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植 “退而不休”,在工作中报答党和国家

财经
2021
07/05
08:36
亚设网
分享

崔道植 “退而不休”,在工作中报答党和国家

我从来没有“退休”这个概念,一直到现在,始终在做痕迹检验工作。

罪案类型不同,也有新的犯案手法,痕检工作始终有新的挑战。到现在,每攻下一个难题,我都还会有新的成就感,像年轻时那样。——崔道植

【人物简介】

崔道植

朝鲜族,吉林梅河口人,1953年12月入党。他是我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中国首席枪弹痕迹鉴定专家。60余年刑侦生涯,检验鉴定7000余件痕迹物证,参与办理1200余起重特大案件疑难痕迹检验鉴定,无一差错。研发现场痕迹物证图像处理、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80多岁高龄仍忘我工作,参与破获久侦未破的系列案件。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

在人民大会堂受颁“七一勋章”时,有那么一刻,崔道植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名叫“三八石”的村庄,那是他出生的地方。他说,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会从那里走到人民大会堂。

“这枚勋章代表了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我工作的全部。”崔道植说,至今“退而不休”是因为想报恩。“我是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如果我还有精力、还有能力,如果刑侦还需要我,那我就要在工作中报答党和国家。”

中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

新京报:你是如何走上枪弹痕迹检验道路的?

崔道植:1934年,我出生于吉林梅河口一个叫“三八石”的村庄,从小就成了孤儿。我在村里的资助下读完小学和初中,之后当了兵,22岁转业,到黑龙江省公安厅工作。

这期间,我被选送到公安部第一人民警察干部学校(现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习,成了我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这是我事业的起点。

新京报:你如何做到检验7000余件痕迹物证“无一错案”?

崔道植:痕迹检验一定要“叫准”,不能有模糊地带,“是”与“不是”的认定,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我们说的痕迹检验包括“手、足、工、枪、特”五项内容,也就是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和特殊痕迹。

我对待每个案件、每个痕迹、每个线索,一定做到一丝不苟,特别是要注重日常的积累。

我有个习惯,每次办案都会把弹壳痕迹拍下来,收集起来。我们国家生产的所有猎枪弹壳的痕迹照片我都有,算上已经作废的,我大概收集了几千张。

87岁的“职场人”

新京报:87岁“退而不休”,动力是什么?

崔道植:想要报恩,想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给我的党和国家。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容易理解,但这是一句心里话。

我四岁爸爸没了,六岁妈妈没了。当时,在人们的认知里,孤儿就是没人管了。我读小学、中学都是政府资助的,后来学习痕检也是单位支持才有机会,这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是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人要知恩图报,党和国家给了我一切,我得回报。如果我还有精力、还有能力,如果刑侦还需要我,那我就要在工作中报答党和国家。

当然,我个人也在工作中获得了极大乐趣,这是我钟爱一生的事业。不让我干这个,我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新京报:87岁的“职场生活”是怎样的?

崔道植:我没有“退休”这个概念,一直到现在,始终在做痕检工作。

没案子时,我就整理资料,主要是过往侦办的典型案例资料,准备编辑成书,希望能为基层侦查员提供一些参考。

罪案类型不同,也有新的犯案手法,所以痕检工作始终有新的挑战。到现在,每攻下一个难题,我都还会有新的成就感,像年轻时那样。

“七一勋章”获得者

新京报:获颁“七一勋章”时,内心活动是怎样的?

崔道植:总书记为我颁授“七一勋章”时,我非常激动,也很感慨。一个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穷孩子,怎么敢想有一天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能从“三八石”那个小村子走到人民大会堂?

我从台上下来,坐在那里,心情还是难以平复。想到了我正式入党的那天,那是快70年前了,时间过得太快了。

新京报:“七一勋章”对你意味着什么?

崔道植:这是无上的荣耀,代表着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我工作的全部。

我想,今后我要继续发挥余热,保持好党员初心、履行好党员使命,报答党的恩情。

“崔老”

新京报:大家都称呼你“崔老”,你对青年人有什么想说的?

崔道植:这是属于青年人的时代,需要他们去建功立业,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

我觉得首先是要把个人的奋斗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对待工作,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对待业务,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最后,一定要有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

我的经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深入下去。“弹头膛线痕迹自动识别系统”是在我70岁时才研发出来的。我看到国外在这方面的发展,非常着急,就把这个作为切入点,历时5年多,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系统”。一个70岁的老头儿都能做到的,青年人更可以。

在这些之上,还有一个“总开关”,就是对党忠诚。我入伍时,指导员送给我两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本是《可爱的中国》,其中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是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句话是我工作和生活的标尺,也送给青年人。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董云龙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