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2025战略公布后就引发了争议。
“当前汽车产业正面临着两大课题,一是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如何完成这一目标,加速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是每一个企业的责任和挑战;二是关键核心技术,我们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还偏弱。有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瓶颈仍未突破,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基于中国汽车行业当前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挑战,6月28日,在长城汽车第8届科技节上,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正式对外发布了长城汽车2025战略。
按照规划,长城汽车未来5年累计研发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这些投入将集中在纯电动、氢能、混动等新能源领域,到2025年冲击全球年销售新车400万台,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过80%,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公布2025战略的同时,在国家“双碳”目标下,长城汽车当天也正式对外做出了2045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并计划在2023年建成首个零碳工厂。至此,长城汽车也成为第一个提出明确碳中和目标及实现路径的自主车企。
目标是否过于“激进”?
在长城汽车2025战略公布后就引发了争议。
有观点认为,长城汽车战略目标过于激进。2020年长城汽车销量为111.16万辆,营收1033.08亿元,想要完成2025年销量目标,意味着长城汽车在未来5年时间内销量增长26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9%;而要想实现超过6000亿的营收水平,长城汽车从今年开始,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42%。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0年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5.74万辆,同比增长55.26%,销量占比为5.27%,要想实现2025年销量占比80%,则意味着,长城汽车5年内需要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54.75倍,年复合增长率需要达到120%。
“400万辆是目前大众在华两个合资企业加起来的全年销量。长城用了5年时间,把销量从2016年的107万辆,提高到2020年的111万辆,差不多是年均增加1万辆。现在要用5年时间翻两番,如何实现?”有汽车行业观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的确,长城汽车的销量在今年得到快速增长,根据长城汽车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前5月公司销量51.75万辆,同比增长65.3%,但面临今年全年148万辆的销量目标,长城只完成了35%。而面临全球芯片供应的不确定性,长城汽车下半年或将面临巨大挑战。
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撑魏建军的6000亿市值目标?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80%的目标如何实现?
在魏建军看来,包括长城汽车在内的中国车企正迎来新一轮增长的窗口期,这也是长城汽车未来发展目标的最大前提。
“中国企业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突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连续6年居全球第一,同时汽车的智能水平也赶超外资整体发展水平。中国汽车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新能源智能汽车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型引擎。”
魏建军认为,中国车企在这两个领域具备了一定优势,但是窗口期非常短,稍纵即逝。中国品牌汽车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只有在这3-5年的时间点。长城汽车必须把握住新一轮的变革机遇,持续打造竞争力,领跑新赛道,实现打赢中国、走向全球的目标。
“400万销量不仅仅是在中国汽车市场,随着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印度、南美等海外市场布局的逐步完善,未来海外市场有望贡献一定的销量。”有业内人士也对记者表示,从长城汽车的目标和打法来看,长城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尽快开发覆盖各细分市场的“网红”产品,从而在窗口期内快速收割流量和市场份额,也是长城汽车走向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长城汽车不断加速品类创新和产品迭代。据介绍,长城汽车一款全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最快可以控制在11个月,仅为多数品牌的二分之一。
如何实现新能源占比80%?
在长城汽车的战略中,2025年销量400万辆,其中新能源占比超过80%,这也意味着,长城汽车纯电产品、混合动力产品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整体销量要达到320万辆。
在长城汽车近乎“激进”的目标中,新能源汽车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阶段。
“我们预计未来五年电动车产销增速将保持在40%以上,到2025年,新车占比将突破20%,或达到更高水平。” 在2021年6月17日-19日举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
市场研究公司TrendForce在6月23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预计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NEV)销量将达到435万辆,年增长率为49%。以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销量中高达40%以上的占比的数据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空间广阔。
而基于今年1-5月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6月9日,乘联会再次调高对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预期,从220万辆提高至240万辆。
不过,中国汽车市场上,长城汽车无法避免与比亚迪、上汽乘用车、广汽埃安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并且,挑战并不轻松。
