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变异毒株在东南亚加速扩散,印尼已出现医疗挤兑
作者: 钱小岩
氧气短缺,医院中的患者因为没有足够的氧气而不幸病逝;而在市场上氧气瓶成了抢手货,价格节节高攀。
这是在新一波疫情下的印度尼西亚。这一幕似曾相识,在不久前席卷印度的第二波疫情中,也发生过如此情形的医疗资源挤兑。如今,随着“德尔塔”变异新冠病毒在全球的扩散,这一幕又不幸地在印尼重新上演。
连日来,印尼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几乎直线攀升,已连续3日每日新增确诊人数超过2.5万例。7月4日,印尼首都雅加达新增确诊更是首次突破1万例。印尼卫生部长布迪表示,确诊病例激增,罪魁祸首是致病性更强的“德尔塔”变异新冠病毒。
专家警告称,印尼正处于“灾难”的边缘。以人口、国土面积以及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印尼均是东南亚第一大国。根据2020年估算,印尼人口约为2.68亿,是世界人口第四大国。新一波疫情一旦在此酝酿暴发,不仅后果不堪设想,还有可能会产生溢出效应。
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士新表示,从当前印尼确诊人数与人口的比例看来,印尼当前的疫情甚至要比印度第二波疫情时还要猛烈,并且与印度相比,印尼自身没有生产疫苗的能力,总体看来,“情况更让人担忧”。
周士新说,疫情反弹当前在东南亚国家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此前这一区域多国都出现了“防疫疲劳”的现象,在“德尔塔”变异毒株出现后,猝不及防,导致防疫出现较大的破口。
医疗挤兑现象再现
位于印尼爪哇岛日惹的萨吉托医生综合医院(Dr.Sardjito General Hospital)在4日发表声明,因为院内氧气库存耗尽,从2日晚到3日凌晨,共有63名病患在院内死亡,其中有33人确定是因氧气短缺而死亡的。
院方表示,他们在数天前就意识到氧气短缺,已设法购买氧气,但是染疫的患者从2日开始大量涌入,导致氧气的消耗速度大大快于预期,最终导致氧气断供。
印尼卫生部传染病防控处主任纳迪亚(Siti Nadia Tarmizi)表示,政府已下令氧气生产厂商至少将产能的90%优先生产医用氧气,以满足印尼每天约800吨的氧气需求,“我们也希望民众不要囤积氧气”。有氧气瓶供应商表示,一瓶氧气的价格由平常的50美元飙升到现在的140美元,并且不少供应商的存货已经耗尽。
医生们表示,与之前疫情暴发期的情况相比,这轮疫情中患者病情发展更快,也更严重。如今,爪哇岛各地的医疗系统已满负荷运转,各大新冠定点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许多感染者不得不在家里接受治疗。一些民间机构开始自办网站,协助有需求的民众查找医院床位。
“这种情况在印尼前所未见。”一位志愿者表示,“我们正经历着在印度发生过的情况,例如逝者排队等待埋葬、医用氧气不足等。”在首都雅加达,已至少新建了三座公墓。
不少医院紧急搭建帐篷,以应对短时间内涌入的病人。印尼流行病学家协会专家佩妮表示,提供更多床位只能延缓医疗系统因不堪重负而崩溃的进度,却无法从根本上缓解当前问题。为防止医疗系统全面崩溃,政府必须通过大规模减少人员流动和对密接者开展更严格的追踪,来避免出现更多新增病例。
进入6月以来,由于“德尔塔”变异,印尼新冠疫情快速蔓延,新增确诊病例大幅上升。印尼新冠疫情防控及国民经济复苏委员会主席艾尔朗加宣布,6月1日至28日在该国所有行政区实施小规模公共活动限制措施,随后又宣布将限制措施延长至7月5日。
