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关注,点击下方“在看”
文/吴卫军 德勤中国区副主席、金融服务业领导合伙人
本文载于《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杂志2021年第5期
导语:蒙代尔教授提出的“不可能三角理论”,是对中国资本项下资本流动和汇率进行一定管制的汇率调节机制表示支持的最佳理论框架。2008年在美国发生灾难性的金融危机后,蒙代尔表示了对中国政府的赞赏,他说:“面对金融危机,我认为中国政府做得特别好,没让人民币升值,而是让人民币值稳定。”
2021年4月5日,一代经济学大师罗伯特·蒙代尔教授在意大利的家中去世,享年88岁。他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是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最优货币区理论(Optimal Currency Areas Theory)”的奠基人,也被誉为“欧元之父”。
蒙代尔教授是最常来华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他长期关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典作品包括《过渡经济中的货币和金融市场改革:中国个案》,也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深入交流与探讨中国在全球金融及货币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未来定位。2005年3月,蒙代尔教授获得了北京市政府颁发的永久居住证,成为第一位正式取得北京“绿卡”的美国经济学家。
01
一个不吝啬的人
我想,大抵没有对蒙代尔教授不熟知的中国经济学人,他最为著名的理论就是“三元悖论”,被称为“不可能三角理论”,即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这三项金融制度的目标中,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不可能三角理论”的精彩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各个国家金融体系形态的方法。
如此精彩的金融理论,每一位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们应该理解它,甚至应该背下来,不仅因为这是一位理论天才的智慧结晶,更因为这是考研试卷上经常出现的考题。若大家掩卷思考,中国金融体系和美国金融体系有何区别?答案大致就在这三项目标的选择和可以选择的受限性上。
蒙代尔教授是一个愿意分享美好事物,不吝啬对人、对事、对物给予肯定的人。我的两位朋友于志强和向松祚与他有着比较深入的交集。2005年蒙代尔教授将他在北京的办公室设在了英蓝国际金融中心九层。在时任北京市西城区区长林铎的陪同下,蒙代尔教授考察英蓝大厦,于志强负责接待。在观赏大厦陈逸飞未完成的大漆璧画《今夜无人入睡》时,他赞叹道,“到巴黎看蒙娜丽莎(002918,股吧),到北京看Nessun Dorma!”时隔三年,也就是2008年,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壁画中庭再次欣赏完壁画后,蒙代尔教授还专门为于志强写下了他的感想,肯定并鼓励了英蓝国际金融中心为北京文化(000802,股吧)发展做出的贡献。
蒙代尔教授为于志强题写感想的手写稿
蒙代尔教授这样写到:“在第一次看到这幅以歌剧《图兰朵》为背景创作的宏伟漆画时,我情不自禁地就认为,这幅艺术作品如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是巴黎的艺术珍品一样,它会成为北京的艺术瑰宝。这幅漆画受到的更为打动人心的礼赞是,世界极负盛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在其热爱的城市北京,献唱歌剧《图兰朵》中的经典曲目《今夜无人入睡》为此画作揭幕。衷心祝贺英蓝国际金融中心为北京的艺术文化添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前中国农业银行(60128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是六卷本《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的译者,他认为蒙代尔教授的私下谈话,尤其是他酒过三巡之后的高谈阔论,比他的课堂演讲和专著论文还要精彩。在回忆蒙代尔教授时,向松祚抑制不住满眼热泪盈眶,记录了以下与蒙代尔教授的交往: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蒙代尔教授对普通人发自内心的关怀和体贴。2006年10月,蒙代尔教授应邀到我家乡宜昌的三峡大学发表演讲,我陪同前往并担任翻译。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演讲后第二天,教授竟然提出要去看望我的父母,让我又惊又喜。教授是举世闻名的大人物,我父母是一字不识的农民,居住在偏僻乡村。我有点儿惴惴不安地问教授:您当真要去看望我父母吗?去那里可是路途很远、而且路很不好走啊。教授说,当然是真去啊,我要去看看你的父母是如何把你培养成才的。
前往我父母家的路上,蒙代尔教授看到一位中年妇女,背着一个孩子在路边缓慢行走,非常辛苦的样子,教授马上叫我们停车。他开门下车,拿出几百块钱递给那位妇女,那位妇女不知所措,坚决不要。教授叫我告诉那位妇女,她是一位好母亲,真心希望她过得好。