“未来发展新能源是趋势,而且这几年转型越快的话,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机会,这也是长城的机会,长城要比别人跑的更快、目标更高,这也体现了长城转型的坚决性。”6月29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到2023年,欧拉将实现全球产销100万台;定位于高端的沙龙品牌,将在2022年上市第一款产品;与此同时,长城其他品牌也在同步储备BEV动力平台以及相关技术,几大品牌将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长城汽车向电动化快速转型。” 长城汽车轮值总裁孟祥军在发布会上表示。
据了解,欧拉定位中低端车型,面向全球女性用户;高端品牌沙龙则将实现氢电“两条腿走路”;哈弗、WEY品牌方面则加速导入柠檬混动系统,H6 HEV、拿铁HEV、摩卡PHEV等车型将于下半年正式上市。坦克品牌方面则将在中大型车上引入3.0T混动系统。
在氢燃料领域,今年3月29日,长城汽车发布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氢柠技术”。
“今年,长城汽车将推出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并在全球率先完成100辆49吨氢能重卡应用项目落地;2022年,首支高端乘用车服务车队将出现在冬奥会的舞台上;2023年实现核心动力部件推广数量国内领先,2025年剑指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长城未势能源董事长张天羽表示。
据了解,在过去6年里,长城汽车已针对氢燃料电池技术投入了20亿元,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再投30亿元,构建起“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打破核心技术壁垒并联通上下游产业链,加速氢能商业化推广。
“长城汽车已受邀加入全国四大示范试点城市群,在北京、天津、河北先期布局了多个标杆燃料电池示范项目,示范车辆规划超数千台,包含重卡、物流、公交、乘用车、船舶、轨道交通等多种应用场景。”长城方面介绍称,计划到2025年将实现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目标。
在长城的规划中,2021年,长城汽车将会推出10多款全新车,2023年达到60余款,实现年产销280万辆。
随着纯电、混动和氢燃料等新能源产品线的逐步丰富,长城也率先发布了到2045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长城2045碳中和(目标)不是被动达标的压力,而是主动转型的动力。因为要实现全球化就必须打破绿色贸易壁垒,这是我们全球化事业成功的保障。”孟祥军表示。
快速提高新能源产品占比之外,在制造端,长城汽车将通过能源结构调整以及低碳工艺的应用,2023年建立长城汽车首个零碳工厂;还将围绕碳排放的全生命周期,建立汽车产业链条的循环再生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在电动车最核心的电池技术方面,长城正在推进经济性、长续航、高性能三类动力电池解决方案,蜂巢能源无钴叠片电池、L型长电芯,LCTP无模组技术,已经成功在欧拉车型搭载,预计到2025年形成215GWh产能。其中高性能锂电池能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
长城未来的护城河是什么?
新能源之外,长城汽车希望以智能化和生态筑起“护城河”。
6月29日,长城汽车正式对咖啡智能进行升级。咖啡智能2.0以“智慧、智联、智驾”为开发导向,包括1个智能中枢+1个强大基石+3大智能升级。其中,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具备服务化、标准化、柔性化和伙伴化等特点;智慧线控底盘是实现高阶自动驾驶的载体;同时围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服务,重构人车关系。
其中,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了中央控制单元,融合了动力、底盘、车身、辅助自动驾驶以及整车控制等功能,将在2022年三季度推出。据介绍,相比于前一代架构,长城汽车全新电子电气架构使整车控制软件高度集中,软件引入SOA设计方式,软件模组及通讯接口标准化、虚拟化,解耦功能开发与软硬件平台开发。
而长城汽车智慧线控底盘,以L4级及以上自动驾驶为目标搭建技术平台,并整合了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换挡、线控油门、线控悬挂5个核心底盘系统,涵盖车辆前后左右上下六个自由度的运动控制,囊括所有底盘驾驶动作。
此外,咖啡智能2.0还在智能座舱、智能服务、智能驾驶三大维度做出了全面升级。在智能驾驶方面,长城汽车完全自研的第三代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是目前全球可量产的最高算力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ICU 3.0,最高可自持6路千兆以太网,可同时接入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固态激光雷达,完全满足当前L3以及后续L4/L5等全场景自动驾驶功能的实现。
“千人千面的整车生态将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孟祥军看来,硬件预埋、软件解锁付费等新兴商业模式,必将成为未来趋势。未来,汽车行业的软件收入占比,也将从现在的15%上升到60%。长城汽车也将基于用户生态,探索商业模式向价值链后端转移。
“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并非纯粹的产品竞争,汽车智能化浪潮已至,产品之外,汽车企业需要尽快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生态体系,包括产品生态、用户体系、数据和流量体系等等,换句话说,未来车企卖的不仅仅是车,更多的是软件和服务。”前述业内人士表示,但快速的市场扩张需要在研发等方面加快投入。
按照规划,长城汽车未来五年累计研发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
“到2023年,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人员会在现有1.5万人的基础上达到3万人,其中软件开发人才将会达到近万人。”魏建军表示。
作为上述目标的支撑,长城已开始融资。公开信息显示,长城汽车已经在6月10日完成35亿元规模的可转债融资,按计划,募集所得资金和自筹资金用于新车型研发项目以及汽车数字化研发项目,按照规划,这两大项目总投资预计将超过140亿元。
除了对外融资外,2020年和2021年,长城汽车连续实施了两期股权激励计划,累计授予对象超过1.2万人,覆盖了50%的核心员工。
作为激励对象,长城汽车的员工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从长城的激励计划来看,该行权考核年度为2021至2023年三个会计年度,销量考核目标分别为149/190/280万辆,净利润考核目标分别为68/82/115亿元。
这意味着,2021年到2023年长城汽车销量年增长率要分别达到34.2%、27.5%和47.4%;净利润同比增速要达到26.8%、20.6%和40.2%。
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销量最高的一汽-大众全年销量211万辆,想要拿到股权激励,长城汽车的员工需要在三年内让长城汽车成为销量上超越一汽大众。
当然,这也是长城汽车实现2025战略目标极为重要的一环,推动长城汽车员工从“打工人”到“合伙人”身份的转变,并以此带动企业向上发展。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