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江:高老走了,但留下了他的思想

财经
2021
06/29
18:37
亚设网
分享

魏江:高老走了,但留下了他的思想

高尚全老院长为魏江院长签名赠书

惊闻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老院长高尚全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6月27日下午三点零二分溘然长逝,我很震惊,心情非常沉重、悲痛。

记得最后一次见高老,是在浙大管院建院4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接过“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功勋奖”奖章,寄语师生学子“学习是无止境的,改革是无止境的,创新也是无止境的”。当时的他,话虽不多,但精神状态极好,未曾想竟会走得如此突然。

高老对我,影响至深;对管理学院的发展,更甚。

作为引领中国经济改革的先驱,他一生矢志改革,其勇于创新、敢于直言的精神与风清气正的学者气派,时刻触动着我;作为四校合并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首任院长,他带领管理学院快速发展,在离任院长职务后仍数十年如一日地给予管理学院支持与指引,不求回报地为管理学院冲刺世界一流默默助力。多年来,我对高老最深刻的印象,就在于此——作为老前辈的和蔼可亲、作为学者的直言不讳、作为老院长的入木三分与无私奉献。

初印象:了不起的经济学家

事实上,我和高老真正意义上开始接触是在2017年年底。在这之前,了解不多。第一次知道高老的名字,是在我上大学那会儿,90年代初期,“经济学家高尚全”这几个字出现在一些媒体报道上。因为觉得“高尚全”这个名字取得很有特色,又高又尚又全,所以我就记住了这个名字。

后来到了1999年,四校合并后,当时的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和校长潘云鹤请高老来浙大管理学院做院长,那时候我心中倍感骄傲,因为管理学院来了位经济学家做院长,学院的声誉和影响力大大提升,建设世界一流的管理学院,指日可待。

再后来,我知道高老在管理学院也带博士生,比如王婉飞等,同时他也参加许多小范围的会议,我在会上见过他几次,但并没有很多深入的交流与接触。

魏江:高老走了,但留下了他的思想

高尚全老院长在浙大紫金港校区

深入接触:温和儒雅的老院长

直到2017年底,我带领管理学院的同事们一起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看望他,才与他真正建立起直接联系。也是从那次起,我几乎每年年底都会去看望他,因为高老始终记挂着管理学院的发展,保持着对管理学院的关注。

记得看望他之前,我第一次跟他通电话,他竟熟知我的很多情况,包括我的教学、研究、施政纲领,甚至是我的出生年代。电话上听完我的汇报后,他对我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管理学院”表示非常赞同,还对我提出的“以人才培养为本,立足浙江、服务国家、嵌入全球”的战略非常赞同。因为作为经济学家的他,非常了解且关心浙江经济的发展。

后来每年去看望他,我发现这位老前辈总会在约好的地方等我们,见面后和蔼可亲地与我们交谈。他会非常认真地听我汇报管理学院的最新发展和在教学科研上取得的最新成就,并在听完后给予我们鼓励与肯定,同时结合其研究给管理学院的下一步发展提一些要求与期望。他讲起话来语调不高、节奏平缓,但吐字非常清晰,给人温和儒雅之感。

魏江:高老走了,但留下了他的思想

图片来源:网络

记忆犹新的是,每次我一提到民营经济,他就很高兴。记得当时我提出要深入研究立足浙江的民营经济、研究民营经济中的创新创业。高老开心地说“对,浙江大学在这方面是有特色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办学有独特的环境制度和产业基础。”

高老对研究民营经济的执着,早在担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期间就体现出来了,那时候他创新性地创办民本经济研究中心,因为他始终认为民本不只是民营,也不是私有,而是以民为本,即民有、民营、民享(人民共享)的经济,是立足于民、以民为本位、以民为主体的经济。当时他还深入浙江各地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浙江实践经验,最终编著出版了《民本经济论》专著。

魏江:高老走了,但留下了他的思想

他当时提出的这个思想,其实非常超前,和今天总书记提到的“以人民为本”也非常吻合。尽管当时有一些质疑“声音”出现,但他仍然坚持主张发展民营经济和市场化改革,包括他6次参与中央重要会议文件起草时都在强调民营经济发展。

所以一听我说起民营民本,他非常高兴,还滔滔不绝地向我说起他去娃哈哈、万向等早期民营企业调研参访的经历,说起他对浙江民营经济的一些看法,说起他最近正在研究的数字经济、国际化、民营经济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等。

他还会拿出一些自己的专著、文集以及给中央的一些建言给我们看,并赠予我们他亲笔签名的书籍。其中有一个细节让我非常感动,当时高老已年近九荀,写起字来非常有力,但手微微发抖,即便如此,他仍一丝不苟地坚持要在赠予的书上写下我们每个人的名字,比如“请魏江院长指正”。

