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键员工“出走”背后:中芯国际人才流失的烦恼

财经
2021
07/06
04:30
亚设网
分享


一个关键员工“出走”背后:中芯国际人才流失的烦恼


一个关键员工“出走”背后:中芯国际人才流失的烦恼

正值芯片行业的红火时刻,作为中芯国际(688981.SH)唯一本土出身的研发管理高层,53岁的吴金刚离职引发关注。

7月4日下午,中芯国际宣布技术研发副总裁吴金刚离职。而就在九天前,被定义为“核心技术人员”的他在6月26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刚被通过授予16万股限制性股票。以7月5日中芯国际科创板的收盘价计算,这16万股股票价值约934万元。

吴金刚离职前,负责中芯国际FinFET 先进工艺技术研发及管理工作。中芯国际在公告中称,他的离职未对公司整体研发实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但有熟悉中芯国际的芯片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认为,作为唯一的本土研发管理层,吴金刚的离职,对他所在的部门以及整个公司更多是一些情绪上的影响。而中芯国际持续不下的员工流失率问题也被再度关注。

技术研发副总裁离职

吴金刚的离职看起来出人意料。

他在中芯国际已经任职了20年。公告显示,中芯国际成立次年,吴金刚就加入公司。2001年至2014 年,他历任助理总监、总监以及资深总监。2014年至今担任技术研发副总裁。2020年吴金刚从中芯国际获得的报酬总额为214.1万元。

而在此之前,他还刚获得目前价值934万元的股票激励。

但从公告来看,在五名被定义为核心技术人员的激励对象中,吴金刚在核心技术人员中获得股份激励最少。其中联合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Zhao Haijun(赵海军)、梁孟松分别获得了40万股股份,技术研发执行副总裁Zhou Meisheng(周梅生)获得36万股,运营与工程资深副总裁Zhang Xin(张昕)获得32万股。

而最被外界关心的问题是,一个负责先进工艺研发的核心研发高管离职,对中芯国际的影响有多大?

中芯国际在公告称,吴金刚已完成与研发团队的工作交接。他在公司期间参与申请的专利所有权也均属于中芯国际。此外,吴金刚还有为期12个月的竞业协议限制。

芯谋高级分析师张彬磊也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吴金刚属于中芯国际高层,走前会经过很严格的流程,技术及人事架构都会交接的很清楚,他的离职在公司层面不会有太大影响。

张彬磊还认为,国内芯片的先进工艺制程目前处于需要突破的关键点。对于28纳米这个先进制程的门槛,他告诉记者,目前国内28纳米的光刻机还需采用ASML的产品,预计国内供应链追赶还需要好些年。

上述业内人士也对《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据他了解2017年第四季度梁孟松刚到中芯国际时,是吴金刚在中芯国际最动荡的时候。他曾在那时有意离开,但最终被挽留。他认为,“这个时候吴金刚要走,不会是公司内部的原因,应该是他自己的规划”。该人士同时表示,吴的离职应该已跟公司高层达成共识或者默契,虽然有一年的竞业协议,但他认为实际空窗期应该会很短。

居高不下的流失率

相较于去年12月梁孟松传出离职意向后,中芯国际曾连发数个公告,并在A股和H股双双下跌,股市对吴金刚的离职反应看起来较为平淡。截至7月5日收盘,中芯国际在科创板收于58.37元,涨0.41%,却在港股收于22.75港元,降2.15%。

与“本土和尚”吴金刚不同的是,有台积电、三星从业背景的梁孟松被认为是中芯国际突破先进制程的功臣。除了40万股股票激励外,他被挽留的部分原因在中芯国际2020年财报中也得以显现。

财报显示,梁孟松2020年取得的总酬金为493万美元(约合3185万元人民币)在所有高管中名列第一。而在2019年,他的薪酬却仅有34.1万美元。

中芯国际解释称,其中包括公司在2020年赠予梁孟松一套2250万元的住房用于居家生活。此外,梁2020年的总薪酬中还包括51.7万美元的“以权益股份结算为基础的给付”。而这一项在2019年为零。

但上述业内人士却认为,相对普通工程师的流动,中芯国际的高层动荡并不大。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据他了解中芯国际的薪资性价比在fab行业中处于中下水平,虽然作为标杆性企业能吸引很多年轻人,但薪资调整很慢,“很多人都把中芯国际作为跳板来镀金”。

从财报来看,年轻研发人员在中芯国际所占的比例确实较多。2020年中芯国际共2335名研发人员,其中30岁以下人员占据40.2%,30-40岁人员占据47.4%。

中芯国际在去年7月下旬发布的《2019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也提到,2019 年其员工流失率为17.5%。流失员工中30岁以下的占据68.8%。而台积电方面则曾在2020年8月回应“挖角”问题时表示,近年其年度离职率一直在 5%以下。

能看到的是,中芯国际研发人员的薪酬有所提升。2020年其研发人员平均薪酬5.6万美元,2019年这个数字是4.6万美元,涨幅约为21.7%。这个涨幅低于中芯国际2020年25.4%的营收同比增速,以及205%的归属净利润增速。而考虑到其中包括了梁孟松的巨额薪酬,普通工程师的人均实际涨幅应该并没有1万美元。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