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君实生物2020年度股东大会在前滩新办公室准时召开。现场参与股东大会的股东近40名,股东们对君实生物的产品规划及未来发展充满了关切。
就在股东大会前一天,君实生物刚刚发布公告,对媒体报道的“双抗体疗法在美被停止分发”一事进行了澄清。尽管是公司少数上市产品之一,君实生物此前未公开过用于双抗体疗法的JS016产品的研发投入和销售情况。
在股东大会上,董事长熊俊首次作了公开回应。熊俊透露,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JS016研发投入约1.4亿元,销售收入超过11亿元。
“君实肯定不是一个PD-1公司” 覆盖ADC药物、核酸药物
提起君实生物,很多投资者的第一印象可能是这是一家做PD-1的公司。PD-1是目前君实生物的核心产品之一,2020年报显示,特瑞普利单抗即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是君实生物首个上市药品, 2020年实现营收10.0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62.88%,是君实生物主要的营收来源。
对此,董事长熊俊非常笃定地回答道:“君实肯定不是一个PD-1公司”。熊俊介绍到,目前公司正式立项及预备立项的品种已有62个,并且以每年不少于5个产品的速度在扩张产品线。
ADC药物布局方面,公司已从参股子公司多禧生物引进了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Trop2单抗-Tub196偶联剂,目前处于临床Ⅰ期实验中。除此之外,公司已经建立了成熟的ADC开发平台,预计今年底将有一款ADC产品申报IND,另有5-6个在研ADC产品。明年底,君实生物将有4款ADC产品申报临床。
核酸药物方面,君实生物与上海润佳医药展开合作,在研产品明年六七月份将能够申报IND。熊俊认为,从目前临床前数据看,要优于诺华临床试验中的降脂药物。
在小分子PAC药物方面,君实生物亦有备用管线,以支撑君实生物后续研发发展。
对于未来的产品规划,熊俊认为,发现新靶点最为重要,而医学研究转化是发现新靶点的重要方式。他提到,公司正在苏州筹建一个研究型医院,计划将它打造为一个能够支撑君实生物长期发展的医学研究转化平台。
此外,君实生物计划通过投资和自建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切入技术平台。熊俊提到,研发技术平台是未来二三十年内重要的竞争领域,君实生物必须能够参与进来。
加快商业化 “自建团队+合作”双边进行
商业化是医药企业除研发外的另一个主战场。根据经济观察报此前报道,仅在PD-1领域,恒瑞医药(600276,股吧)的销售团队约6000人,百济神州1800人,信达生物1500人。而君实生物年报中披露的整个销售团队仅900多人。
“尽管过去两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对管理层而言,对达到董事会要求、股东要求确实存在一定差距。”董事长熊俊坦诚到。熊俊坦言,商业化团队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过程,打造一个真正有战斗力、有凝聚力的商业化团队很难一蹴而就。
为了加快公司产品商业化,今年2月,君实生物与素有“县域渠道之王”的阿斯利康达成合作。CEO李宁在4月30日的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与阿斯利康商业化合作的最大目标是渗透率,并设立了覆盖超过1000家医院的目标。
公司品牌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与阿斯利康的合作进展良好,产品进院情况非常顺利。
此外,在本月初,君实生物任命钱巍为公司首席商务官,全面负责公司商业化规划和业务运营。钱巍拥有20多年行业经验,曾服务于阿斯利康、礼来等知名药企。在罗氏制药中国任职近五年,期间成功实现了两款HER2乳腺癌重磅肿瘤药物在中国的上市。
熊俊介绍到,钱巍将在7月2日正式加盟君实生物,他的到来将会给公司商业化带来一系列好的转变。
“集采将是君实的优势” 通过工艺压缩成本
对医药企业而言,集采是一把时刻悬挂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药品集采工作的不断深入,将不可避免地对医药企业乃至整个医药行业产生影响。
早在去年7月,国家医保局召开生物制品和中成药纳入集采座谈会。此后,以PD-1为代表的生物类似药进集采问题便在坊间传闻不断。
股东大会上,有股东在交流环节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针对PD-1进集采这一潜在风险,提问公司管理层是否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熊俊对此做了详细回应。他提到,“在中国做药,永远有集采风险,价格低是药企必须要面临的风险”。
他补充道,自2013年项目立项之初,君实生物就十分注重工艺、注意控制成本。在临床试验投入上,君实生物就一直努力做到国内最全的适应症、生产成本最低。“从生产工艺看,君实生物的生产成本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相对便宜的。”
同时,君实生物还在不断提升、改进生产工艺,以进一步降低成本。他举例到,位于上海临港(600848,股吧)的一号生产车间,12万升不锈钢体系即将进入安装阶段,此系统的安装就是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集采一定是君实生物最大的优势所在”,以PD-1产品为例,熊俊将优势概括为三点:“一是君实生物生产成本行业最低;二是适应症相对国内品种最全;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君实生物的产品有效性、安全性数据最好。”
(权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