魏江:高老走了,但留下了他的思想

魏江院长(左3)、朱原书记(右2)一行赴北京看望高尚全老院长

更令人为之动容的是,一位年近九荀的老人,每次都在一个半小时的交流后坚持要把我们送到楼下,在我们的车子开走时还不停向我们挥手道别,直到我们的车子渐渐消失于他的视野,才愿意回去。尽管每一次我们都极力劝阻,但最后都无济于事。足以见得,高老对浙大的情真意切与对管院的深深牵挂。

除了每年年底的看望,我在管理学院的国际顾问委员会会议上也与他有过交流。作为委员之一,高老曾多次在国际顾问委员会年度会议上围绕会议议题,如人才培养、国际化、校企合作以及怎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等,简明扼要地向我们提出一些期望和要求。譬如,他特别鼓励我们要与企业深度合作,要深入研究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的发展,要在国际化上做更多探索,成为全球管理教育引领者。

魏江:高老走了,但留下了他的思想

高尚全老院长出席2020年浙大管院国际顾问委员会线上会议

微信交流:敢于直言的坚定学者

高老给我留下的另一个印象,就是很潮,会经常用微信与我交流。不只是在节假日时给我发诚挚祝福,还会给我发一些他最近正在做的研究、写的文章或建言以及他的一些回忆,还有浙大管院建院四十周年期间为我们题词时的意见征询。

高老开始时准备写“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育世界一流人才”,问可否,请告。我说谢谢高老,由于学院很难做到教育体制改革,能否改为“深化教育模式创新,培育世界一流人才”。他说好,所以就给我们题词——“深化教育模式创新,培育世界一流人才”。

魏江:高老走了,但留下了他的思想

高尚全老院长为浙大管院建院40周年题词

我也会时常在微信上向高老汇报我们学院的创新发展举措与最新取得的成就。在与他的交流过程中,我深受其影响,尤其是他勇于改革的精神和风清气正、敢于直言的学者气派。

魏江:高老走了,但留下了他的思想

魏江院长与高尚全老院长部分微信聊天截图

尽管身居高位,但他丝毫没有官僚做派,总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者去研究中国经济背后的规律,且敢于抓住一切机会向总理、副总理等中央领导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思路,致力于中国经济体制的持续创新,真正尽到了作为一个学者与中央最高决策智囊的责任。

这已十分不易,然而更艰难的是,在高老敢于直言的背后,还扛着“极左派”学者对他的质疑与不断施压。特别是在“国进民退”呼声极高的时期,高老当时坚持主张要发展民营经济,引起了“极左派”学者的长期批判与争论,直到后来总书记到东北考察时正式强调“两个坚定不移”,提出“要支持、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这才统一了思想。

每当我听高老讲起这段故事时,都非常钦佩他在面对质疑与批判时的坚定。他从不做无谓的争论,而是结合事实,用经济学家的情怀、用他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厚感情、用他入木三分的智慧,去提出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些前瞻看法,并努力将这些看法与思想转化成为向中央最高决策者的建言,以此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伟大的“学者风范”。正是这种风范,让这位“改革老人”在改革开放思想斗争尤为艰难的时期仍矢志不渝地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国家做贡献。

作为四校合并后浙大管理学院的首任院长,高老对管理学院的感情很深,为人随和,20多年来从未间断对管理学院战略规划、人才培养等的关心与指引,这也完美诠释了老院长的“长者风范”。管理学院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老院长共同参与战略谋划、共同携手奋斗,才能在这些年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

魏江:高老走了,但留下了他的思想

高尚全老院长在浙大管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年度会议上发言

“改革老人”的思想永存

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恳请高老为我们的《浙商传奇:书写创新创业史诗》系列丛书写序,他欣然应允,因为他认为对优秀浙商的创业历程与企业家精神作专题研究,很有意义。序言中,他将浙江人的精神概括为“五千精神”,他认为浙江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浙江的“五千精神”,他希望 “五千精神”能在全国推广。他也提到民本经济,强调人民群众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而非政府;对民营经济来说,创业是基础,创新是关键,政府正确转变职能,百姓就有更多更大的创新创业空间。

如今,高老走了,带走了他的思考,但永远留下了他宝贵的思想财富。我想,研究中国的经济史,一定会有记录他思想的浓重一笔。

我也坚信,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要改革者、创新者不断去挑战过去的“不可能”,推陈出新。而在这方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应该要有这种气魄、担当和责任,因为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作为国内一流商学院之一,理应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谨以此文,深切缅怀我们敬爱的高尚全老院长。

采访编辑/排版:段婷

审核:郭莹

欢迎关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官方微信

魏江:高老走了,但留下了他的思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