然而这次限制措施于事无补,印尼疫情继续急转直下。6月30日,印尼总统佐科在评估了疫情状况和经济状况后,下令实施紧急限制令。包括餐馆禁止堂食、户外运动暂停、非重要行业全面改为居家办公、民众须尽量留在家中。
这个限制令将持续至本月20日,如果到时仍未能将单日新增病例降至1万起以下,限制令可能会延长。不过,分管印尼抗疫的统筹部部长卢胡特表示,未来10天或两周,新病例还会继续增多,因为限制令实施前受感染者目前仍处于潜伏期。他说:“这两周对我们而言将是关键期。”
印尼此前加速接种疫苗计划,但进度缓慢,至今全国只有5.1%的人口完成了两剂的接种。印尼政府计划到明年3月前为全国70%的人口,即1.815亿人完成疫苗接种。
为了加快新冠疫苗接种速度,印尼政府已取消须在身份证签发地接种疫苗的规定。现在,适合接种新冠疫苗的印尼公民持身份证可在全国任何一个疫苗接种点登记接种。
民生与封锁难抉择
布迪2日在与媒体座谈时表示,紧急限制令效果没有封城有效,但至少在限制流动上“前进一步”。
对于为何不实施封城,布迪动情地向媒体讲述了一个近期的故事。他说,在政府做出最终决定前,佐科曾要他到贫民社区做调研,他看到“10个人住在一间小房子,两个家庭共用一个浴室”,里面的居民同他说:“部长,我们需要赚钱生活。”
布迪说,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封城就像“地狱”一般可怕,虽然中上阶层的民众希望政府尽快封城,但政府在权衡之后,还是选择了相对较为宽松的限制令,而非封城。
而印尼的邻国马来西亚,从6月1日开始实施封锁措施,至今已经有一个多月。
这也是马来西亚在疫情大流行之后第二次全国封锁。在严格的封锁下,不少企业扛不下去濒临倒闭,不少员工失业,相当一部分底层没有储蓄的家庭难以保障一日三餐。
近几天来,马来西亚社交网络掀起“白旗运动”,呼吁因新冠疫情致生计困难的民众在住所屋外升起白旗或挂白布条求助,并鼓励有余力的家庭看到时主动伸出援手。
马来西亚媒体评论说,这是“疫情下最暖心的活动”。
同时,马来西亚政府已先后推出八个纾困计划,其中最新的计划在6月28日公布。总理穆希丁称,此一新计划将以保障民生、支持企业和加快疫苗接种为重点,希望尽量保护民众。
在东南亚,疫情反弹并不是个别现象,对于区域的另一大经济体——泰国来说,情况也同样如此。
进入7月以来,泰国每日的新增确诊人数突破5000人关口。泰国总理巴育6月25日宣布,对曼谷部分区域实施封锁。由于工地屡屡出现群聚感染,新措施还包括暂时关闭建筑工地1个月。泰国地产开发协会等相关机构估计,该禁令可能将给建筑及相关行业造成800亿泰铢(约合161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巴育也表示,政府不想轻易使用“封城”措施,也不会禁止所有人的活动,但会对部分区域、部分行业实施特殊的临时管控措施,以遏制持续蔓延的疫情。
虽然疫情反弹,也没有停止泰国恢复国际旅游的努力。7月1日,泰国普吉岛重新向外国游客开放。当天,巴育亲自站到机场国际航班旅客出口处,迎接首批乘坐直飞航班抵达普吉岛的外国游客。
这一行为,让巴育在泰国国内遭到了一些非议。但普吉岛重新开放令当地小商贩兴奋不已,一位在著名的芭东海滩出租躺椅的商贩说:“这些日子以来,我几乎没有任何收入。”
不过,就在7月5日,有一名在1日抵达的游客被确诊新冠肺炎,让这一开放政策能否长期持续成为疑问。
一边在实施封锁,一边将旅游胜地对外开放,是泰国政府在平衡民生与防疫的无奈之举,泰国是全球对旅游业依赖最高的国家之一,旅游从业者超过700万人。
即便冒险对国际游客重开大门,但旅游业的恢复仍将是个缓慢的过程。泰国旅游局也表示,受到疫情影响,泰国旅游业预计要到2026年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董云龙 )