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特威IPO前获近20家机构突击入股 前五大供应商及客户集中度均超80%

财经
2021
07/05
10:31
亚设网
分享

背靠大基金、小米、红杉、联想等一众明星机构股东的思特威(上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特威”),科创板IPO申请正式获得受理。

据了解,思特威此次计划发行新股不超过491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28.2亿元分别用于研发中心设备与系统建设项目、图像传感器芯片测试项目等。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为了实现在A股上市,去年9月份思特威完成红筹架构拆除。次月,思特威进行新一轮增资及股份转让,获得了包括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海康智慧、红杉、小米产业基金、联想科技、大华股份(002236.SZ)等在内的近20家机构入股。其中,大华股份还是思特威的前五大客户之一。

上周,思特威方面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公司获得多家投资机构的支持。一方面说明公司的业务经营情况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体现出公司所处赛道未来发展前景良好,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家芯片设计企业,思特威目前还存在供应商及大客户集中度较高的现象。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和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占比均超过80%。

拆除红筹架构后多家知名机构入股

公开资料显示,思特威是一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主营业务为高性能CMOS(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

思特威方面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安防领域、机器视觉领域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以2020年出货量口径计算,公司的产品在安防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位列全球第一,在新兴机器视觉领域全局快门CMOS图像传感器中亦取得行业领先的地位。

招股书披露,思特威曾于2017年6月开始搭建红筹架构,构建以开曼思特威作为境外融资及持股平台,以香港智感微、思特威有限作为核心业务经营主体的红筹架构。

为了实施回归境内A股发行上市的计划,2020年6月,开曼思特威及其股东启动红筹架构拆除事宜,并于2020年9月完成红筹架构的拆除。作为拆除红筹架构的组成部分,2020年8月,思特威有限作价1.17亿美元收购香港智感微100%的股权。

在拆除红筹架构后,思特威获得了多家知名机构入股。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20年9月,大华股份出资1.03亿元认购思特威183.05万元注册资本。

一个月后,思特威再次发生增资及股权转让,参与及受让方数量接近20家。其中,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海康智慧分别出资4亿元、2000万元参与认购思特威新增注册资本。小米产业基金、海通证券投资、奥闻投资、红杉瀚辰投资、联想科技、领邦投资等通过股份受让及增资方式实现入股。

思特威披露,截至去年10月末,公司已收到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海康智慧投资、联想科技、红杉瀚辰等16名股东的新增注册资本。

去年12月,思特威完成股份制改革。此次整体变更完成后,思特威共有50名股东。其中,公司创始人徐辰持股比例为15.23%,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实控人,并与其一致行动人莫要武合计持有公司21.89%的股份,合计拥有公司51.46%的表决权且该等表决权均由徐辰拥有或控制。

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为思特威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8.21%。大华股份、小米产业基金、红杉瀚辰投资、联想科技、海通证券投资、海康智慧投资分别持有思特威2.2%、1.61%、1.13%、1.12%、0.84%、0.41%股份。

对于多名机构股东突击入股,思特威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基于公司技术先进性、业务发展态势、研发技术产业化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公司获得多家投资机构的支持。一方面说明公司的业务经营情况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另一方面体现出公司所处赛道未来发展前景良好,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关注。

研发费用率由14.45%下降至6.71%

作为领先的CMOS图像传感器供应商,思特威曾在前期因投入规模较高而出现亏损。

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思特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5亿元、6.79亿元、15.27亿元、5.4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42亿元、1.21亿元、6862.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1.31亿元、1.19亿元、6792.64万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在红筹架构存续期间,开曼思特威向部分员工和股份授予了期权,并在红筹架构拆除的同时等比例置换为公司股权,由授予对象直接或通过持股平台间接持有公司股权。

各报告期内,思特威因股权激励计划确认的费用分别为1.1亿元、2.57亿元、1618.56万元、389.44万元,对公司的净利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中,被列支在研发费用内的股权激励费用分别为为4644.31万元、6075.58万元、240.38万元、0万元,占研发费用的比例分别为49.75%、49.71%、2.22%、0%,波动较大。

各报告期内,思特威的研发费用分别为9336.08万元、12222.44万元、10843.82万元、3625.41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8.76%、18%、7.1%、6.71%,剔除股份支付后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4.45%、9.05%、6.94%、6.71%,整体呈下降趋势,且2019年至2021年一季度均低于同期同行业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9.85%、8.83%、8.21%。

对此,思特威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2018年度公司研发费用占比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公司尚处于产量爬坡初期,销售规模相对较小,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相对较高。此后随着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研发支出增速不及收入增速,研发费用率随之下降,剔除股份支付后的研发费用率与同行业大致相当。

值得关注的是,思特威还存在着供应商及大客户集中度较高的情况。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思特威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分别为3.05亿元、4.98亿元、13.75亿元、3.88亿元,占采购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99.58%、97.66%、92.11%、88.31%。

同期,思特威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分别为3.14亿元、6.04亿元、12.1亿元、4.59亿元,占销售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6.79%、88.91%、79.2%、84.9%。其中,今年一季度,公司前五大客户分别为鼎芯无限、志远电子、大华股份、大疆创新、君视芯,销售额占比分别为26.78%、25.52%、21.98%、5.57%、5.06%。

对此,思特威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由于集成电路行业晶圆制造和封装的门槛均较高等因素,供应商较为集中,这也是芯片设计企业较为普遍的现象。公司的客户集中度较高,主要是由于公司采取直销和经销两种销售模式所致。由于市场对公司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公司对客户的管理较为严格,直销客户一般选择业内知名的终端品牌客户,经销商客户一般选择行业知名的经销商客户,这种策略可以保证销售规模的稳定和良好的客户回款。

(文章来源:长江商报)

文章来源:长江商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