪运动的安全意识普及下去,这样产业才能健康地发展。”王世刚表示。
这也反映出,这项运动背后需要一个强大的安全保障机制。从传递安全意识、建立专业的培训体系、完善设施、标准化雪道、再到构建运动救援和运动后的康复服务等,从而完善整个冰雪运动的安全体系。
课程标准和等级认证体系亟待建立
“目前我们在用国际上的青少年冰雪培训体系和等级认证体系,大家普遍认为国际上的体系更完整,更具有权威性。”但国际上的体系缺少因地制宜的适应性。
“我呼吁国家能尽快建立中国自己的滑雪国家标准,注意不是地方标准,而是国家标准。这样有助于大家对滑雪水平、滑雪技能的阶段有一个统一的认知。
“这个标准被规范和统一之后,对我们普及青少年滑雪运动有非常直接的好处。因为它是在一个同标准情境下进行滑雪的,大家的认知是一致,课程标准就可以是一致的。”
教练员匮乏
另外,头豹研究院《2019·中国冰雪体育行业概览》显示,在冰雪培训行业中,教练员的供需矛盾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冰雪运动教练员稀缺,其缺口约为2万人。
在奥地利等冰雪运动发展成熟的国家,有系统的滑雪教练体系,包括滑雪动作、技术、礼仪、文化以及一系列考级内容,而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冰雪运动教练员并无系统学习滑雪的过程,基础较为薄弱,在对滑雪者进行教学的短暂时间内,未能使滑雪者快速掌握滑雪知识并梳对滑雪运动产生兴趣,导致中国滑雪运动的一次性体验者较多,占比约为70%,冰雪运动在中国尚未实现经常化。
冰雪运动的培养,需要从了解冰雪运动开始,对滑雪产生兴趣,逐渐热爱滑雪,进而养成滑雪习惯,这个培育周期较长,中国大众的冰雪运动习惯仍需市场引导。
青少年冰雪培训,静待爆发?
尽管存在诸多难点,在一些细分赛道,行业悄然发展起来。
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催化了大众对冰雪运动的需求。据公开资料,目前全国共有2000多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 仅在北京就高达300多家。而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要求,全国中小学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在2025年将达到5000所。
图片来源 | 易观
毫无疑问,青少年冰雪培训在冰雪产业中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充满商机的部分。
但《2018冰雪产业白皮书》显示,18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占接受冰雪运动培训人群的整体比例仅38%,而19-25岁的人群成为主要的比例,占比达46%。
图片来源 | 易观
从冰雪运动培训项目分布情况来看,《2018冰雪产业白皮书》显示,在全年龄段的培训中,滑雪的比例为25%;花滑19.11%;速滑18%;冰球仅11.39%。
虽说冰球占比最少,但其培训受众主要集中在青少年,空间巨大。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冰雪项目的认识,冰球开始越来越被年轻的家长所接受——尽管培养孩子打冰球的费用并不低,冰球依然是目前较低年龄段男孩的优选项目。
相关人士分析,很可能是因为其他项目相对青少年而言,要么对于技术要求过高,要么太过激烈,所以并不是青少年培训的核心项目。
市场空间与增长潜力方面,青少年冰雪培训尚存巨大空间。
据《2018冰雪产业白皮书》,在培训方面,未来还能够衍生出其他的相关内容,比如教练员培训就是很大的一部分,目前国内专业的冰雪教练数量还很稀缺,而以冰雪进校园计划的推进速度来看,教练培训方面必须要加快步伐。
另外,散客教学肯定是青少年培训最大的一部分内容,冬令营也将会是季节性在培训重要的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以青少年花样滑冰切入冰上运动赛道的万域芳菲,获得了新东方的1500万战略投资。这侧面意味着,青少年冰雪培训市场进入了资本视野。
那么,放在冰雪产业中,资本方如何看待青少年冰雪培训市场?