到我父母家里后,蒙代尔教授非常热情主动地和我父母、大哥大嫂聊天、照相,问长问短,就好像是久别的亲朋好友那样无拘无束。农村养猪的猪圈激起了他的兴趣,他不停地拍照,说这让他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事情。教授1932年出生于加拿大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不辞辛苦养育孩子,家里也曾经自己养猪。蒙代尔多次对我说,他最敬重那些依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取得成功的人。”
02
人民币之友
1994年,我前往纽约从事金融审计工作,在摩根大通总部负责会计报表合并和新兴市场货币交易业务审计。在纽约工作的两年中,我总感觉生活在这座城市有些压抑,心里有些委屈。我曾对纽约的一位合伙人说,有机会我想看看纽交所是如何运作的,希望回国后能把中国的企业带到纽交所来上市。但是,他以一种近乎绝对的口吻回答我,中国的企业要到美国上市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出于种种原因,在纽约工作的两年间,我没有机会参观纽交所。而今,时移世易,几乎每个星期都有来自中国的企业在纽交所敲钟上市。
在对会计报表合并和新兴市场货币交易业务审计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多币种账簿”的概念,要对用各个不同的币种记账的资产和负债合并起来报账,相当于编制外币账目的合并会计报表。当时还没有欧洲共同体,活跃的货币除本位币美元外至少有七八十种,如英镑、马克、法国法郎、瑞士法郎、里拉、日元、加币、澳币……墨西哥比索等。在当时摩根大通近100种的记账货币中,我就是找不到十多亿中国人民都在用的人民币。
有一天,在空荡荡的只有我一个人在加班的华尔街摩根大通的办公楼层里,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最大的委屈是源自祖国不够强大。现在回想起来,我或许是向往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个会计师,期盼着有一天外国人也愿意用人民币来记账。
2005年我在中国银行执行外部审计工作,为中国银行海外上市做准备。2005年11月的一个星期天,蒙代尔教授带着10万元人民币现金,到中国银行西单总行大厦支行开设人民币储蓄账户,受到中国银行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他打开包着现金的报纸,还特意打开了1万元现金的封条,摆出姿势,让人们拍照。他毫不讳言,“今后我还会增加在人民币账户上的资金。因为我很看好人民币的价值,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第五大货币,在亚洲区域已经显现出领导作用。”他以开户存款表达了对人民币的信心,也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表示了最朴素的支持。
蒙代尔教授在中国银行开立人民币账户并存入现金
货币本身就是一种信任的产物,对一国货币的信任背后其实反映了对发行政府的信任。蒙代尔教授提出的“不可能三角理论”,是对中国资本项下资本流动和汇率进行一定管制的汇率调节机制表示支持的最佳理论框架。2008年在美国发生灾难性的金融危机后,蒙代尔表示了对中国政府的赞赏,他说:“面对金融危机,我认为中国政府做得特别好,没让人民币升值,而是让人民币值稳定。”这样做中国政府为他国在处理金融危机时提供了货币政策的支持。当然,保持受管制的汇率调节机制和资本项下的外汇流动也使得中国避免了国际金融危机对自身金融体系的传染;同时,也保障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不可能三角理论”制衡的最重要的一点——人民银行可以独立动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办中国人要办的事情。
蒙代尔教授前往中国银行西单总行,受到大厦支行工作人员的热心接待
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要从记账货币转换成为储备货币。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是有原因的,其背后必然是国家信用的支持,这需要强大的经济和市场主体作为基础,健康透明的金融体系、有效率的政府和法治制度以及军队实力的保护。只有这样,这个国家的货币才有可能为人们所信任,在世界各地自由流通。人民币要向国际货币,特别是向国际储备货币发展,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但是,至少一位来自中国的会计师,1994年,在华尔街一家美国银行的办公室里,发出了希望外国银行用人民币记账的真心向往。2005年,一位来自美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中国的银行开立了人民币账户。这些举措无疑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前行必不可少的步伐。
由此来看,罗伯特·蒙代尔不仅是“欧元之父”,也是当之无愧的“人民币之友”。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21年第5期)
微信征稿启事
《中国银行业》由中国银保监会主管、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是目前唯一一本带有全行业性质的公开刊物,是沟通监管部门和机构的纽带,是行业交流的平台,也是社会了解银行业的窗口。目前《中国银行业》杂志微信公众号已开通征稿邮箱,面向广大读者征稿。我们期待您的稿件。
微信投稿邮箱:zgyhy001@163.com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银行业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