冷静的资本
《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显示,国内滑雪产业供需两侧核心数据明显增长:对比2015年的数据,2019年滑雪场数量增长35.56%,滑雪人数增长35.94%,冰雪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图片来源 |《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
与之相对的是,资方并没有加码冰雪产业,反而显得格外冷静。
据新旅界的不完全统计,机构资方自2015年加码滑雪投资,在2016年投出“小高峰”后逐渐收手,并于2019年几近消失:全年仅一例冰雪产业融资事件。
而上述的投融资事件大多停留在天使轮、A轮等数千万元人民币,资方显示出强烈的试水、观望心态,未有哪家企业进入B轮融资。
图片来源 | 新旅界
为何冰雪产业的投融资热情逐渐冷静?资方到底在犹豫什么?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对冰雪产业的产业链进行一些梳理。
图片来源 | 头豹研究院
中国的冰雪行业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产业链上游环节主体为冰雪装备企业和冰雪场地资源供应商(冰场、雪场)。
产业链中游环节是冰雪运动培训提供商、大众冰雪运动服务(非场地)供应商、冰雪赛事运营商,以及冰雪体育媒体、票务公司、赞助商、衍生行业(如冰雪体育旅游)等。
下游为终端用户。
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数据,在中游的冰雪运动培训行业中,培训学校的利润可达40-50%;产业上游的冰雪装备企业的行业利润为20-35%(2018年);而同样处于产业上游的滑雪场行业利润仅有约15%。
凯兴资本合伙人辛颖向蓝鲸教育表示,整个冰雪产业非常大,即使具体到滑雪场,也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业态,比如有大型雪场、也有近郊的雪场,还有室内的雪场等。
如果聚焦到大型的室外雪场,它的商业形态更接近旅游目的地的业态。“投融资遇冷的原因很可能是乐观地估计了滑雪人群的增长,毕竟这些大型雪场针对的是真正深度的爱好者,但这个人群相对还是较少的。”辛颖说。
北京滑雪协会副主席、《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作者伍斌也给出了同样的观点:“中国仍是最大的初级市场。绝大多数滑雪者都是体验消费,有可能他今天去了,下一次就不会再来。”伍斌曾强调。一次性体验并不是真正的有效需求,很可能是市场的虚火。
另外,伍斌曾表示,滑雪行业至今未有真正的上市企业,行业、企业间的财务数据缺乏透明,令资方难寻投资产业的可靠依据。
一位基金产业投资者曾向媒体解释:“滑雪作为高端休闲方式,对游客经济能力要求高,而国内大部分雪场游客娱雪者居多,粘度低,滑雪需求基数不大;另供应端上,雪场落地空间有局限,室外雪场多在北方,但北方地区除北京周边以外,其他区域人口密度暂不足以完全支撑市场;南方地区需有一定室内雪场市场,但运营成本居高。”
也有机构分析员认为,北京冬奥会对滑雪行业有短期促进作用,但利好出尽等于利空。目前冬奥会愈发临近,对市场造成利好兑现压力,且后冬奥时代大量场馆及设施或会空置,热度下降,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
那么,针对行业利润最高的冰雪运动培训市场,资本的看法是否有所不同?
“青少年冰雪培训行业和其他体育运动的培训相比,业态有相似之处,但它更小众,客单价更高,它更能满足一部分城市高端人群的需求。”辛颖向蓝鲸教育表示,青少年冰雪培训市场存在一个具体的特点——轻资产、容易复制、容易扩张。但也面临着极度缺乏人才的困境。
另外,冰雪培训严重受限于场馆,对场馆的要求和依赖很重,这也是这个行业目前发展遇到的一个瓶颈。辛颖说,“但我相信,青少年冰雪培训跟很多素质教育一样,本身就是老百姓(603883,股吧)消费升级后的一个选择,后期会有很多机会。”
最后,辛颖补充说,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素质培训,都属于校外培训,都有可能受到政策的影响。“我建议这些机构要去观察,要看政策趋势,要去了解政策对它的影响。这样可能会更有利于它以后健康的发展。”
(郑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